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30篇
  免费   3275篇
  国内免费   6639篇
林业   7358篇
农学   9276篇
基础科学   5449篇
  9830篇
综合类   20733篇
农作物   3452篇
水产渔业   2530篇
畜牧兽医   8721篇
园艺   2558篇
植物保护   4037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695篇
  2022年   1815篇
  2021年   2640篇
  2020年   2355篇
  2019年   2409篇
  2018年   1605篇
  2017年   2313篇
  2016年   2156篇
  2015年   3068篇
  2014年   2880篇
  2013年   3567篇
  2012年   4341篇
  2011年   4613篇
  2010年   4274篇
  2009年   4033篇
  2008年   3740篇
  2007年   3739篇
  2006年   3422篇
  2005年   3194篇
  2004年   1569篇
  2003年   1242篇
  2002年   1116篇
  2001年   1140篇
  2000年   1246篇
  1999年   1469篇
  1998年   1273篇
  1997年   1073篇
  1996年   989篇
  1995年   914篇
  1994年   908篇
  1993年   810篇
  1992年   746篇
  1991年   602篇
  1990年   504篇
  1989年   410篇
  1988年   272篇
  1987年   195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干旱区20个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秀梅  杨万仁  刘东宁 《种子》2004,23(11):21-24
该试验测定了20个苜蓿品种的水势、总含水量、自由水量、束缚水量、束/自比以及渗透调节物质.从植物水分生理与生化方面,测试各品种的抗旱性,并结合产草量、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5~6个抗旱性较强、产草量高、品质较好的苜蓿品种,为干旱区选择适宜的苜蓿品种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2.
以1.1%苦参碱康绿功臣粉剂、25%三氯杀螨醇乳油及73%克螨特乳油为供试药剂,在喀什垦区对苹果李始叶螨进行了小区及示范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康绿功臣防治李始叶螨田间药效较好,具有安全、高效稳定、持效期长等优点,可以取代25%三氯杀螨醇。  相似文献   
203.
本文应用间接法Dot-ELISA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原的检测,其最低检出量为0.43μg/ml。对人工感染/自然病例的各组织脏器进行检测,结果法氏囊的IBDV检出率为100%,脾脏的检出率为80%/84.9%,其它器官组织如肾、胸腺、心、肝、肺、盲肠扁桃体、胸肌等均含有一定量的病毒(11~60%)。经统计学分析,法氏囊与脾脏的病毒检出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人工感染差异极显著P<0.01,自然病例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证实法氏囊是IBDV最主要的靶器官。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检测IBDV抗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并且经济、方便、快速,适于大批量样品检测,可作为一种诊断IBD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4.
应用一种自创小型复殖吸虫染色体制备法,对四种常见寄生鱼类的叶形吸虫(中华叶形吸虫、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它们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二倍体数目均为2n=18,且核型十分接近,即由四对较长的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四对较短的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一对具中部着丝点的短染色体组成。但是,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中华叶形吸虫和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分别组成一近缘类群。根据发状科各属虫种的染色体组型资料,探讨了该科吸虫的核型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5.
陕西省木本植物炭疽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发生在陕西省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3个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即: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porioides(Penz)。Sacc,壳皮炭疽菌Colletotrichumcrassipes(Speg.)Arx和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06.
本文从分析同步发电机原动系统基本数学模型入手,提出了一种实现同步发电机原动系统仿真的专用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及其实用装置。该控制系统采用有差调节的模拟调速器,水汽管道特性模拟、自平衡特性模拟和集成块模拟触发器,以及过流与超速保护,并可实现有差-无差调节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7.
加快淮北地区杂交粳稻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淮北地区十多年来杂交粳稻示范推广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影响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论述了加快该地区杂交粳稻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8.
1977~1979连续三年在河南省浚县玉米小斑病严重流行地区进行试验。三年来均按相同的田间设计进行。采用中等感病品种洛阳白马牙,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间隔不同时期喷施敌菌灵保护叶面,人为地造成不同程度发病,至流行终止期,各处理间有显著不同的病情差別。产量差异亦极显著。将三年试验结果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推导出二组经验回归方程:(?)=27.82-0.1368X_1-0.1435X_2……(1)及(?)=23.48-0.1368X_1-0.1435X_2……(2)此处(?)为理论产量,X_1、X_2分别为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病情指数,而减产率(L%)则为:L(%)=(1-(?)/a)×100,此处a为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据分析,当玉米生育期(6月下旬至9月中旬)雨量较大,为300~365毫米,灌浆至乳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日较少、为3~6时,玉米产量较高,此种情况下,应选用常数值较大的(1)式;当玉米生育期雨量较小、为160毫米左右,灌浆至乳熟期雨日较多、为15日左右时,玉米产量较低,此种情况下,宜选用常数值较小的(2)式。  相似文献   
209.
纹枯病菌絲在田間稻株上的消长受水稻各生育期、及当时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一般在孕穗职前菌絲量少,孕穗至乳熟初期分布量大、蔓延速度快;抽穗期后10天达到最高峯。早稻成熟期菌絲停止蔓延或消失;晚稻(尤其連作晚稻)抽穗期后因寒潮或低温而停止蔓延;乳熟期趋于消失。纹枯病菌核的发育一般要通过四个时期,无休眠期。病情的水平扩展速度以孕穗至抽穗期最快,乳熟期几停止;而垂直扩展速度以水稻分蘖期最慢,抽穗至乳熟期最快。矮稈品种2—3天,高稈品种3—5天便可士升一个叶位,乳熟后緩慢。晚稻則以抽穗期最快,抽穗后緩慢,乳熟后病势停滞不前。在水稻易感期(孕穗—抽穗),遇到梅雨的两端低温,职及矮稈品种、多肥、密植,在一定有效菌核量下,是本病流行期、流行程度的关鍵因素。防治适期应以菌絲蔓延前期,卽在分蘖期至孕穗期施药,以杀伤菌絲为主;有必要时可在抽穗期再施药一次,保护剑叶,以抑制菌核形成、兼杀菌絲为主。如对矮稈品种、多肥栽培的水稻,于分蘖期施药保护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210.
为了探求荔枝蝽蟓的综合防治方法,本文对荔枝蝽蟓的生物学特性(田間迁移习性和大发生因子)、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配合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荔枝蝽蟓在广州地区年发生一代,卵期在3月上、中旬开始、盛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后渐少,8月底結束。职成虫越冬,越冬場所除荔枝树外,尚有龙跟树、烏欖树、黄皮树、芒果树、鴨脚木、蔭香树等。荔枝蝽蟓的成虫、若虫和卵,以多花果树上发生較多。荔枝蝽蟓的大发生,与当年花果树多少有密切关系,卵寄生蜂和鳥类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荔枝蝽蟓的防治:收果后期噴射敌百虫(1:800倍浓度)对成、若虫都有更好防治作用;用蝽卵跳小蜂、黄腹卵蜂防治亦有一定效果。如两者结合施用,配合恰当,可減少用药次数,保持卵寄生蜂群落,从而收更全面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