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以甜高粱品种‘新高粱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长期定位施肥方式,研究CK、NK、NP、PK、NPK、M(有机肥)、NPKM、1.5NPKM 8个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生长规律、含糖锤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新疆干旱区连作甜高粱生长的最佳施肥方式。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甜高粱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秸秆含糖锤度及产量均有影响。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秸秆含糖锤度和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有差异。成熟期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株高、茎粗和茎秆含糖锤度差异较大、叶片数差异不大,其中NPKM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含糖锤度分别为224.33 cm、21.47 mm、18.41%,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并比CK极显著增高了13.86%、39.60%、23.47%。施肥有利于秸秆含糖锤度的积累,在抽穗后第28天时达到最高值,此时,NPKM处理达到18.57%,但抽穗期到成熟期不同茎节含糖锤度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积累规律不一致。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灌浆期时达到最大值,其中NPKM处理叶绿素达到44.62 SPAD。所有施肥处理的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比CK极显著地增加,其中NPKM处理秸秆产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达到90.80、4.01、94.81 t·hm-2,均高于其他处理。施肥有利于增加甜高粱的产量、含糖锤度及经济效益,利用不同施肥方式来缓解高粱连作障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采取不同的肥料配比。综合来看,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用(NPKM)是促进干旱区连作高粱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深松深度对南疆滴灌棉田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深松对南疆滴灌棉田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在新疆阿瓦提县棉花科研示范基地开展田间深松试验,设置3个深松深度(TD1,30 cm;TD2,40 cm;TD3,50 cm),以不深松为对照(CK),比对分析不同处理土壤容重、棉田耗水特征、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快速生长期深层水分的利用吸收,增加棉田土壤水分消耗量和蒸散量;与CK处理相比,TD1、TD2和TD3处理0~60 cm平均土壤容重降低1.0%、1.9%和3.3%,花铃期0~80 cm土层平均土壤质量含水率减小5.3%、11.6%和11.3%,全生育期土壤水分消耗量显著增加31.4、30.0和47.4 mm,总蒸散量则显著增大6.7%、6.3%和10.0%。深松处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并不随深松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当深松深度为TD2时更有利于获得最大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吐絮期TD1、TD2和TD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11.6%、22.5%和20.8%,产量显著增加7.0%、15.5%和13.0%,TD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CK和TD3提高8.9%和6.3%。可见,深松40 cm既能优化土壤耕层结构,又能协同棉花产量及水分生产力的最大化,是南疆绿洲滴灌棉田适宜的深松深度,在南疆旱作棉田合理耕层构建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连作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筛选最佳连作施肥方式,为新疆干旱区连作甜高粱的合理施肥及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长期定位测定2年连作甜高粱,分析甜高粱品种新高粱3号生育期、株高、茎粗、节数、单株重、单秆重等农艺性状,以及含糖锤度、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千粒重、生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 连作抑制了新高粱3号地上部的生长、降低了产量并推迟了生育周期。连作第2年所有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单株重、单秆重均比第1年极显著降低。连作第2年所有施肥处理均比第1年晚熟15 d。连作第2年的平均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均比第1年分别降低了1.51%、17.81%和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含糖锤度及产量也有影响,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均可以明显增加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锤度。不施任何肥料(CK)明显抑制了新高粱3号的生长并降低品质。连作期间在各施肥处理中NPK处理的株高、节数、茎粗均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度1.80%~8.90%。NPK处理籽粒产量、千粒重高达4.46 t/hm2、21.54 g,而PK处理含糖锤度及生物产量高达20.60%、89.73 t/hm2【结论】 虽然连作抑制了甜高梁的生长、降低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连作对甜高粱的生长障碍,主要生长参数均是 NPK 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3年和2004年对木纳格葡萄果穗用赤霉素诱导无核试验结果表明:60mg/L赤霉素处理显著的降低了果实籽数,提高了座果率和无核率;未经赤霉素处理的果穗去雄,然后授粉经过赤霉素处理的果穗的花粉,此果穗在花期全部落粒;而用未经任何处理的果穗的花粉给经过赤霉素处理的果穗雌蕊授粉,所结果实籽数增加,无核率较对照减少;用赤霉素处理后去雄的果穗所结果实种子极少,座果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获能方法对塔里木马鹿精子体外获能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冻融塔里木马鹿精子随机分为4组,用钙离子载体、肝素、咖啡因和 Percool 离心4种方法进行精子获能的诱导,利用金霉素(CTC)染色法评价精子获能状态,采用 SDS-PAGE 分离精子膜蛋白,进行 Western blotting 免疫印迹分析,检测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冻融精子经4种精子获能方法处理后,肝素诱发的精子获能率显著高于钙离子载体组和 Percool 组(P <0.05).钙离子载体组、肝素组和咖啡因组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高于 Percool 组和对照组.另外,冻融精子随着上游处理及肝素诱导获能的进行,检测到分子量分别为14,25~30,40,47,55 ku 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这些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获能60~120 min 期间相对较高,而且此时精子获能率及超激活运动精子比例也显著提高(P <0.05).结果提示,肝素可以较好的诱导马鹿精子获能,马鹿精子获能与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5种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在重金属As污染的农田土壤种植甜高粱,并对甜高粱不同器官在生育前期重金属As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在2个生育时期内的As含量表现为拔节期>苗期。土壤重金属元素进入甜高粱体内分布规律为根>茎>叶。XT 2叶片、茎部和根部对重金属As的吸收量比同一时期的其他品种多。根部As的含量为XT 2>XT 4>济甜11 8号>龙杂11号>T601。龙杂11号的苗最高(58.2 cm),XT 4的苗最矮(44.9 cm),龙杂11号与XT 2和XT 4的苗高差异极显著(P<0.01)。在As轻污染土壤中甜高粱生长良好,T601茎部的转运系数最高,苗期达到0.87,拔节期达到1.59。但与As超积累植物相比,其不同部位As含量及As在植物体内的迁移率均较低,说明其对As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摸清和田县果农间作模式下核桃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方法]生长季节,在间作核桃园采用定点定期的系统调查方法.[结果]和田县间作核桃害虫7种,主要包括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Kaltenbach)]、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皱大球蚧(Eulecanium kuwanai);天敌种类24种,主要包括食蚜绒螨(Allothrombium sp.)、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Stephens,1836)]、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L.)、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孪斑瓢虫(Chilocorus geminus)和蜘蛛类(Araneida).核桃黑斑蚜、春尺蠖、介壳虫(枣球蜡蚧和皱大球蚧)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5月中旬、4月上旬至5月上旬.食蚜绒螨、草蛉和蜘蛛类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结论]初步摸清了和田县果农间作模式核桃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其田间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BMPR-IB基因为策勒黑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对策勒黑羊BMPR-I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与产羔数的关系。在随机选取的100只策勒黑羊中BB、B+和++基因型对应的每胎产羔数分别为3.00、2.66和1.98只,BB基因型与B+基因型产羔数极显著高于++基因型(P<0.01),BB基因型与B+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策勒黑羊中B等位基因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分子遗传标记之一用于对策勒黑羊产羔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影响布鲁拉美利奴羊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IB, BMPR-IB) 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对策勒黑羊中BMPR-I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选取的100只策勒黑羊中检测到BB、B+和++ 3种基因型,其中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0.43和0.47,B基因频率为0.315,+基因频率为0.685,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推测BMPR-IB基因可能是影响策勒黑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