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254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2篇
  79篇
综合类   48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为了查明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濒危状况和威胁因素等现状,通过实地调查以及走访专家、技术人员和老农,结合查阅文献和标本,初步掌握了浙江红山茶野生种质资源现状。野生浙江红山茶集中分布在武夷山系和怀玉山系,水平分布于25°50′~31°00′N,113°52′~121°02′E,垂直分布介于海拔360~1 600 m。浙江红山茶资源处于衰老和退化状态,受到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因山体开发和用于薪材而被砍和被烧,因园林用途而被挖以及断枝采果等因素,已致使浙江红山茶野生资源接近濒危,其分布范围和资源总量逐年锐减,必须采取原地保存、迁地保护、制定保护和奖罚政策以及加强专题研究等策略对浙江红山茶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32.
933.
选用木荷Schima superb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杨梅Myrica rubra,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和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浙江省主要生态经济造林树种,开展容器类型和规格对其1~2年生容器苗生长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容器苗对不同容器类型和规格的生长反应差异很大。对于1年生容器苗培育,以无纺布网袋容器作为育苗容器的各树种容器苗生长表现最优,在林木穴盘、塑料薄膜容器和软质塑料杯等3种育苗容器中各树种容器苗生长均属正常,而硬质锥形塑料管和纸杯容器其容器苗生长表现较差;对于2年生容器大苗培育,以可拆式塑料容器作为育苗容器的各树种容器苗生长表现皆显著优于其他类型容器,以无纺布网袋容器为育苗容器的各树种容器苗生长均较好,以软质塑料杯和纸杯容器为育苗容器的容器苗生长较差。相关分析发现,各树种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干物质积累量和根体积等生长性状与育苗容器直径和高度相关性不显著,而各树种2年生容器苗的主要生长性状与容器规格皆呈显著的正相关,意味着为培育2年生的容器大苗,选择规格较大的容器是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表4参17  相似文献   
934.
浙江红山茶总DNA提取及ISSR-PCR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出简易的DNA提取方法及适合于所有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参考其他山茶科植物的50个ISSR引物,对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安徽10个居群中共20份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改进的CTAB法可简单、快速地提取到高纯度DNA产物;筛选出的20条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共扩增出337条DNA谱带,其中28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85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20条引物可有效应用于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935.
曹永庆  任华东  林萍  姚小华  尹润富  叶淑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73+13544-13473,13544
[目的]为了弄清缓释肥在油茶容器育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缓释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和施用浓度对油茶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缓释肥的施用与苗木成活率无显著相关性;施用0.3%缓释肥18-18-18+TE+B能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增加抽穗长度和粗度;缓释肥于嫁接苗移栽前与基质混合施入的施肥方式更佳,明显好于揭膜后撒施。[结论]该研究可为培养容器袋高质量苗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36.
通过对茶油瓶装贮藏过程中酸价定期跟踪检测,初步探索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茶油酸价增长速度较为缓慢,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长。对于影响茶油贮藏酸价的变化因素中加工强度效果最为显著,随后依次为容器材质、温度和光线,冲氮保护对茶油贮藏过程中酸价的变化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37.
为探索茶籽象为害对油茶果产量及茶油品质的影响,对健康茶果和受害茶果平均籽重、茶籽出油率、所提炼茶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苯并芘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等一系列指标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健康茶籽的平均重量7.89g显著高于受害茶籽6.58g(P0.001);受害茶籽出油率显著低于健康茶籽,仅为后者的71.15%(P0.05);受害果的茶油中酸值平均含量为17.79mg/g,过氧化值平均含量0.66g/100g,两个指标都极显著高于健康的茶油,且显著高于食用油国家标准;受害果茶油中苯并芘含量明显增高,但与健康果茶油差异不显著;受害果茶油和健康果茶油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本研究明确了茶籽象为害对油茶产量及茶油质量的影响,为茶籽象的防治及茶油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38.
单性花植物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个自然现象。单性花由于仅含一种有功能的性器官,通过对其研究有助于解释植物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调控机制。植物性别决定方式多样且复杂,既有通过性别决定基因决定性别,又有性染色体,通过阻止性别决定基因重组确保稳定的性别分离;同时表观遗传由于影响基因表达活性,对性别分化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植物激素、遗传因子、表观遗传修饰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单性花性别。本文从单性花分类、雌雄花表型性状差异、遗传基础、表观遗传修饰、激素调控等方面综述单性花性别分化和决定调控机理,并提出未来研究中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为揭示植物性别分化和决定的机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39.
基于SSR标记的板栗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与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锡兵  汤丹  龚榜初  赖俊声 《园艺学报》2015,42(12):2478-2488
采用SSR标记对山东等10个省份95个板栗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行板栗18个农艺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17对SSR引物在95个板栗品种中检测出44个等位位点,平均为2.6个,Shannon’s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67和0.352,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2)山东群体和江苏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率(P)最高,均达到94.12%,观察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53和2.18,亦高于其他群体;(3)根据Evanno等统计模型,92个板栗品种被划分为3个亚群,分别包含25、40和27个品种,且均有着复杂的地理起源,另有3个品种没有明确的类群归属;(4)利用GLM和MLM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并经过假阳性检验,发现叶柄长度和淀粉含量分别与标记CsCAT 5和CsCAT 22显著关联,关联系数分别为0.4027和0.1869。  相似文献   
940.
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生防真菌,绿僵菌能否在土壤环境下快速定殖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的重要条件,而孢子萌发是定殖的第一步。本文研究了土壤温、湿度及竹林土、河滩土和农田土等3种土壤类型对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土壤平板法观察了孢子在土壤中的生活周期。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孢子萌发影响显著,土壤类型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在供试3个土样中,在最适温、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率均可达到80.0%以上。土壤类型不同,适宜孢子萌发所需的温、湿度不同,竹林土最适温度为25℃,随湿度增加孢子萌发率增加,湿度24%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0.8%;农田土最适温度为25℃,随湿度增加孢子萌发率降低,湿度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6.5%;河滩土最适温度为30℃,随湿度增加孢子萌发率降低,湿度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0.0%。土壤类型与土壤温、湿度的互作对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绿僵菌孢子在25℃、土壤湿度12%条件下,12 h开始萌发产生芽管,24~96 h为营养生长期,120~144 h为生殖生长期,之后开始产孢,168 h即可观察到链状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