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69篇
  免费   5649篇
  国内免费   7570篇
林业   6117篇
农学   4998篇
基础科学   4015篇
  8715篇
综合类   40966篇
农作物   5978篇
水产渔业   3631篇
畜牧兽医   13524篇
园艺   5790篇
植物保护   4154篇
  2024年   502篇
  2023年   1711篇
  2022年   4104篇
  2021年   3899篇
  2020年   3743篇
  2019年   3458篇
  2018年   2566篇
  2017年   4300篇
  2016年   2814篇
  2015年   4302篇
  2014年   4369篇
  2013年   5354篇
  2012年   7228篇
  2011年   7467篇
  2010年   6899篇
  2009年   5951篇
  2008年   6042篇
  2007年   5710篇
  2006年   4655篇
  2005年   3709篇
  2004年   2276篇
  2003年   1514篇
  2002年   1423篇
  2001年   1331篇
  2000年   1208篇
  1999年   520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8篇
  1955年   18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为探究多年生人工草地在青海湖流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以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草地的生物量和盖度高于青海中华羊茅单播草地,且在生长旺期(8月),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生物量最高,为586.2 g·m-2;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青海中华羊茅单播和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和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壤深度下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氮、磷及有机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青海湖流域建植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型人工草地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但需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协调好土壤氮、磷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是一种重要的热区豆科牧草,为利用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开展柱花草基因功能研究,以20 d龄期‘热研5号’柱花草子叶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原生质体分离及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5%纤维素酶、1.25%离析酶、0.5 mol·L-1甘露醇和4 mmol·L-1MES酶解液组合,酶解时间为16 h时,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性均达到最佳,分别为(4.567×106)个·g-1和92.271%;原生质体浓度为(6×105)个·mL-1、质粒浓度为0.6μg·μL-1,PEG-4000浓度为50%、转化时间为5 min时,转化效率最高,可达52.524%。构建了目标蛋白SgRKL1表达载体pA7-BIUTNT::SgRKL1-GFP,利用PEG介导法将其转入柱花草原生质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SgRKL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说明所建立的柱花草叶肉原生质体瞬时表...  相似文献   
994.
于宗恺  景煜都  刘励  刘小伟  张强  程杰  郭梁 《草地学报》2023,31(4):1115-112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优良修复草种在黄土高原广泛种植,然而随着农村人口迁移及土地利用变化,苜蓿人工草地大量弃置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苜蓿弃置草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弃置年限(0年、5年和10年)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参与土壤碳氮磷(C,N,P)循环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和微生物C,N含量随弃置年限呈增加趋势,而C,N相关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变化幅度较小;土壤和微生物P含量随弃置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但P相关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土层,表层(0~20 cm)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较高,其变化趋势与总体结果相似;亚表层土壤(20~40 cm)和(80~100 cm)深层土壤C,N,P含量及其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各指标较于表层土壤均降低40%~80%。相关分析表明弃置草地土壤由于P匮乏而逐步退化,可通过补施磷肥改善。  相似文献   
995.
