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97篇
  免费   3509篇
  国内免费   7759篇
林业   9013篇
农学   11872篇
基础科学   6774篇
  12167篇
综合类   19617篇
农作物   3509篇
水产渔业   2560篇
畜牧兽医   9464篇
园艺   2157篇
植物保护   4532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628篇
  2022年   1642篇
  2021年   2571篇
  2020年   2451篇
  2019年   2386篇
  2018年   1622篇
  2017年   2313篇
  2016年   2370篇
  2015年   3101篇
  2014年   2938篇
  2013年   3682篇
  2012年   4278篇
  2011年   4773篇
  2010年   4517篇
  2009年   4280篇
  2008年   4157篇
  2007年   4174篇
  2006年   4043篇
  2005年   3578篇
  2004年   1725篇
  2003年   1535篇
  2002年   1152篇
  2001年   1320篇
  2000年   1574篇
  1999年   1870篇
  1998年   1886篇
  1997年   1572篇
  1996年   1432篇
  1995年   1354篇
  1994年   1181篇
  1993年   1126篇
  1992年   946篇
  1991年   792篇
  1990年   675篇
  1989年   580篇
  1988年   446篇
  1987年   265篇
  1986年   168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9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为室内大量繁殖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采用个体由大到小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作为宿主,测定被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后3种宿主的体长和体重,研究宿主种类对中华卵索线虫有效率、雌雄比和体长的影响以及寄生强度对线虫雌雄比的影响。结果显示,被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后,斜纹夜蛾、棉铃虫和黏虫生长减缓。在相同感染比例下(除宿主与线虫比为1∶15外),3种宿主的线虫有效率之间差异不显著。当寄生强度为5时,3种宿主体内脱出的中华卵索线虫均为雌线虫;当寄生强度从10增到40时,斜纹夜蛾、棉铃虫和黏虫所脱出的雌性比分别由100.0%、90.0%、83.9%降为0;相同寄生强度下,从斜纹夜蛾体内脱出的雌性比显著高于从棉铃虫与黏虫体内脱出的雌性比。斜纹夜蛾、棉铃虫和黏虫体内脱出雌线虫和雄线虫平均体长分别为14.8、13.8、12.8 cm和8.0、7.5和7.5 cm。当中华卵索线虫与宿主按照比例20∶1~25∶1侵染斜纹夜蛾、按照15∶1侵染棉铃虫和黏虫时,能获得线虫最适雌雄比(1∶1...  相似文献   
902.
为研究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不同菌株间的相互作用,选择与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 (携带抗性基因Pi5)表现为亲和性的菌株HN52与非亲和性的菌株HN119为研究对象,将其单独或混合接种到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中,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接种后水稻叶鞘的发病情况及病斑面积,测定接种后水稻内相关抗性基因OsWRKY45、OsNPR1、OsPR10、OsMAPK2的表达量以及活性氧的变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接种亲和性菌株,混合接种后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病斑发病面积减少;混合接种中亲和性菌株HN52菌丝侵染能力降低,侵染菌丝细胞间扩展率显著降低73.13%;同时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中OsWRKY45、OsNPR1、OsPR10OsMAPK2抗性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水稻叶片中活性氧含量增加,表明在菌株混合侵染过程中,非亲和性菌株可通过激发水稻的抗性反应来降低亲和性菌株对水稻的侵染程度。  相似文献   
903.
为实现对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MaYMV)的血清学检测,丰富该病毒的检测方法,将编码MaYMV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的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DBHis-MBP上,将构建成功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对新西兰大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进行免疫并制备MaYMV MP多克隆抗血清,并采用Western blot对抗血清的效价、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利用成功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获得分子量大小约为62 kD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免疫获得MaYMV MP抗血清,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128 000,灵敏度为1∶32,且该抗血清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到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瞬时表达的MaYMV MP,而不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及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的其他病毒发生血清学交叉反应,证明该抗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表明本研究制备的MaYMV MP抗血清能特异性...  相似文献   
904.
