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36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甬甜5号是浙江省近年选育出的优秀小哈密瓜品种,具有品质优、易栽培、适应性广的优点,适合华东、华北、西南地区设施栽培及西北地区露地栽培,应用前景广阔。为确保种子质量、降低制种成本,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甬甜5号大棚高效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52.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建立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防技术,从各地小麦赤霉病发病穗部分离筛选到1株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细菌Z54,对该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室内抑菌测定、盆栽防病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结果显示,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P2的菌丝抑制率达到70.13%;Z54菌株发酵液与亚洲镰刀菌P2在PDA上共培养结果显示,Z54菌株对P2的抑制率达到100%。盆栽防病试验显示,Z54菌株的菌体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57%和77.95%。田间小区试验显示,菌体与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63%和75.82%。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53.
不同播种量对临麦4号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播种量作为多项栽培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调整群体结构和产量水平有重要作用。以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为研究材料,探讨75、150、225、300和375kg/hm2 5个播种量水平条件下的小麦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的差异。2年结果表明,与其他播种量相比,150kg/hm2播种量处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贮藏再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均达显著差异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播种量之间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150kg/hm2播种量处理的穗部和整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150kg/hm2播种量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各播种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54.
以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和抗旱型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在防雨棚栽培池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设置充足灌水和中度干旱胁迫2个水分处理,系统研究干旱胁迫对两花生品种根系生理生化特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处理下,两品种0-20cm土层根系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积累量最大增幅出现的时间不同,花育25号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相对较早;干旱胁迫下,两品种0-20cm和20-40cm土层内根系活力在播种后30~50d增幅最大,花育25号和花育23号分别为203.62%、393.97%和74.62%、227.22%。干旱胁迫显著增加两品种籽仁蛋白质含量;花育23号脂肪含量和油酸/亚油酸(O/L)值因干旱胁迫而显著降低但对花育25号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两花生品种的荚果和籽仁产量,花育23号荚果和籽仁的减产率均在55%以上,而花育25号仅在38%以下。  相似文献   
455.
以"喜临门"(‘XLM’)、"德奥特302"(‘DAT302’)、"飞天306"(‘FT306’)、"粉保利"(‘FBL’)4个番茄品种为试材,以"金鹏8号"(‘JP8’)为对照,研究比较了适宜日光温室栽培的不同番茄品种产量、品质等指标,为选择适宜日光温室栽培的番茄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喜临门"植株茎粗最大,为1.14cm,节间长以"飞天306"为最长,为11.20cm。"飞天306"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152.80mg·kg-1FW,较"金鹏8号"增加22.53%,各品种间差异显著;各番茄品种番茄红素含量范围为27.70~38.08mg·kg~(-1) FW;可溶性糖含量以"飞天306"和"粉保利"较高;糖酸比范围为7.57~11.44。单果质量以"德奥特302"为最大,为126.71g,较"金鹏8号"增加15.26%,产量以"德奥特302"为最高,为111 212.76kg·hm~(-2),较"金鹏8号"增产15.14%。  相似文献   
456.
为了研究二月兰、黑麦草、毛叶苕子3种绿肥在果园条件下的翻压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特征,采用尼龙网袋法在苹果园进行了110天的田间腐解试验。结果表明:绿肥作为有机肥源翻压后累积腐解率能达到69.10%~76.06%,腐解过程中呈现前21天腐解较快、后期腐解缓慢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碳、氮、磷、钾均在翻压后的前21天大量释放,整体养分释放率表现为钾>碳>氮>磷,试验结束时(翻压110天),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6.81%~82.04%、81.06%~84.97%、72.96%~76.81%、95.39%~97.65%。与禾本科绿肥黑麦草相比,豆科绿肥毛叶苕子和十字花科绿肥二月兰具有较低的初始C/N,更易于腐解,较适宜于华北平原果园种植。  相似文献   
457.
施钾时期对甘薯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甘薯块根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济徐23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钾肥施用时期对甘薯块根干物质积累特性、干物质分配、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均可提高块根产量,基施增产幅度最大,为26.09%,封垄期追施次之,高峰期追施最小。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钾肥提高了块根膨大速率,基施和封垄期追施处理块根膨大前期增幅较大,而高峰期追施钾肥块根膨大后期增幅略高;基施处理显著降低全时期甘薯茎叶鲜重与块根鲜重的比值(T/R值),而封垄期追施处理显著降低生长中后期T/R值;施肥处理均可提高收获期块根干物质分配率,基施钾肥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基施钾肥处理钾肥产块根效率、钾肥收获指数、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基施钾肥通过提高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钾肥收获指数,降低T/R值,促进块根膨大,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58.
459.
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用量氮肥和有机肥单施及二者配施对花生衰老及结瘤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有机肥或二者配施,能提高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及Pr含量,降低MDA含量,延缓植株衰老进程,增加叶面积系数;不同施肥处理对延缓花生衰老的作用为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氮肥;单施氮肥抑制根瘤的形成和发育,有机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氮肥对根瘤的抑制作用;施肥可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株高和千克果数对施肥的反应大于单株结果数,不同处理花生产量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氮肥>有机肥,花生增产主要得益于施肥后植株衰老进程放缓、荚果饱满度提高;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化肥氮的作用,低量氮肥加有机肥可作为花生化肥减施的优化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460.
小麦种质烟农74(11)是20世纪70年代烟台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育种中间材料,衍生了鲁麦14、鲁麦13、烟农19等多个大面积推广品种,并以这些品种为育种亲本,选育出多个国审小麦品种,是近期山东省小麦育种的基础。选用烟农74(11)种质衍生品种(系)62份、非烟农74(11)种质衍生品种(系)58份,共计120份实验材料,采用小麦90K芯片,分析了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共获得26 026个有效SNP位点,其中A、B、D基因组各占32.17%、40.69%和7.64%。供试群体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8~0.31,平均为0.25,低于SSR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全部材料组(组Ⅰ)和烟农74(11)衍生材料组(组Ⅱ)遗传相似性系数,发现组Ⅰ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1~0.70的占59.44%、0.71~0.80的占32.98%、≥0.91的占0.80%;组Ⅱ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 0.61~0.70的占26.77%、0.71~0.80的占53.22%、0.81~0.90的占17.26%,≥0.91的占2.75%,这表明烟农74(11)种质衍生后代间的遗传关系比较狭窄,需要拓宽遗传基础。此外,对几个经典小麦杂交组合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发现子代和上缘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0.87,平均为0.79;姊妹系间为0.84~0.87,父母本间为0.65~0.71。通过经典组合分析并结合当前小麦遗传关系狭窄的现实,建议在中短期育种目标中,双亲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好控制在0.8以下;在中长期育种目标中,双亲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好控制在0.7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