李杨  杨燕芬 《草地学报》2023,31(1):180-186
为明确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效应对红色型豌豆蚜生长和繁殖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以红色豌豆蚜克隆、绿色型豌豆蚜克隆及豌豆修尾蚜克隆作为试验材料,选用琼脂法,首先制备4种竞争试验区(1头区,2头区,种内竞争区和种间竞争区),观察各试验区蚜虫的种群动态,另准备3个(红色型、绿色型及豌豆修尾蚜)高密度种群处理,分别往里放入1头4龄红色克隆若虫,统计其3日总产蚜数。结果发现,种内竞争区和种间竞争区,二者的竞争效应都非常明显,竞争区混合种群的增殖率高于2头区,种间竞争区红色克隆胜利组单头红色克隆第10天新生蚜数高于其他处理。此外,高密度的绿色克隆和豌豆修尾蚜种群均能抑制红色克隆的繁殖。因此,红色型豌豆蚜能通过评估竞争种和同伴的相对密度来控制繁殖,无论是种间竞争还是种内竞争均能影响其繁殖,且种间竞争可能加速它的繁殖速率。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低磷胁迫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耐低磷5号和磷敏感1号红豆草为试验材料,设置常磷(1.00 mmol·L-1 KH2PO4)和低磷(0.01 mmol·L-1 KH2PO4)胁迫处理,于不同胁迫天数后测定形态、光合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抑制红豆草生长和光合作用,在低磷胁迫下,除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外,供试红豆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2份红豆草材料地上和地下部玉米素(ZT)、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及其之间的比值变化趋势不一致,耐低磷红豆草地上和地下部ZT,GA3,IAA,ABA耐低磷系数大于磷敏感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IAA与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显著相关,ABA与IAA,ZT,GA3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红豆草耐低磷特性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揭示影响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时滞的关键因素。【方法】对不同居群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时滞、生理生化特性、内源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环境因子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居群P2种子萌发时滞最短,为6.0 d,P8萌发时滞最长,达到47.3 d。居群P5种子千粒重最大,为4.2 g,较千粒重最小居群P6高82.6%(P<0.05)。P8种子的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分别较最低的P1和P4提高了517%和14.2%(P<0.05);P1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较P7降低了34.9%(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磷(P)含量最高,分别是P5和P4的3倍、4倍(P<0.05);P3的电导率(Ec)值最低,较P6降低了43.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大,较P2提高12.8%(P<0.05);P5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较含量最低的P6和P1提高了87%、110%(P<0.05);P4的N含量最高,较P7提高了59.6%(P<0.05);P9的K含量最高,较P4提高了27.2%(P<0.05)。...  相似文献   
998.
试验旨在探究精料补充料中使用不同比例棕榈粕替代玉米对藏羊母羊肠道组织形态学、消化酶活性、pH、脂多糖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相近且健康的2~3月龄高原型藏羊母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母羊,分别饲喂0%、15%、18%和21%水平的棕榈粕替代精料中玉米。试验期97d。结果显示:1)0%组与15%组间小肠各段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2)0%组空肠的α-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及糜蛋白酶显著或极显著小于15%组(P<0.05或P<0.01);3)0%组空肠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15%组与18%组(P<0.05),相较于21%组差异不显著(P>0.05);4)18%组与21%组空肠的脂多糖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组(P<0.05或P<0.01),与15%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棕榈粕可替代部分玉米饲喂藏羊母羊,推荐替代玉米的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99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对育成期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12头7月龄雄性梅花鹿仔鹿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额外添加1.25(Ⅱ组)、2.50(Ⅲ组)和5.00 g·kg-1(Ⅳ组)过瘤胃半胱氨酸(有效成分51.70%)的试验饲粮。试验预饲期15 d,正试期112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Ⅲ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Ⅲ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Ⅰ组相比,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各组粗蛋白质、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Ⅲ组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Ⅰ组相比,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Ⅱ组和Ⅲ组甘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半胱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脯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  相似文献   
10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高度致死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为研制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活载体疫苗,本研究构建了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保护性抗原VP2基因的重组HVT并对其体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RT-PCR扩增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并克隆入pCI载体,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VP2。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携带CMV启动子的VP2基因表达框架切下,连接于入门质粒pENTR,构建获得重组入门质粒pENTR-VP2。将pENTR-VP2与HVT重组黏粒H3-Kan/ccdB进行LR重组反应,构建重组表达黏粒H3-VP2。用H3-VP2与其他4个相互重叠并覆盖HVT全基因组的黏粒共同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HVT-VP2。将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至20代后用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进行检测,并绘制重组病毒体外生长曲线,分析其体外复制特性。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HVT-VP2能够稳定表达VP2蛋白,rHVT-VP2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亲本病毒无明显差异。重组病毒rHVT-VP2免疫鸡后能够诱导产生IBDV中和抗体,并对IBDV强毒株攻击引起的死亡提供90%免疫保护。重组病毒rHVT-VP2的构建为研制IBD重组HVT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对IB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