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6篇
  79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评估贵州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价值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贵州天然草地,解决贵州的最大生态难题要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参照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以及结合贵州天然草地(≥20 hm2)调查资料,对贵州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天然草地类型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0061万美元/年,其中山地丘陵草丛类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42.42%,为21238万美元/年;山地丘陵灌木草丛类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功能价值占总量的41.08%,为20567万美元/年;山地丘陵疏林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到总量的14.98%,为7500万美元/年;山地草甸类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总量的1.51%,为756万美元/年,山地丘陵草丛类和山地丘陵灌木草丛类两类占到生态服务价值占总量的83.50%,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所占比重最大、占27.19%,为13610万美元/年。  相似文献   
142.
基于GIS的贵州西部春薯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贵州西部地区15个气象观测站1978-2010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春薯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贵州春薯生产安全布局、品种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马铃薯平均气象产量与同期气候因子的关系,得出春薯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有8个:海拔高度、生育期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7月平均气温、7-8月昼夜平均温差、5-7月降水量,每个指标分3级,对应最适宜、适宜和次适宜。通过对各站点的气候资料及其对应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基础信息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式。依托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运用模式进行网格距为100m×100m以及精确到贵州西部地区乡(镇)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得到春薯最适宜区占贵州西部面积的52%,适宜区占45%,次适宜区占3%。  相似文献   
143.
贵州辣椒光合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贵州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和优势产业,但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性差,极易发生干旱,探明辣椒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对实现贵州地区辣椒优质高产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意义。选取贵州省辣椒主栽品种辣丰三号,研究以土壤田间持水量80%为对照组(CK),在轻度(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LD)、中度(60%,MD)、重度(40%,SD)和特重(20%,TD)胁迫下,辣椒的产量、生长量、光合特性和果实生理特性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辣椒的果长、果粗、茎粗、株高、单果重以及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且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越加明显。同一处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先上升后逐渐平稳的趋势,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Q)、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都显著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上升。干旱胁迫抑制了辣椒植株的生长,辣椒的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较CK处理显著下降,LD处理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低于CK处理,但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逐渐增大(除LD和TD处理外)。综上可知,在贵州喀斯特干旱地区,轻度至中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60%~  相似文献   
144.
145.
为寻找有助于玉米种子萌发时期抗旱性增强的菌种,提升玉米种子在干旱胁迫等逆境下的抗逆性,探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甜玉米萌发的影响,以15%PEG模拟干旱胁迫,对玉米种子进行15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处理,记录玉米种子发芽的情况,经过测定玉米发芽的鲜重、干重、根数、根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含水量,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干旱胁迫下隶属函数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甜玉米萌发的影响不同,R 9、R 60、R 29、R 59、R 40-2、R 19-2、R 24-2、CJ-2、R 29-2、R 40-1等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促进了玉米的萌发,而CJ-1、R 10、CJ-4、CJ-3、R 286-5等菌株处理下玉米的萌发没有明显促进作用。隶属函数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种处理下玉米萌发效果为:R 9R 60R 29-1R 59R 40-2R 19-2R 24-2CJ-2R 29-2R 40-1ckCJ-1R 10CJ-4CJ-3R 286-5。研究表明,枯草芽孢孢杆菌能增强玉米发芽期的抗旱性,但是不同菌种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6.
为了筛选百香果最佳施肥模式,本研究设置5种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MNPK)、高量氮磷钾与高量有机肥配施(2MNPK),通过分析比较百香果的生长状况、产量、营养成分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与CK处理相比,NPK、MNPK、2MNPK处理百香果生长最快,尤其在定植66 d后效果最明显。NPK、M、MNPK和2MNPK处理均提高了百香果产量及品质,MNPK、2MNPK处理效果最明显。与CK处理相比,NPK、M、MNPK和2MNPK处理百香果产量分别增产112.86%、74.40%、191.00%、244.30%,维生素、矿质元素、糖类物质、氨基酸含量均有上升趋势,总酸呈下降趋势,2MNPK处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82.40%、76.11%、76.89%,总酸含量降低了22.61%。对36种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中提取了3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7.925%。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总得分排序为2MNPK(123.04)>MNPK(39.06)>M(-12.01)>NPK(-45.36)>CK(-104.73)。说明在这5种施肥处理中,2MNPK处理是百香果种植过程中最佳施肥模式。该研究可以为百香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7.
农业洪涝易损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等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借助改进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对贵州省9个地级市(州)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属于较高度易损性;遵义、安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和铜仁地区为中度易损性。贵州省的农业洪涝灾害不容乐观。所建立的评价指标、标准以及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为岩溶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的抗灾防灾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8.
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原生境土壤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资源种类、分布与原生境土壤条件的关系,本文对原产于贵州的8种43份葡萄属野生资源的原生境土壤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葡萄原产地土壤中性微酸,有机质含量和各类矿物质含量变异幅度(VR)很大,除土壤有效硼含量整体偏低外,土壤中其他必需元素含量较为平衡,适合葡萄生长。土壤pH值、有机质及各类矿物质含量间表现出一定的正负相关关系,表明各测定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与拮抗关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野生葡萄生境土壤类型归类时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土壤类型与野生葡萄种类关系较小。贵州野生葡萄属植物中蕴含着大量对土壤因子需求特异的种质资源,是葡萄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9.
为了探索脱水对枳种子萌发及生理影响,为枳种子的贮藏保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然脱水的方法,研究了枳种子含水量与萌发率的关系及其在自然脱水过程中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枳种子对脱水反应敏感,具有顽拗性。枳鲜种的含水量为38.26%,其发芽率随种子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枳种子致死临界含水量在13%左右。当鲜种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SOD、CAT活性有所增强,但含水量低于26.1%时,SOD、CAT活性下降;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含水量的降低逐渐增加,POD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0.
中国果梅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我国果梅的地理分布、品种资源与分类、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分析了果梅品种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