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36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山东省高粱生产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供需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科技成果转化率逐渐提高,产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2019年,山东省高粱种植面积及产量持续减少,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产业融合加速发展,高粱新品种、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专用品种少、机械化水平低、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品牌效应不突出等问题。本研究从加强政策支持、施行人才激励机制、良种良法配套与推广、加强品牌培育与宣传、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高粱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2.
40%乙草胺·乙氧氟草醚乳油防除花生田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40%乙草胺·乙氧氟草醚乳油防除花生田杂草的效果和对花生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观察其对花生田杂草的防效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乙草胺.乙氧氟草醚乳油660~720 ga.i./hm2对马唐、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等花生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药后40 d鲜重防效达90%以上,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113.
对11个猴头菇菌株的菌丝长速、农艺性状、子实体形态特征、生物学效率等方面做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猴头泰山-3表现最好、其次为猴头猴冬、猴头3008、猴头泰山-4。  相似文献   
114.
许庆国 《食用菌》2011,(6):13-14
以菌丝生物量为测量指标,作最佳碳源、氮源的单因子试验,以所选最佳碳源、氮源做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北虫草能利用多种碳源,优选马铃薯和蔗糖,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马铃薯100g/L,蔗糖20g/L,牛肉膏5g/L,蛋白胨15g/L。  相似文献   
115.
“紫薯一号”马铃薯生长势强,高抗病毒病,芽眼小,外观好看,耐贮藏,品质优良。经过2004—2005年的多点多次试验,表现综合性状优良,高产性能稳定,品质好。经加工,产品质量上乘,且加工中颜色不变,受到消费者欢迎。现已在泰安市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6.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饲料、淀粉工业的重要原料.玉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亦可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抵抗衰老等.  相似文献   
117.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山花9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夏播覆膜、夏播露地、麦田套种和麦田套种露地4种种植方式对花生单株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覆膜种植方式下,花生单株绿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提高荚果产量奠定了物质基础;麦套露地种植方式下,花生生育后期荚果占干物质的比率和百果重均高于夏播覆膜种植;夏播覆膜与麦套露地花生荚果产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8.
为筛选黄淮麦区高产麦田的水分高效利用栽培模式,以冬小麦品种泰山4241为材料,通过2010-2012年在泰安市的田间试验,比较了5种栽培模式下小麦群体数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5种栽培模式中,节水模式1(总施氮量210kg·hm-2,追氮比例为40%,灌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10月10日播种,基本苗225万株·hm-2)的小麦产量结构较合理,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其中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两年平均较农户模式分别增加1.45%和3.05%,产量略高于农户模式。因此,该模式具有节水、节肥和高产的特点,在鲁中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9.
为筛选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测墒补灌深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20cm(D1)、0~40cm(D2)、0~60cm(D3)和0~140cm(D4)4个测墒补灌土层深度,越冬期各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5%,拔节期补灌至70%,开花期补灌至75%,研究了测墒补灌深度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水量和总灌水量显著高于D1和D4处理,拔节期灌水量和总灌水量显著低于D3处理,土壤水消耗量与D1和D3处理无显著差异,但低于D4处理。D2和D3处理旗叶光合速率高于D4处理,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含量、籽粒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高于D1和D4处理。D2和D3处理间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D1和D4处理;D2和D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D4处理。0~40cm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节水高产的适宜补灌深度。  相似文献   
120.
不同提取方法影响植物花青素的提取效率及稳定性,进而影响含量的测定。本实验分别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和1%盐酸分别作为提取剂,对两个紫色甘薯品种“济薯18”和“中泰8号”的鲜薯和薯干干粉进行了花青素的提取,并用不同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吸光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个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有显著差异,对同一品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可显著影响花青素含量的测定;延长提取时间可引起花青素的部分降解,1%盐酸作为提取剂有利于花青素的稳定性;同时,测定仪器的精确度或稳定性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