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3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林业   518篇
农学   586篇
基础科学   329篇
  722篇
综合类   1131篇
农作物   191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606篇
园艺   141篇
植物保护   2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The 99% of all microorganisms in naturecannot be isolated by standard culture methods without conspicuous external characters to classify them morphologically. In addition,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phys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features are often fuzzy. Molecular techniques are used for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to explore the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novel resources without the need of cultivation. DNA dynamics and cloning of PCR products obtained from environmental DNA is now routinely used to identify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microbial ecology. For practical reasons the approach is not suited to study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environment. Genetic fingerprinting techniques are better tools, which give complement for the traditional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The methods are rapid and relatively easy to perform, and they allow the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multiple samples,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compar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or to study the behaviour of individual communiti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72.
葡萄组培苗瓶外生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诱导葡萄组培苗瓶外生根,并观察组培苗在不同处理基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生理年龄条件下生根的效果。通过优化技术参数,建立了葡萄组培苗瓶接生根的技术优化体系,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3mg/L的IBA浸蘸处理的插条,在温度为27~29℃的环境条件下在基质珍珠岩上培养,瓶苗茎段的生根率可达85.5 %,移栽后苗木的成活率达98 %,相对于其他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该技术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葡萄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商业化扩大。  相似文献   
73.
黎榆A繁殖母本有效穗和结实率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繁殖田母本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10个不同父母本栽插行比的分析结果表明:黎榆A繁殖产量以父母本栽插行比为2:18最高,达292.09kg/667m^2。增加有效穗对于增产的效应要比增加结实率大;有效穗与产量,结实率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均呈正相关,且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方程为:y-155.6283 4.8660x 0.2342x2.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如:C、K、C_A、I、I_δ、)测定,以及Iwao’线性回归、Taylor’sS ̄2一回归和格局纹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烂铃空间格而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型,且聚集强度随烂铃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其空间格局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其大小约为2~5株棉花,平均约含2.84个烂铃个体,且个体群内的个体呈随机分布,经μ检验和方差分析,双对角线5点式、棋盘式和平行跳跃式等3种取样方法均适用于棉花烂铃田间调查,尤以双对角线5点式为佳,用双对角线5点式应样法调查的最适抽样数:一般病情普查至少10个样方(每样方系5株棉花),系统测报和科研调查为20~30个样方。最后给出了棉花烂铃平均密度的零频率简易估计模型。  相似文献   
75.
基于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的微观构造特征,通过微观构造观察和分析,评价了FMLSS的强度特性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保持FMLSS含水量一定,随着气泡掺入量的增加,FMLSS的内部平均等效孔径和气孔面积百分比含量呈线性增大趋势、而随着水泥掺入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随着气泡掺入量的增加,FMLSS的气孔大小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气孔平均等效孔径增大。试验结果还表明,FMLSS的强度发挥及破坏机理与FMLSS的气孔分布的均匀性以及等效孔径等微观构造参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早熟优质糯玉米杂交种西山糯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山糯是贵州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所以一个利用热带种质改良的温带 材料选育的优良自交系(南糯白)作母本,与一个带有独山白糯地方血缘和自交系(糯-1)作父本组配的糯玉米杂交种,根据品比、区试、生产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该品种生育期早、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制种产量较高,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7.
胞外多聚物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胞外多聚物(ECP)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作用。试验采用小试UASB反应器,以人工葡萄糖配水作为进料。测定结果表明,在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随着颗粒污泥的形成、生长和成熟,污泥ECP含量逐渐下降,从开始的6.36减小到30mg/gVSS。当反应器酸化、污泥性能变差或运行不稳定时,ECP含量则表现为急剧上升,达70mg/gVSS。这些结果说明污泥颗粒化过程中ECP所起的作用不大。对有关ECP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及污泥颗粒化机制,文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8.
黄河流域典型灌区灌溉节水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流域上下游2个典型灌区为背景,针对灌区有其农业水管理现状,开发了灌溉节水策略分析决策支持系统(DSS)原型。DSS是一个规划工具,通过对不同策略下田间配水及供水系统的模拟分析及综合决策,寻求最优的策略集合,以达到节约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及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该DSS系统主要用于黄河流域灌区提高农业水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也可用于评估灌区续建配套及土地最佳利用方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79.
“层流型”分草曲面用于覆盖免耕播种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运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对分草曲面的工作流场、秸秆覆盖层的连续介质属性,以及曲面用于分草、防堵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环槽试验方法”测定秸秆层的“相当粘度”,将分草曲面视为绕流物体,提出“层流型”曲面分草器最具良好的绕流性能,宜用作覆盖免耕播种机的防堵装置。本文并对5种流线的流速变化特征及其绕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抛物线与双曲线最宜用作分草曲面的流线。  相似文献   
80.
为了达到节水、改土和增产的目的,通过研究灌溉方式对耗水量、灌溉定额、灌水次数和特种优质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水文年型和品种对耗水量的影响,优选出了特种优质水稻最适宜的田间水分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