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5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524篇
林业   118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114篇
  1268篇
综合类   808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1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1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利用森林调查数据、土壤质地数据、地理属性数据和气候数据,采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 Ent)模拟了青海省青海云杉、川西云杉、祁连圆柏、青杨、金露梅和沙棘这6种青海主要的造林树种的适宜分布范围,并结合当前林业相关政策提取出青海适宜造林的区域。模拟结果中,6个树种的最大熵拟合结果精度都较好(AUC=0.86~0.99)。经分析发现,假设以上6树种在现有农田(坡度25°)和荒地中造林,则青海省可造林的区域面积为549.25hm2,占全省面积的0.01‰,占已有林地面积的0.49‰,主要分布在德令哈、都兰、共和、贵南、囊谦、班玛以及海东市和西宁市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92.
土壤水基质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基质势是土壤水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物生长、径流、农田腾发和灌溉计划的制定等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介绍了目前土壤水基质势的主要测定方法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土壤水基质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3.
冯凌  成升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47-1248,1278
土地利用变化动力学研究对于揭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原因、过程、预测以及相应的对策制定至关重要。集约度变化和用途转移构成土地利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以新古典的边际分析为工具,土地经济学的集约度理论和地租理论所构成的体系解释了在经济活动中土地利用的状态均衡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94.
营养元素在红三叶叶片分解过程中的释放动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我国北亚热带高海拔地区应用分解网袋法,研究了红三叶叶片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在分解过程中,各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残留率的动态特征均有明显不同。根据这些特征,将其释放模式分为4类,即物理因子主导型、生物因子主导型、生物和物理双重因子主导型和化学因子主导型。  相似文献   
95.
在所测78种植物中,光合(Ph)、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分别以反枝苋、藜和西伯利亚滨藜最高。在不同分类系统中,Ph、Tr和WUE个指标,C4植物大于C3植物;双子叶植物通常大于单子叶植物;藜科植物高于其他科植物;1—2年生草本高于其他生活型植物;撂荒地植物一般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的植物。方差分析表明,光合速率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在各分类系统中均高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6.
在西藏阿里地区畜牧业生产考察的基础上,对家畜繁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繁育体系建设原则及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提出了西藏阿里地区繁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及内容,并对繁育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针对繁育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我国是干旱(含半干旱)面积广阔的国家,集中分布于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前者面积约2.80×106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9.3%,后者面积约2.20×106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3.2%,两者合计占国土面积的52.5%.在谱写我国5000余年的历史文明篇章中,干旱区占有突出位置,是我国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国干旱区域是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天然草场、畜牧资源和农业特色产业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也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依托区域,然而又是降水稀少、生态极其脆弱、荒漠化危害突出的区域.寻求资源有效开发和环境良性演替,实现干旱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干旱区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8.
无定河淤地坝拦沙措施时间变化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大量实测资料对无定河淤地坝及其拦沙效应进行了研究。坝地面积增加率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峰值。80年代发生显著衰减,90年代进一步衰减。用水文法对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减沙效益从70年代开始急剧增大,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峰值,随后有减小的趋势。历年新增坝地面积从60年代中期开始急剧增大,并在70年代初达到峰值.随后有减小的趋势。由于后续淤地坝的建设未能及时跟上,新增坝地面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大幅度减少后.随着原有的淤地坝逐渐淤满失效,淤地坝减沙效益衰减。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无定河产沙量在70年代开始大幅度减小,但在1986~1996年,修建于60年代末、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淤地坝相继淤满失效之后.后续淤地坝建设未能跟上,故无定河产沙量有增加的趋势。基于本研究,我们建议.在无定河的水土保持中应加强淤地坝建设,实现淤地坝的持续拦沙效应,才能使入黄泥沙减少的趋势能够长期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99.
中国生态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特点、取得的主要成效与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并提出新时期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0.
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影响下的西藏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是客观评价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是科学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的依据。该文综合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根据海拔高度与农业产值不同的拟合关系将西藏划分为Ⅰ型和Ⅱ型地区,分析了两类区域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与农业产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指示性因子,综合考虑地形因子对农业产值空间分布的影响,运用因子相乘的方法实现了多源数据的融合,建立了西藏农业产值空间化模拟模型。分析模拟结果:Ⅰ、Ⅱ型12个检验样本中共有8个县相对误差小于30%,模拟结果比较理想。同时,该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西藏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低,80%以上的农业用地每平方公里产值低于5400元, “一江两河”流域和昌都地区农业产值相对较高的实际情况。这有助于正确认识西藏的农业发展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