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MAP先农数科是中化农业MAP模式服务于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团队。团队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为导向,基于数字技术和MAP服务体系,联合各级政府部门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生产管理一体化云平台,着重解决农业生产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政策不落地等问题;同时,依托平台构建信用和大数据体系,帮助农户缓解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低和资金周转难等问题,为政府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3.
四川柑橘种植面积已近33万hm~2,柑橘产业已是四川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为确保我省今年柑橘主要病虫害有效防控和极大降低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风险的目标,本文根据团队人员在川内主要柑橘种植区,开展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系统调查,结合"暖冬"气候,预测2020年四川柑橘病虫害发生危害趋势,时值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时期,制定了春季柑橘病虫害关键防控技术对策,春季柑橘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把好柑橘春梢萌芽前的"清园关",幼苗定植或桩头芽接前的苗木和接穗的"植物检疫关",以及春梢抽发到开花前的"科学用药关"这3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沙漠蝗是全球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主要在非洲和亚洲热带荒漠地区发生危害。2019年以来,该虫先后从东非飞越红海到达西亚的也门,2020年初,改虫已抵达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毗邻国家猖獗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沙漠蝗的具有飞行能力强、繁殖速度快、食性广、危害性极重和耐高温干旱等特点。面对潜在的入侵威胁,四川省首先要加强蝗情监测预警,关注蝗情发展动态和开展蝗情排查与会商;其次要做好建防控队伍、施药器械和药剂储备等应急防控准备工作,做到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为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防治新手段,本文对10种中草药提取物触杀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种中草药提取物中,苦杏仁杀虫活性最高,药后7 d棉铃虫、绿盲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4%和100%。发现苦杏仁粗提物经不同溶剂萃取后发现,氯仿萃取时析出物对绿盲蝽触杀活性最高,药后7 d校正死亡率可达96.9%。硅胶柱分离结果表明,流分L36-48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药后7 d校正死亡率为84.7%。本研究评价了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铃虫和绿盲蝽的触杀活性,并对苦杏仁有效成分开展了初步的分离鉴定,以期为两种害虫高效安全的新型药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麦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培育高产、高效且稳产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快新疆北部冬小麦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对 2020-2023 年度参与九圣禾新疆优质小麦品种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的 12 个参试品种,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倒伏能力、抗病性及稳产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 2020-2023 年度的区域试验,新粮 207、石冬 1131、九圣禾 D1608 和兴木 2110 连续 3 年粒色、粒质、籽粒饱满度、落粒性、抗白粉病、抗锈病能力均与对照新冬 18 号(CK1)相当,表现出了较好的农艺性状和抗倒伏能力;在 3 年试验中,新粮207、九圣禾 D1608 和兴木 2110 均较 2 个对照品种增产,较新冬 18 号(CK1)增产 3.24%~12.30%,较新冬 33 号(CK2)增产6.78%~13.46%,石冬 1131 较 CK2 增产1.46%~11.41%。因此,新粮 207、九圣禾 D1608、兴木 2110、石冬 1131 可以在新疆北部进一步扩大种植示范面积,以期加快品种审定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试验明确试验药剂益唯哚(660克/升氟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与丹彤混用的增效作用,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益唯哚与丹彤为试验药剂,采取不同施用次数、不同施用组合设计处理并随机区组排列,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产量影响和安全性。【结果】于马铃薯晚疫病零星发生期用益唯哚1200mL/hm2兑水喷施1次平均防效达61.39%,折合亩产达1917.63Kg;间隔10天连续喷施益唯哚1200mL/hm22次平均防效达71.11%,折合亩产达2008.77Kg;用益唯哚1200mL/hm2+丹彤1200mL/hm2兑水喷施1次平均防效达64.12%,折合亩产达2054.36Kg;间隔10天连续喷施益唯哚1200mL/hm2+丹彤1200mL/hm22次,平均防效达76.55%,折合亩产达2654.66Kg。【结论】间隔10天连续喷施2次益唯哚1200mL/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良好,混用丹彤1200mL/hm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治效果,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性也有一定提高。两种药剂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8.
由LoRa(超远距离广域网,Long range)与4G蜂窝移动通信组网、具有边缘计算能力智能网关、物联网终端、远程自动化控制设备、水肥管理软件集成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在灌溉水质较差、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新疆,使灌水施肥更精准、高效,示范农场节本增效明显.以LoRa通信为基础的棉花智能水肥管理系统是数字农场的重要执...  相似文献   
9.
10.
生荒地一般是指开垦、种植年限短,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严重偏低,速效钾含量基本接近熟地的地块。一般情况下,生荒地需要3~5年改良土壤,才能达到种植出棉花理想产量的土壤标准。本文介绍了"排碱、保苗、促根、提生育进程"的生荒地棉花速丰栽培综合配套技术,能快速在生荒地上实现棉花的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