为明确60Co-γ亚不育剂量辐照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构建小菜蛾种群动态变化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建立小菜蛾生命表获得种群特征参数、个体生理指标,预测亚不育剂量辐照对小菜蛾种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亚不育剂量辐照组的羽化率显著高于完全不育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羽化率无性别差异,亚不育剂量辐照组F1代孵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亚不育剂量辐照组种群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生命指标低于空白对照组。小菜蛾亚不育剂量辐照组世代平均历期(19.90 d)、世代净生殖率(2.35)、周限增长率(1.04 d-1)、内禀增长率(0.04 d-1)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而种群加倍时间(16.16 d)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世代平均历期、每日单雌产卵量与产卵时间均长于亚不育剂量辐照组。辐照组与对照组种群生命表参数对比,表明亚不育剂量降低了小菜蛾种群世代数和幼虫期的个体存活率,使F1代雌虫个体数减少。  相似文献   
905.
The effects of short-term nutrient additions (NPKμ, 10 g·m- 2) and disturbances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functional traits, soil properties, and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of the herbaceous community in the Urat desert steppe were examined. A mixed linear mod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null model methods were utilized and both disturbance and interaction treatments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species richness and β diversity. Short-term nutrient additions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pH but increased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ix functional traits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e. Stipa glareosa, Peganum harmala, Salsola collina, Corispermum mongolicum) and six community-weighted mean significant changes under the disturbance and nutrient addition treatments were identified. The disturbance and nutrient addition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ommunity from conservative strategies to acquisitive strategies. The results of the two null models revealed that community assembly under the control tended to be a stochastic process, while the disturbance and interaction treatments tended to be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and that of the nutrient addition treatments tended to be weaker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desert steppe responded and adapted to the nutrient additions and disturbances through changes in the dominant species and their crucial functional traits. © 2023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06.
为筛选农用链霉素替代药剂,以其为对照药剂,测定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霉酮和噻菌铜这4种常用细菌病害防治药剂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的抑制活性、对梨火疫病的田间防效及不同药剂处理后梨中的农药残留,并对这4种药剂的作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噻霉酮和春雷霉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60、6.64和60.57 mg/L,中生菌素的抑制效果高于链霉素。在连续2年田间试验中,中生菌素1 000倍液和春雷霉素4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均达90.33%以上,噻霉酮500倍液和噻菌铜2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均达100.00%,治疗效果均超过86.97%,与对照药剂农用链霉素2 000倍液的效果相当。所有药剂处理后均未检出中生菌素、春雷霉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农用链霉素的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阿维菌素和矮壮素虽有检出,但其残留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花期前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施药,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对梨花、叶片、枝梢及果实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综合来看,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均可作为农用链霉素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907.
908.
909.
为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高效生产的最佳施氮种类和施氮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在湖南稷子拔节期设置不施肥(CK)、尿素和硫酸铵(N1,N2)轻施肥(F1:50 kg·hm-2)、中施肥(F2:100 kg·hm-2)、重施肥处理(F3:150 kg·hm-2),研究不同氮肥和施氮水平下湖南稷子田间农艺性状、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探讨盐碱地湖南稷子实现高效生产的适宜氮肥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量为F2和F3时能够显著提高盐碱地湖南稷子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P<0.05),植株不同部位氮含量上升,施氮量F3时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P<0.05),且同一施氮量下追施硫酸铵后湖南稷子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尿素。综上所述,氮肥追施量在150 kg·hm-2时,有利于盐碱地湖南稷子的产量的提升和养分的吸收,且同一条件下追施硫酸铵较追施尿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10.
自1994年深圳市罗湖区在环境卫生领域率先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来,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经历局部性试点与探索、试点推进、制度化推广、全面推开与创新等4个阶段。2005年以来,我国对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了探索,但有关术语及其涵义一直未界定,更未形成共识,导致术语混用较为严重。术语混用体现了人们认知不同,看法不一,给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造成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尝试梳理术语混用的背景、混用情况并予以辨析,以探讨动物防疫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术语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