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19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城市生活用水量的影响因素,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及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方法】利用来自《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建立乌鲁木齐城市生活用水量的岭回归模型。【结果】第三产业值、水价对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城市人口数量和收入。【结论】通过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合理制定水价,加大节水教育、进行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实施,为乌鲁木齐市供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要求。从新疆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做法、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3.
阜康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掌握阜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社会公信力,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从规划指标实施情况和规划空间布局调整情况等方面选取实施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效用函数模型对阜康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得到综合评价分值,同时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规划执行情况评价分析,揭示出阜康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干旱区土地资源中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之基,掌握耕地变化是合理配置与利用各类土地资源类型,有效保护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 文章以新疆南部典型绿洲城市和田市为例,以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耕地变化动态度、耕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和田市耕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经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①1990-2018年间,和田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58.68 km2,增幅达34.39%;耕地面积减少了47.06 km2,减幅达27.58%;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动相对比较小,依次为9.23 km2、-7.5 km2和-13.35 km2。②研究期间,有38 km2的耕地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占用,耕地对城市空间扩展的贡献度最大。③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人口和GDP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导致和田市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同时,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在耕地变化有一定的促进与保护作用。【结论】 人口规模增加和经济增长会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最终表现为城市空间扩展日益显著,而这些最终以占用大量有限的耕地来实现。  相似文献   
65.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结合新疆实际,构建了包含生态压力、生态状态、生态响应3个子系统共计28项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测算各系统得分以及协调度指数评价了新疆2012~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结果表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产业结构、保障体制以及公众意识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最后根据评价结果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66.
对新疆玛纳斯县85户农户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构成和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规模组农户基本特征差异。通过研究发现:玛纳斯县小规模农户仍占主导地位,其中77.65%的农户有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的意愿,且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意愿逐渐增强;不同规模组农户土地资源特征、人力资源特征、投入产出特征及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均存在差异。最后,在剖析不同规模组农户特征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基于1990~2015年开孔河流域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了修正,分析了开孔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25年内,开孔河流域耕地、湿地、沙漠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及盐碱化地面积减少,呈"四增五减"的状态;研究期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由高到低分别为:草地、湿地、林地、水域、耕地、未利用地、沙漠、建设用地及盐碱化地;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各土地利用类型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影响较小,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68.
昌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昌吉市2003—2013年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得出:(1)10年间昌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为剧烈,草地大幅剧减,交通用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显著增加,耕地、园地和林地增加幅度缓慢。(2)建设用地数量的增长越大,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越大;生态用地数量的增长越大,对环境产生的正面影响越大;农用地数量的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生态农业用地对环境会产生正面影响,化学农业用地对环境会带来负面影响。今后在有效利用土地,优化土地结构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
《天津农业科学》2015,(7):58-6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1998—2012年近15年间耕地生产效率和影响耕地生产利用的主要因素。结果得出:(1)新疆近15年耕地生产纯技术效率较高,且历年耕地生产规模报酬为递增状况;(2)非DEA有效地区主要原因源自于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没有达到最优配置,造成了资源浪费与产出不足;(3)影响耕地生产效率的因素对耕地生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溉面积比例、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今后应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更新农业生产设备、扩大规模经营等来提高耕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0.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2001~2016年棉花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对12个棉花主产省份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划分及差异比较,概述了中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演进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1)2001~2016年间,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波动较小,上升趋势明显;(2)12个棉花主产省份可划为3类:一类地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二类地区分别是江西、湖南、河北、湖北、安徽、山东,三类地区包括江苏、河南、山西、陕西;(3)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演进过程呈现西部地区逐步增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缓慢减弱,并由东中部省份向西部省份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