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水营造底墒差异对压砂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西瓜耗水规律、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灌水造墒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但灌水定额过大(70 m3·667m-2和55 m3·667m-2)会引起水分深层渗漏;西瓜生育前期耗水量随着播前灌水量降低而降低;西瓜需水高峰期,当1 m土层底墒在222~270 mm范围内,耗水量随1 m土层底墒增加而降低;底墒差异还会影响收获期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综合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试验区域内,当西瓜生育期降雨量在85 mm左右,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在250 mm就可保证西瓜正常生长。另外,压砂地夏季休闲措施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增加了2.7 mm,为下一季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以补水时期(X1)、补灌定额(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为试验因素,采用5因素5水平(1/2实施)的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创建了马铃薯产量与补水时期、氮、磷、钾施用量和灌水量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作用顺序为:X5>X4>X3>X2>X 1,各因子的交互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X4X5>X3X5>X2X4>X2X5>X2X3;在以产量为目标函数时,最高产量为33.785 t·hm-2时,补水时期为苗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25%、现蕾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25%、初花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50%;水肥耦合关系为灌溉定额为822 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73.5 kg·hm-2、224.4 kg·hm-2、223.8 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水营造底墒差异对压砂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西瓜耗水规律、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灌水造墒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但灌水定额过大(70 m3·667m-2和55 m3·667m-2)会引起水分深层渗漏;西瓜生育前期耗水量随着播前灌水量降低而降低;西瓜需水高峰期,当1 m土层底墒在222~270 mm范围内,耗水量随1 m土层底墒增加而降低;底墒差异还会影响收获期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综合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试验区域内,当西瓜生育期降雨量在85 mm左右,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在250 mm就可保证西瓜正常生长。另外,压砂地夏季休闲措施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增加了2.7 mm,为下一季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肥配合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以补水时期(X1)、补灌定额(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为试验因素,采用5因素5水平(1/2实施)的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创建了马铃薯产量与补水时期、氮、磷、钾施用量和灌水量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作用顺序为:X5>X4>X3>X2>X 1,各因子的交互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X4X5>X3X5>X2X4>X2X5>X2X3;在以产量为目标函数时,最高产量为33.785 t·hm-2时,补水时期为苗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25%、现蕾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25%、初花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50%;水肥耦合关系为灌溉定额为822 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73.5 kg·hm-2、224.4 kg·hm-2、223.8 kg·hm-2。  相似文献   
5.
砾石暗沟提高脱硫石膏改良龟裂碱土效果及油葵产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旭  孙兆军  韩磊  马飞  王芳  何俊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2):143-151
针对龟裂碱土质地黏重、透水性差、难以改良利用等瓶颈问题,该研究采用砾石暗沟改良技术,在统一施用脱硫石膏22.5 t/hm2和淋洗定额4 500 m~3/hm~2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暗沟间距(3、6、9 m)及砾石垫层厚度(25、30、35 cm)对龟裂碱土理化性质、盐分离子浓度、油葵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洗盐过程中砾石暗沟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土壤渗透性,保持脱盐状态,暗沟间距越小脱盐效果越显著;2)砾石暗沟处理下土壤Na~+、CO_3~(2-)、HCO_3~-、Cl~-浓度显著减少,其中Na~+是最主要阳离子,其Cl~-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SO_4~(2-);3)在暗沟间距3 m、砾石层厚度35 cm的处理下(T3),第1年0~40 cm土层pH值、碱化度分别比CK(无暗沟处理)降低11.6%、32.2%,第2年分别降低12.4%、39.6%;4)T3处理油葵出苗率和产量最高,第1年产量为CK的2.87倍,第2年为CK的3.44倍。因此,砾石暗沟能促进脱硫石膏改善龟裂碱土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脱硫石膏糠醛渣对碱化盐土入渗及盐分离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通报》2017,(5):1210-1217
针对甘肃白银碱化盐土质地黏重、透水性差、难以改良利用等瓶颈问题,在统一施用有机肥30 t hm-2的基础上,采用灌溉淋洗及施用脱硫石膏、糠醛渣进行改良。通过室内土柱入渗试验,研究施用改良剂对碱化盐土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湿润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盐分离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措施对土壤入渗和盐分离子动态影响显著,在统一施用脱硫石膏30 t hm-2、糠醛渣7.5 t hm-2和有机肥30 t hm-2的条件下,处理后土壤任意时刻入渗率、湿润锋推进距离、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显著降低,Na+、CO32-、HCO3-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马芳  张维江  冯娜  黄艳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1):205-212+223
由于干旱地区常年降雨资源匮乏,为提高旱区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更加精准的掌握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水分供需平衡状况。采用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有效降水量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线性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研究了固原地区近60年3种主要农作物的有效降雨量及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3种作物生育期平均有效降水分布在68.8~177 mm,玉米和马铃薯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减小趋势,春小麦呈上升趋势,且有效降水周期呈大—小—大的变化规律;(2)3种作物生育期平均需水量主要分布在233.7~439.3 mm,生育期需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4 mm/10 a,0.8 mm/10 a,2.3 mm/10 a,需水量周期也呈“大—小—大”的变化规律;(3)马铃薯、玉米、春小麦的平均水分盈亏指数为-38.0%,-57.5%,-58.7%,玉米和春小麦对灌溉的依赖程度较马铃薯高。综合考虑分析固原地区多年降水和作物需水分布特征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地区3种农作物合理种植及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发展该地区主要特色农产品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