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8篇
  649篇
综合类   480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8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9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坡生态环境保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坡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目前长白山西坡森林生态系统正处于不稳定的演替状态,人为干扰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演替,生态恢复存在着不利的自然因素。生物多样性日趋减少,旅游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此,提出了长白山西坡的生态环境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72.
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对地表水中可溶性铁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取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前后具有代表性的地表水类型,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湿地开垦对地表水中可溶性铁(WSIFe)含量与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块尺度上,湿地地表积水、排水中WSIFe的含量均值分别为2.20、1.75mg·L^-1;开垦为大豆田后地表无积水,排水中降为1.34mg·L^-1;开垦为水田后分别增加为2.76、2.38mg·L^-1,这与使用铁含量较高的地下水灌溉有关。在区域尺度上,虽然湿地开垦导致沼泽性河流中WSIFe含量降低,但目前含量(均值为0.66mg·L^-1)仍高于黑龙江(0.34mg·L^-1),是黑龙江WSIFe的重要来源;农田排水干渠中WSIFe含量均值为0.42mg·L^-1,也是黑龙江WSIFe的来源之一,但其贡献量低于沼泽性河流;湿地开垦减少了地表水中WSIFe向黑龙江的输出。湿地开垦后地表水中Fe^3+的相对含量在田块尺度上出现增加,在区域尺度上有所降低,湿地开垦前后地表水中WSIFe的主要存在形态均为Fe^3+。无论是田块尺度还是区域尺度,湿地开垦后地表水中WSIFe含量的季节变化都与灌溉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3.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东、西坡4个不同纬度带的8个样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该研究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3门6纲21目67科,其中以革螨、辐螨、甲螨和节跳虫科为优势类群.东、西坡土壤动物区系比较结果为:西坡的个体数、类群数和稀有类群数均高于东坡,西坡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相对较为丰富.不同纬度4对样地的比较结果表明,处于高纬度的东坡塔河(d)和西坡满归(D)两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最小.群落特征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西坡各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高于东坡;西坡的复杂性指数(Cj)变化与H基本一致,东坡Cj的变化趋势与H相反;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个体数和类群数没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4.
第二松花江干流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式,选取2004年水质监测数据,对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下同)干流12个断面重金属污染物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rⅥ)在松花江村等4个断面、As在九站断面健康危害个人年风险均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非化学致癌物的个人年风险为Pb大于Hg,各个断面两种污染物的健康年风险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的年风险;在所有断面中共有6个断面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超标,主要原因是水体中C(rⅥ)和As浓度过高。因此,对产生含C(rⅥ)和As废水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进行控制是降低二松干流水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5.
采用室内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日本沼虾对东北地区碱性湖泊水含盐量的适应能力,探讨碱性湖泊增殖与养殖日本沼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pH为7.72~7.81、碱度7.87~14.49mmol/L时,含盐量对幼虾毒性作用的24h半数有效浓度为3.17g/L,95%置信限3.02~3.32g/L。在pH为7.85~8.07、碱度16.97~26.96mmol/L时,含盐量对幼虾毒性作用的24h、48h、96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95、6.84、5.77g/L,95%置信限分别为7.74~8.11、6.69~6.99、5.59~5.93g/L。日本沼虾对东北地区碱性湖泊水含盐量的适应上限为3.69g/L,耐受限8.65g/L,耐受范围4.25~8.19g/L,长期生存所适应的含盐量为1.52g/L。碱性水环境下日本沼虾对含盐量的适应能力将下降。东北地区含盐量在4.0g/L以下、碱度在10~30mmol/L的碱性湖泊可以增殖与养殖日本沼虾。  相似文献   
76.
龙牙楤木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野生龙牙楤木当年形成越冬枝条并以休眠芽刚刚萌发茎尖为组织培养材料进行快速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用MS NAA1.0mg/L BA1.5mg/L GA30.2mg/L诱导培养不定芽及继代培养;用1/2MS BA0.lmg/L IBA 0.5mg/L进行生根培养;用珍珠岩 落叶松腐殖土(1:1)炼苗。通过组织培养可快速繁殖大量组培苗木,使龙牙楤木野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77.
大豆叶面积的高光谱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SD FieldSpec-Vnir光谱仪实测不同生长季大豆的冠层反射率,同期采集对应大豆LAI,然后逐波段分析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的相关关系;并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确定性系数随波长的变化趋势,建立了以近红外与可见光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的比值植被指数RVI与大豆LAI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350 ̄680nm、760 ̄1050nm波谱区与大豆LAI相关性较大,而在红边区680 ̄760nm的相关性变化较大;导数光谱在红边区与大豆LAI相关程度高。通RVI方式建立的遥感估算模型能较为准确估算大豆LAI,通过对红外与蓝波段建立的RVI指数与大豆LAI的回归模型,表明其预测大豆LAI的能力较好,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通过对比发现,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大大提升高光谱反演大豆LAI的水平,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661,而总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0.446m2.m-2。  相似文献   
78.
以虾塘水添加天然碱泡水为实验用水,通过室内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碱度和pH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效应;并对幼虾进行天然碱性水域生存能力实验,以期探讨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水环境pH为7.33~7.41、盐度3.62‰~3.56‰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EC50值为2.78mmol/L。水环境pH为7.41~7.62、盐度3.56‰~3.45‰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48h及96hLC50值分别为12.94、11.89及11.65mmol/L,SC值为3.10mmol/L。水环境盐度在3.87‰~6.07‰条件下,碱度为5.37~19.71mmol/L时,pH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48hLpH50值分别为9.26~8.54和9.14~8.47;碱度在5.37~14.66mmol/L时,pH对幼虾的24h、48h、72h及96hLpH50值分别为9.26~8.98、9.14~8.86、9.10~8.80和9.00~8.80。水环境碱度分别为5.37、10.72、14.66及19.71mmol/L时,幼虾的SpH值分别为8.42、8.23、8.14和7.85。当水环境碱度在25.33~36.42mmol/L时,碱度和pH已先于盐度限制幼虾生存。幼虾在碱度为38.78mmol/L、盐度3.29‰、pH9.41的天然碱性水域可生存5~9h。幼虾对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不如鲢、鳙、草鱼等淡水鱼类,尚无法适应东北地区高碱度、高pH的碱性水域。  相似文献   
79.
三江平原稻田N_2O通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对三江平原稻田进行了全年连续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三江平原稻田全年N2O平均通量为0.052 mg·m^-2·h^-1;冻融期N2O通量范围为0.008N 0.029 mg·m^-2·h^-1,融冻时排放量显著增加;生长期平均通量为0.059 mg·m^-2·h^-1,施肥后及淹水期间水面落干时各出现了两个明显的N2O排放峰,排水后N2O排放通量较淹水期稍增加,但幅度不大。同时分析了冻融期、生长期N2O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以及和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温度决定了稻田全年N2O排放通量的大小,而水分状况则是影响三江平原稻田N2O排放季节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作物耐低磷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述了作物对低磷胁迫的可能适应机制,重点介绍了碳代谢的改变在作物适应低磷环境上的积极作用,力求为作物耐低磷基因资源筛选及磷高效作物品种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