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02篇 |
免费 | 941篇 |
国内免费 | 170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96篇 |
农学 | 1077篇 |
基础科学 | 950篇 |
1887篇 | |
综合类 | 7599篇 |
农作物 | 1054篇 |
水产渔业 | 938篇 |
畜牧兽医 | 2158篇 |
园艺 | 1296篇 |
植物保护 | 8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390篇 |
2022年 | 811篇 |
2021年 | 801篇 |
2020年 | 780篇 |
2019年 | 765篇 |
2018年 | 547篇 |
2017年 | 780篇 |
2016年 | 624篇 |
2015年 | 889篇 |
2014年 | 881篇 |
2013年 | 1040篇 |
2012年 | 1474篇 |
2011年 | 1505篇 |
2010年 | 1373篇 |
2009年 | 1233篇 |
2008年 | 1138篇 |
2007年 | 1026篇 |
2006年 | 781篇 |
2005年 | 657篇 |
2004年 | 391篇 |
2003年 | 262篇 |
2002年 | 250篇 |
2001年 | 230篇 |
2000年 | 197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7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7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植被组成的主体,而草本植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群落,在黄土高原恢复植被和水土保持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本试验选取黄土丘陵区不同纬度下的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本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并验证等速生长关系,以期为黄土丘陵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建设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在纬度梯度35.95°~38.36° N变化范围内,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4.60~204.32 g·m-2,平均值156.968 g·m-2,变异系数为27.83%;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8.88~829.64 g·m-2,平均值469.21 g·m-2,变异系数为48.87%;草本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 0.93~4.49,平均值2.89,变异系数为39.18%。草本群落生物量(地下、地上)大小顺序均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带>草原-荒漠带,且地上、地下生物量随纬度梯度变化规律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2)草本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达到0.59,且符合等速生长关系。(3)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与年均降水、年均温、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地下生物量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结合植物生物学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102.
2000-2014年宁夏草地蒸散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蒸散是水文-生态过程耦合的纽带,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研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蒸散变化特征对于区域农牧业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和构建生态屏障意义明显。基于2000-2014年MOD16地表蒸散数据,利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重新标度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宁夏草地近15年的蒸散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规律,并讨论了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宁夏草地蒸散量介于177.51~274.43 mm,平均值为228.03 mm;受降水的年际波动影响,全区草地蒸散量在近15年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不同类型草地的年蒸散量和月蒸散变化动态差异明显;从空间上来看,宁夏草地的多年平均蒸散量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北部最低为135.84 mm,南部最高可达732.12 mm,但波动性不强;近15年,宁夏北部草地的蒸散以下降为主,降幅自北向南递减,中部和南部以上升为主,增幅自北向南递增,但大部分区域的蒸散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变化不显著;未来,全区草地蒸散的正向特征显著,趋势发生反转的草地比例较小;降水量是决定全区草地蒸散空间分布格局和年际波动的主要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局部蒸散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3.
设计套式引物,内套引物含有BamHⅠ/XhoⅡ酶切位点,采用RT-PCR技术扩增猪戊型肝炎病毒(UEV)结构蛋白基因ORF2部分片段,长度为634bp,将其克隆于PGEX-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片段属于戊型肝炎病毒ORF2部分,将该片段插入PproEXHTb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证实获得了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1mmol/L IPTG诱导,得到表达,表达蛋白分子量为27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可以与猪戊型肝炎阳性血清反应,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检测与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原真菌,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病原真菌之一.该菌能够侵染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大豆(Glycine max)、西瓜(Citrullus lanatus)、香蕉(Musa nana)、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 相似文献
106.
107.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SC2-ORF5)分别以200 ug,100 ug和50 ug 3种剂量肌肉注射免疫21日龄仔猪,同时设空载体对照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于免疫后7 d、15d、30d、45d、60d和70d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分别对免疫猪外周血中CIM+、CD8+T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个不同剂量的pcDNA-PRRSV-SC2-ORF5基因疫苗免疫仔猪后均能诱导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应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大剂量基因疫苗免疫仔猪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CD4+、CD8+百分含量高于中剂量和小剂量基因疫苗免疫的仔猪,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8.
109.
贵州黑山羊母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5月龄、8月龄、1岁、2岁、3岁黑山羊(母羊)血液20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甘油三酯含量随黑山羊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球蛋白含量为2岁黑山羊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 5月和8月龄的含量,显著(P<0.05) 高于1岁的含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钾等12项指标在各年龄段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与总平均值相比没有差异性.贵州黑山羊母羊在各年龄段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黑山羊选育、疾病诊断、治疗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结果也表明贵州黑山羊具有较好的抗病及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制备、安全性、免疫原性、保存期测定及区域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提供有效的伪狂犬病疫苗,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扩大培养了PrV HB-98突变株(TK^-/gG^-/LacZ^+),研制了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并对该疫苗经肌肉接种、经口等免疫途径的最小免疫剂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也对4批疫苗的安全性、效力、免疫期和保存期进行了检测;同时将4批疫苗用于免疫23个猪场的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进行区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疫苗经上述两种途径接种对不同阶段猪的最小免疫剂量均为10^5.0 TCID50;10倍免疫剂量的疫苗对初生仔猪、15日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安全的,免疫猪能抵抗强毒的攻击;疫苗在4℃和-20℃下分别可保存6个月和12个月。对伪狂犬病毒抗体阴性的70日龄商品猪和种猪的免疫期为6个月。田间试验表明,4批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安全有效,并可用于仔猪发病时的紧急接种。为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