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0篇
  18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评估校园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方法]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思想,以池州学院校区为例,构建校园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池州学院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结果]2015年池州学院校区的生态足迹总量为8 301.238 6 hm~2,池州学院的生态效率为1.732 6人/hm~2。[结论]池州学院符合绿色大学的定义,说明该校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二百方子湿地为对象,模拟研究了沼泽湿地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一定水位条件下的垂直运移过程。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的穿透曲线具有不对称的多峰结构,而铵态氮的穿透曲线均具有偏峰型结构,且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各层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穿透曲线最高峰出现的时间及其峰值高低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鉴于亚硫酸盐处理含Cr(VI)废水时会产生氧化性极强的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使得亚硫酸盐的消耗量增加,为提高亚硫酸盐的利用率并将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加以利用,选取了常见的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作为目标有机污染物用以捕获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以达到含Cr(VI)废水和有机污染废水协同处理的目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显色法测定AO7、Cr(VI)和亚硫酸盐等各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采用自由基捕获方法鉴定反应中的活性氧化物种。结果表明,Cr(VI)/亚硫酸盐体系能够在降解AO7的同时,将Cr(VI)转化为Cr(III), S(IV)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在[Na2SO3]0=0.5 mM、[Cr6+]0=0.1 mM、pH=3.0条件下,Cr(VI)/亚硫酸盐体系对AO7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60 min后,AO7降解率和Cr(VI)的还原率分别为86.1%和82.0%,且氯离子的加入几乎无影响。在反应体系中加入0.1 mM乙醇或叔丁醇后,AO7的降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Cl?= 0/300 mM条件下,AO7的降解率分别变为56.6%/71.7%和80.7%/81.5%,证明该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为SO4?? 和?OH,且起主要作用的是SO4??。AO7降解实验、可吸附卤代物(AOX)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果表明,Cr(VI)/亚硫酸盐体系在高盐环境下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效率,且不会增加氯代二次产物的生成,这种新型的氧化降解体系有望在高盐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稳定性,可用来吸附水体中的多种污染物,其潜在功能稳定性具有规模化应用前景。考虑到GO在高级氧化体系中结构和形貌会发生改变,探究了经UV/H2O2和UV/过硫酸盐(Persulfate, PS)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的体系处理后所得GOs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的吸附性能。氧化性自由基体系光源为300 W中压汞灯,30 mL GO储备液(1 mg/mL)在2种氧化体系下反应1、2、4 h后制得GOs。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GOs吸附动力学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GOs氧化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显示,经UV/H2O2, UV/PS氧化1 h后,GOs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数量开始明显减少;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吸附热力学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MB饱和吸附量(经UV/H2O2和UV/PS氧化1、2、4 h后分别记G1-1, G1-2, G1-3, G2-1, G2-2, G2-3)依次为580.26, 591.80, 598.63, 521.77, 554.91, 568.00 mg/g。研究表明,GO可以快速吸附较大浓度范围内的MB,且对低浓度染料表现出更好的去除效果;GO对MB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逐渐增大,且在碱性条件下的增加得更明显;经氧化处理后,GOs的吸附性能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性能减弱,尤其在UV/PS体系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太湖渔产量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渔业总产量与湖水化学耗氧R(COD)、太湖产量最高的刀鲚(Coilia ectenes)和虾类产量与湖水TN/TP、富营养化指数(TSI)与渔业总产量和刀鲚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太湖富营养化加深与渔业总产量的增加,渔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是相一致的,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增加对鱼类小型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淀山湖生态环境的演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近50年淀山湖生态环境的变化与现状。随时间的推移,淀山湖的水质不断恶化,藻类密度不断上升而种类数持续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野生鱼产量持续下降。必须加强淀山湖的综合整治,进行生态修复与重建,以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鹿茸最佳保存条件,将鹿茸置于常温、冷藏、冷冻和干燥4种条件下,分别测定储存初期、储存40d、3个月和6个月时鹿茸中总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鹿茸储存过程中总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对于鹿茸总糖,储存40d,冷冻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储存3个月,干燥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储存6个月,冷冻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对于鹿茸水溶性蛋白,储存40d,干燥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储存3个月,冷藏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储存6个月,冷冻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从而推断,冷冻储存条件对保存鹿茸有利。  相似文献   
8.
通过羽毛粉的酶解实验,研究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DHHJ突变菌株的粗酶液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酶水解羽毛的最适条件为pH7.8、温度50℃,在pH7.0~8.0、60℃以下酶活较稳定。Ca^2+、Ba^2+、Cu^2+、Na^+、K^+和Mg^2+对粗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而Hg^2+、Cd^2+、Pb^2+、Zn^2+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则对粗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对粗酶液进行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根据测定结果认为该角蛋白酶可能为复合酶,由两个亚基构成,分子量分别为141kD和119kD,并认为这是一种新型角蛋白酶。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土壤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铬(Ⅵ)和多环芳烃菲单一及复合暴露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单一暴露试验结果表明:铬(Ⅵ)对赤子爱胜蚓7 d和14 d的LC50分别为259.98 mg·kg-1和241.13 mg·kg-1;菲对赤子爱胜蚓7 d和14 d的LC50分别为88.01 mg·kg-1和60.96 mg·kg-1.铬(Ⅵ)和菲对赤子爱胜蚓都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浓度-效应关系,而且铬(Ⅵ)和菲对赤子爱胜蚓均具有一定毒性,菲的毒性大于铬(Ⅵ).采用铬(Ⅵ)和菲等毒性单位进行复合暴露试验,结果表明铬(Ⅵ)和菲混合物对蚯蚓7 d-LC50中铬(Ⅵ)和菲所含浓度分别为151.73 mg·kg-1和37.93 mg·kg-1;14 d-LC50中铬(Ⅵ)和菲所含浓度分别为 137.69 mg·kg-1和34.42 mg·kg-1,根据等效应线图判定其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对Cu2+和Zn2+的耐受力、吸附率和吸附量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Cu2+和Zn2+对波吉卵囊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影响显著(P<0.05)。Cu2+和Zn2+含量的升高,对波吉卵囊藻生长的抑制增大,使叶绿素a含量下降;当Cu2+和Zn2+的含量分别小于0.001 mg/L和0.010 mg/L时,对波吉卵囊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u2+和Zn2+对波吉卵囊藻生长的96h-EC50分别为0.229 mg/L和17.390 mg/L。Cu2+含量为1.000mg/L和Zn2+含量为50.000 mg/L的组合,对波吉卵囊藻生长的抑制率为103.881%。Cu2+对波吉卵囊藻的毒性大于Zn2+。波吉卵囊藻对Cu2+和Zn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当藻细胞含量为2.291×108ind/L时,对Zn2+的吸附率为81.444%;含量为2.891×108ind/L时,对Cu2+的吸附率为52.521%;吸附量分别为9.469 mg/g(5.208×10-9mg/ind)和2.914 mg/g(1.603×10-9mg/ind),对波吉卵囊藻不会产生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