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62篇
  134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水稻稻曲病室内人工接种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提高稻曲病人工接种的发病效果和稳定性,在温棚条件下采用水稻孕穗期注射接种法分别研究了稻曲病菌不同接种体、培养时间、接种浓度和接种时期的接种效果。采用病菌马铃薯蔗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sucrose broth,PSB)作为接种体,其穗发病率为100%,明显好于病菌米糠培养液(23.33%)。病菌在PSB中培养5~7天接种效果较好,随病菌培养天数的延长,接种效果明显下降。接种的分生孢子浓度越低水稻病穗率和病粒数也越低。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孕穗中后期,采用含分生孢子浓度为4×106个/mL的病菌PSB培养液注射接种,穗发病率达100%,平均病粒数35.1粒,最高达87粒。研究表明,温棚条件下建立的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能获得稳定的发病效果,并可区别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22.
为科学评价区域稻米气候品质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基于2008-2018年安徽省区域性试验稻米品质资料及对应站点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明确了稻米品质形成关键期和最佳温度,建立了中籼和中粳稻米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并利用2018年分期播种试验稻米品质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中籼和中粳稻米品质形成关键期分别为齐穗后33 d和36 d,稻米品质形成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4.8 ℃和23.0 ℃。将稻米气候品质划分为"特优""优""良好""一般"4个等级,对应中籼稻米气候品质指数(IACQ)范围分别为:IACQ≥3.40、3.09≤IACQ<3.40、2.73≤IACQ<3.09、IACQ<2.73,中粳稻米气候品质指数范围分别为:IACQ≥3.36、3.08≤IACQ<3.36、2.68≤IACQ<3.08、IACQ<2.68。经验证,与实际等级相比,模型计算得到的中籼和中粳稻米气候品质等级准确率均为80%。该研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中籼和中粳稻米的气候品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