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5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701篇
林业   526篇
农学   408篇
基础科学   414篇
  583篇
综合类   3635篇
农作物   529篇
水产渔业   341篇
畜牧兽医   1097篇
园艺   561篇
植物保护   41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化酶(RCA)对桑树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以桑树幼叶为材料分离m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第1链为模板,根据RCA的保守区域设计1对兼并引物,经PCR扩增获得RCA的基因功能区中间片段。对得到的桑树RCA的cDNA片段编码氨基酸进行BLAST分析表明,其与GenBank中其它植物来源的RCA有较高同源性。将RCA的部分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到大肠杆菌菌株BL21中,经IPTG诱导,RCA的部分编码区在BL21菌株成功表达。将得到的RCA基因片段反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了RCA基因反义表达载体pBI121-RCA,以利于进一步阐明RCA与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以及用基因工程手段深入探讨桑树光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2.
以白羽番鸭为研究材料,根据鸭的TLR7基因序列(DQ888644)设计引物,扩增TLR7基因的第1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并分析其多态性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PCR产物出现片段长度多态,产生AA和AB2种基因型,其中AA型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内含子区209位碱基发生C→T突变,在280位碱基之后缺失/插入3个碱基AAT;χ2检验结果表明,该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A型个体的体重、半潜水长和胫围极显著高于AB型(P<0.01),胫长显著高于AB型(P<0.05),其他指标在各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AA型是白羽番鸭生长性状较为有利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993.
紫花苜蓿品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的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茎叶比、蛋白质含量主要生产性能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根据权重比较得出各项生产性能指标的权重顺序为:蛋白质含量>鲜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干草产量>分蘖数;依据各项指标权重构建了紫花苜蓿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品种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猎人河(74-55)在综合评价模型中评价值最高,综合生产性能最好,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下,是最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94.
null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调查了中国西北和东部地区不同生境的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植物中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分布。采样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江苏、安徽、浙江、上海7省(市、区),共采集拂子茅属植物样品426株。调查发现西北3省(区)所有276个拂子茅属植物样品中都不含有内生真菌;而采集自东部的样品中,南京的无性系拂子茅属植物和黄山的拂子茅C. epigeios含菌率为100%。但是,采自南京抽穗的拂子茅却完全不含内生菌。通过研究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发现南京与黄山的菌株都具有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典型特征,而它们之间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孢子大小等方面又存在较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我国拂子茅属植物及其中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拂子茅属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含量受地理环境以及宿主植物种类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95.
以人工复制细菌性下痢的猪、鸡为模型,采用不同剂量的菌痢消颗粒进行了疗效观察.从疗效来看,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从治愈率来看,菌痢消颗粒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高、中剂量组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菌痢消颗粒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猪、鸡细菌性下痢.  相似文献   
996.
本试验旨在得到球虫消杀剂在临床使用时的合适浓度.选择球虫发病较严重的鸡舍进行试验,分别用1∶ 25、1∶ 50和1∶ 100的球虫消杀剂消毒,密闭作用24 h,以不用球虫消杀剂处理的鸡舍作为对照,每种处理设两个重复.结果表明:1∶ 25和1∶ 50处理组料肉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 100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球虫消杀剂各浓度处理组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1∶ 25和1∶ 50处理组在出栏时垫料中检出少量卵囊,但远低于对照组.各浓度球虫消杀剂处理组病变记分均小于平均值,而对照组处于平均值和高于平均值.结果提示,1∶ 50球虫消杀剂对球虫卵囊有着良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球虫消杀剂(Oo-stat)的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对鸡球虫卵囊有良好抑杀作用的球虫消杀剂最佳配方,将3种不同配方的球虫消杀剂配成1:20、1:30、1:40、1:50、1:60、1:80、1:100、1:150、1:200、1:300及1:400.分别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未孢子化卵囊体外相互作用6h、12h和24h之后,培养观察其孢子化率.结果表明,配方一、配方二除1:300和1:400处理6h组及1:400处理12h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1:20、1:30、1:40、1:50、1:60及1:80的球虫消杀剂溶液分别处理卵囊6h、12h和24h后孢子化率均低于5%;配方三1:20、1:30、1:40、1:50、1:60及1:80的球虫消杀剂溶液分别处理卵囊12h和24h后孢子化率均低于5%,但是当处理时间为6h时,其孢子化率较高.研究表明配方二具有优良的抑杀鸡球虫卵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西各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料中,分离到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形态观察、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干扰、鸡胚致病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试验、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 N基因特异性片段的检测.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60~120 a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对NDV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分离株的传代物均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动物回归感染死亡鸡肾脏病变明显,表现肾脏肿大、花斑肾现象,输尿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无直接血凝性,经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扩增,结果均扩增出特异N基因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999.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偶蹄类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曾多次在世界上发生过大流行。疫苗接种是防控口蹄疫暴发的有效措施之一,而要控制口蹄疫的流行,首先要将病毒感染动物从疫苗接种群体中区分开来。以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NSPs)为抗原,分别利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3B、3AB和3ABC作为鉴别诊断抗原,检测动物体内的NSPs抗体,可有效的区分感染动物与疫苗免疫接种动物。目前,许多实验室已展开此项工作的研究,这为防控口蹄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塔拉滩草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拉滩地处共和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草地退化、沙漠化加剧。通过研究1987和1996年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以及1994和1999年沙漠化普查与监测结果,分析了塔拉滩草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变化、生物因素、人为因素3个方面,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封育禁牧;(2)人工促进退化草地恢复;(3)铺设沙障,沙障内种草植苗;(4)实施生态移民;(5)开发空中水资源;(6)以生态建设工程带动草地治沙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