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3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1673篇
林业   1618篇
农学   2085篇
基础科学   1421篇
  2679篇
综合类   4233篇
农作物   805篇
水产渔业   553篇
畜牧兽医   1848篇
园艺   444篇
植物保护   103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567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580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780篇
  2012年   943篇
  2011年   952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838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853篇
  2006年   794篇
  2005年   729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The metabolism of soyasaponin I (3-O-[alpha-L-rhamnopyranosyl-beta-D-galactopyranosyl-beta-D-glucuronopyranosyl]olean-12-ene-3beta,22beta,24-triol) by human fecal microorganisms was investigated. Fresh feces were collected from 15 healthy women and incubated anaerobically with 10 mmol soyasaponin I/g feces at 37 degrees C for 48 h. The disappearance of soyasaponin I in this in vitro fermentation system displayed apparent first-order rate loss kinetics. Two distinct soyasaponin I degradation phenotyp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subjects: rapid soyasaponin degraders with a rate constant k = 0.24 +/- 0.04 h(-)(1) and slow degraders with a k = 0.07 +/- 0.02 h(-)(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ody mass index, fecal moisture, gut transit time, and soy consumption frequency between the two soyasaponin degradation phenotypes. Two primary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 of soyasaponin I were identified as soyasaponin III (3-O-[beta-D-galactopyranosyl-beta-D-glucuronopyranosyl]olean-12-ene-3beta,22beta,24-triol) and soyasapogenol B (olean-12-ene-3beta,22beta,24-triol) by NMR and electrospray ionized mass spectroscopy. Soyasaponin III appeared within the first 24 h and disappeared by 48 h. Soyasapogenol B seemed to be the final metabolic product during the 48 h anaerobic incub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etary soyasaponins can be metabolized by human gut microorganisms. The sugar moieties of soyasaponins seem to be hydrolyzed sequentially to yield smaller and more hydrophobic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942.
为突破弧齿锥齿轮数字化闭环制造过程信息继承性与集成性低的局限,实现弧齿锥齿轮齿面数字化闭环过程的集成运行和齿面制造信息的集成管理,该文提出了一种弧齿锥齿轮的网络化闭环制造模型,建立了网络化闭环制造的运行机制,采用基于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网络通讯协定)的分布式集成控制模式构建网络化闭环制造模型的通信网络,利用Web服务应用集成方法建立闭环制造过程信息集成机制,并通过设计开发闭环制造集成系统实现网络化闭环制造信息的集成统一管理。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及其实现技术可行实用,实现了齿面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和集成化运行,使齿轮副的齿面精度和啮合性能都得到明显提高。以该文的准双曲面齿轮副滚动检测试验为例,辐射噪声降低约7%,振动加速度幅值降低约15%。该研究为弧齿锥齿轮的网络化和集成化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3.
植物质外体是由细胞壁的纤维素和微晶体空间以及充满空气的细胞间隙组成 ,约占植物体积 5 %的空间。很久以来 ,质外体被认为是无生命的 ,与有生命的原生质相比很少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直到 80年代中期 ,由于研究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1 ] ,对质外体的认识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  相似文献   
944.
据调查,大同市目前33.3hm^2以上水保治理大户有155户,治理效益明显的大户有38户,治理大户的主要成效及经验是:增加了治理投资,加快了治理速度,提高了水土保持三个大效益;治理成果易于巩固,示范辐射作用强烈,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结合,主要存在问题是技术服务欠缺,承包户相对少,资金支持渠道不畅,优惠政策不明确,今后应从提高认为,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加强监督,保障权利等方面入手推动水保大户发展。  相似文献   
945.
果胶细菌处理油菜幼根(2天苗龄、根长3cm),同时接种紫云英根瘤菌突变菌株(Rhizobiumhuakuii),诱发类根瘤的结瘤率为96.80%。从这些类根瘤中分离的菌株能回接到原寄主。类根瘤的电镜观察可以明显地见到细胞内充满了细菌。乙炔还原法测定的固氨酶活性(C2H4)为76.80nmol/(planth)。  相似文献   
946.
北京地区常用草坪草的耗水规律及适宜灌溉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在北京地区不同供水条件下,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野牛草、结缕草和狗牙根整个生长季的蒸散量差异和耗水规律。结果表明,蒸散量主要与草坪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受水分条件影响;冷季型草坪草中多年生黑麦草耗水最少,暖季型草坪草中结缕草耗水最少;通过比较坪草和北方主要农作物的KC值,得出草坪与大田作物的需水量相当;北京地区常用草坪草整个生长季的适宜灌溉量为:高羊茅(391.8 mm)>草地早熟禾(368.3 mm)>多年生黑麦草(315.1 mm)>狗牙根(300.7 mm)>野牛草(184.0 mm)>结缕草(110.5 mm)。  相似文献   
947.
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评价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建立了大豆、油菜籽、光皮树和麻疯树4种原料制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排放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排放评价。结果表明:与石化柴油比较,大豆和油菜籽制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整体能源消耗与石化柴油基本相当;光皮树和麻疯树制生物柴油的生命周期整体能源消耗比石化柴油低约10%;所有原料制生物柴油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显著降低,生命周期HC、CO、PM10、SOx和CO2排放降低,NOx排放升高。  相似文献   
948.
研究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该区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农业地域结构规划。  相似文献   
949.
蚓粪对黑麦草吸收污染土壤重金属铜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林淑芬  李辉信  胡锋 《土壤学报》2006,43(6):911-918
在长江冲积物形成的高沙土中加入CuSO4.5H2O模拟土壤污染,使Cu污染浓度分别为200、400、600 mg kg-1,并设置加蚓粪(15%)和加原土(15%)处理,二处理各设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不种黑麦草培养试验,研究蚓粪对黑麦草生长及对Cu吸收的影响,以揭示蚓粪在Cu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蚓粪显著增加了黑麦草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p<0.001**)以及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p<0.05*),在Cu浓度为200 mg kg-1时促进作用最大;蚓粪还显著提高了黑麦草地上部Cu的浓度及累积量,但显著降低了地下部的Cu浓度(p<0.05*),而对地下部的铜累积量没有影响,显示蚓粪能促进Cu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运移及在地上部的富集。通过对土壤的pH和Cu的形态特征分析,发现种植黑麦草处理降低了土壤的pH并增加了可交换态铜的含量,而且这种作用在加入蚓粪后更加明显。推测蚓粪主要通过促进黑麦草根系的生长和活性而影响根系周围环境,提高重金属铜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增加植物对铜的吸收。  相似文献   
950.
黄土区不同下垫面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在野外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用中国科学院长武县王东沟农业生态站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实测土壤含水率及产流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对降雨过程中土壤入渗、产流以及雨后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模拟都有很高的精度,可以用于黄土区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的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