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580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12篇
  78篇
综合类   79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地下滴灌条件下杨树速生丰产林林木根系生长特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北京潮白河沙地意大利214杨人工林中,对地下滴灌和常规灌溉下林木根系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能使林木10 mm根量(尤其是2 mm细根量)大幅度增加,如地表以下20~50 cm土层地下滴灌区10 mm根量大于常规灌溉的3倍,这是林地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垂直分布来看,地下滴灌林木10 mm根集中分布在20~50 cm,常规灌溉林木基本呈均匀分布状态;从水平分布来看,地下滴灌林木10 mm根主要分布在靠近地下滴灌管的地方,行间3 m处10 mm总根量甚至比常规灌溉还减少了50%. 因此建议在树体增大后,在行间、株间中线上布设“井”字形地下滴管,以扩大地下滴灌(SDI)区根系分布和吸收范围,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82.
北京市永定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以永定河(北京段)流域1978、1988、1999、2004、2005年5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若干地形数据库资料,统计永定河31年间水域、草地、耕地、林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六大土地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单一土地利用平均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平均转出率和转入率等指标,对永定河(北京段)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格局与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31年间,永定河(北京段)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1978~2004年各类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由大到小为有林地>耕地>建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草地;2004~2009年比例变化为有林地>耕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水域>草地.②在1978~2009年间,水域、未利用地、建筑用地3个土地类型转化比较剧烈;草地在1988~2004年间变化幅度大,转入、转出率较高;耕地减少;林地则呈现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83.
介绍适应性管理的概念及其理论与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经营的概念,并结合适应性管理的框架,提出了森林适应性经营的思路.阐述了适应性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认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经营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自适应性和多功能性,通过监测与评估,不断收集新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措施等是森林适应性经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4.
城市风景林经营技术及经营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搜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城市风景林经营的研究现状、经营原则及城市风景林经营技术,包括造林树种的选择、林分空间配置、抚育采伐及林分更新技术等.并构建了一种由专家打分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而成的城市风景林经营效益评价机制,用以监督城市风景林经营管理,评价其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85.
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能源林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刺槐能源林培育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和不同覆盖措施对苗木成活率、苗木质量指标影响显著。在四个供试品种中,普通刺槐、四倍体刺槐和速生槐在当地均有较好的生长适宜性,但以普通刺槐,采用1.0 m×1.5 m的栽植密度,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为最佳培育方案,苗木成活率最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86.
以1989、1999、2009年3期NOAA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ICA-T-SVM分类和目视解译结合的方法,对中亚地区中度以上级别的土壤盐渍化进行监测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中亚地区的盐渍化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西部地区;从数量上看,盐渍化程度在逐年加重,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变动程度较大.结合当地情况,从自然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2方面分析了盐渍化成因,提出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种植耐盐碱植物,增施农家肥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7.
我国飞播林资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播造林是我国偏远山区困难立地重要的植被恢复模式,探明我国飞播林资源及其经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对阐明其生态功能,认识其发展规律,以及制定营林措施,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50 a来我国飞播造林发展的历史阶段和飞播林群落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飞播林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改善飞播林质量的思路与对策,以便为飞播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京郊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群落林下植被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北京市郊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群落林下植被的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析表明,求米草、荆条、孩儿拳头和细叶苔草生态位宽度值较大,上层林分主要树种侧柏和刺槐的林下更新苗生态位宽度比其他植物种林下更新苗的生态位宽度低;林下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和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小,不同种群间对资源的竞争相对不剧烈,可采取人工措施改善树种的配置,促进生态位分化。  相似文献   
89.
燕山早丰板栗密植园施肥-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N、P、K配合施用对板栗产量的影响,以13年生盛果期的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在河北省迁西县典型板栗密植园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建立以N、P、K施肥量编码值为变量因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优化施肥量及N、P、K配比。结果表明N、P2O5、K2O对板栗产量有显著影响,并且两两之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三因素对板栗产量影响的次序依次为NP2O5K2O。通过效应函数的频率分析寻优可知,单株目标产量超过4.50 kg,置信区间为95%时,N、P2O5、K2O单株优化施肥方案为:N 0.85~1.04 kg,P2O50.68~0.83 kg,K2O 0.45~0.51 kg。N、P2O5、K2O最佳施肥比例为1:0.65~0.98:0.43~0.60。该研究可为迁西板栗密植园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测定林分乔木层、灌木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并运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碳率,对华北落叶松幼中龄林的生物量生产力、生物量转换因子、碳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幼中龄林的生物量转换因子值在0.541 4~0.807 5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6569.18、22、3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乔木层地上总生物量分别为70.16、83.79、173.3 t/hm2,其中干材所占比例最大,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为5.15、4.57、46.44 t/hm2,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为33.70、28.76、28.57 t/hm2.华北落叶松林乔木层、灌木草本层、凋落物层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71.2200、9.5295、15.433 6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