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6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87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异育银鲫适宜投喂时间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约化养殖鱼类的投喂管理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投喂频率(feeding frequency)、投喂水平(feeding level)以及投喂时间(feeding time)。确立鱼类最佳投喂频率(optimum feeding frequency)及最适投喂水平(optimum feeding level)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在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鲑鳟鱼类及某些非鲑鳟鱼类的动态投喂表业已建立,然而针对适宜投喂时间(optimum feeding time)的研究却止步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多数水产养殖工作者习惯以“无病即是健康”来理解养殖鱼类的健康状态。但未发病的鱼并不表明其必定是健康的。因为疾病的发生与否是与宿主、病因(病原)和环境条件三要素密切相关。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存在与否或作用力的强弱变化,即可决定疾病是否能发生或导致疾病的终止。如养殖水体中不存在某些病原体。或者环境条件并不适合病原的孳生和繁衍,  相似文献   
4.
在常温条件下[水温为(23±2)℃,pH值6.8,溶氧4.6 mg/L]用经过处理的自来水,采用静水试验法,对平均体质量8.7g/尾黄鳝鱼种进行三环唑的急性毒性试验。随着药物浓度的上升和浸泡时间的延长,黄鳝鱼种死亡量上升。三环唑对黄鳝鱼种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87mg/L、8.36 mg/L、6.53 mg/L,安全浓度为0.653 mg/L.结果表明:黄鳝鱼种对三环唑敏感,毒性为中毒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覆盖玻璃纸培养法,初步探讨了甘露醇、二甲基亚砜(DMSO)、苯甲酸钠和N,N-二甲基对亚硝基苯胺等4种羟基自由基清除剂,L-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和β-巯基乙醇等3种巯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对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菌丝生长和菌核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可以降低真菌胞内氧化应激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测试药剂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发生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较高浓度的添加药剂可完全抑制菌核发生。随着测试药剂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完全抑制粗柄羊肚菌菌核发生的浓度相应降低,菌丝生长也大致表现出类似的趋势。测试的较强自由基清除剂苯甲酸钠、N,N-二甲基对亚硝基苯胺、3种巯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改变了粗柄羊肚菌菌落的色泽,表明打破了粗柄羊肚菌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鸡肉粉和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调整豆粕的添加量配制成38%、40%、42%、44%、46%、48%蛋白水平的饲料,分别命名为PD1、PD2、PD3、PD4、PD5、PD6,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2.5±0.2)g的斑节对虾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水族箱,每个水族箱放养25尾斑节对虾。结果表明:(1)各组斑节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98%及以上;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试验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升高,在PD4组试验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2)虾体的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虾体的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PD4和PD5两组,且显著高于PD1、PD2组和PD3组(P<0.05)。(3)肝脏蛋白酶活性PD4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值出现在PD1组且显著高于PD3、PD4、PD5组和PD6组(P<...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我国的3种枝角类雄体新记录,描述了形态特征。还对另2种枝角类雄体作了新的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并比较了给草鱼和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简称高倍体鲫鱼)单次腹腔注射氯霉素100mg/kg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HPLC测定血液中氯霉素的浓度。试验期间水温为(20±2)℃。结果表明,氯霉素在这2种鱼体内的处置过程相似,均可用带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进行描述;药物从腹腔吸收迅速,给药后分别在0.92h和0.63h血中浓度达到高峰,无吸收时滞;在草鱼和高倍体鲫鱼体内药物的t12β相近,分别为11.9h和11.1h,但体清除率(ClB)相差较大;氯霉素在高倍体鲫鱼体内比在草鱼体内有更强的亲组织性,总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2.07和1.20L/kg。  相似文献   
9.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属淡水小型底栖经济鱼类,分布广,适应性强。江河、沟渠、稻田、池塘、湖泊和水库都是它们的生活场所,尤以湖泊分布最多,其次是沟渠和池塘,喜栖息于浅水区底泥之中。泥鳅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近些年来,由于资源量不断下降,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因而泥鳅身价倍增,鉴于这一情况,国内有关科技人员进一步加强了对泥鳅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泥鳅生物学适应性及其繁殖技术。为日后研究泥鳅的防病养殖配套技术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一、运输前准备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是获得运输成功的基本环节。活鱼运输是一项技术要求高、责任性强的工作,要选派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有经验又懂技术的人承担。运输前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和做好相应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