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3篇
  23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为探讨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用体外抗含fos 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效果,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细菌所含耐药基因种类,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分别检测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1/2 MIC的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含fos 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并进行传代试验,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菌株为含fos 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含珠草水提取物的MIC为0.5 g/m L,以0.25 g/m L的含珠草水提取物与14种抗菌药联合使用3代后,14种抗菌药的MIC显著降低,均降到1.562 5以下;含珠草水提取物与头孢曲松钠、磷霉素、黏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联合应用后其FICI均小于等于0.5,与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痢菌净、克林沙星、阿米卡星、氟苯尼考联合应用后FICI均大于0.5且小于1。表明,含珠草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应用后,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显著增强,二者之间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02.
在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幼苗生长期揭膜(T1),现蕾期揭膜培土(T2)和不培土(T3)、盛花期揭膜培土(T4)和不培土(T5)、块茎增长期揭膜(T6)、全程不揭膜(CK)7个管理模式,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影响、土壤酶活性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揭膜时期的选择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影响较大。在马铃薯苗期开始揭膜会使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现蕾期揭膜能够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均以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现蕾期进行揭膜及培土能增加土壤转化酶、磷酸酶活性,但会降低脲酶活性;在盛花期揭膜及培土有助于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脲酶、磷酸酶活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在各生育期各处理土壤酶活性与产量之间均未达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3.
基于CFD-DEM耦合方法计算离心泵内固液两相的流动及过流部件的磨损,研究不同叶片包角时叶轮的平均磨损率、液相的速度分布、颗粒的运动、颗粒与壁面的接触次数和接触力.研究表明:随着包角的增大,扬程、效率和平均磨损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包角为110°时,颗粒与壁面的接触力和接触次数最大,导致磨损最为严重,磨损严重区域在吸力面中间与前盖板的交界处;包角从90°增大到110°时,颗粒与过流部件壁面之间的接触次数和接触力逐渐增大,增大了离心泵磨损程度;包角从110°增大到160°时,聚集在吸力面中间位置的低速颗粒逐渐减少,导致颗粒与过流部件壁面之间的接触次数和接触力逐渐减小,从而减小了磨损严重的区域,减轻了离心泵磨损程度.  相似文献   
304.
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主要通过重新配置转录调控网络与代谢网络以维持平衡.近年来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对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体内的代谢物与转录因子等关键组成部分进行鉴定.本文列举了目前用于分析植物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主要技术及其特点,介绍了代谢组学及转录组学目前在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对近年来植物在温度胁迫、...  相似文献   
305.
我国茶文化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汲取其它领域的知识、文化以及精神思想,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内涵。时至今日,茶文化不仅建立起了极为丰富和博大的知识体系,同时更是在与儒家、道教、佛教等思想流派的融合过程中,让自己从物质和文化的层面,升华到了精神思想的境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呼吁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学当中,其实用茶文化来拓展大学生视野、丰富其知识体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取向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文本就从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以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方面的现状入手,来谈一谈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6.
[目的]了解甘肃省中部地区冬小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为筛选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观察、物候期记载、农艺性状调查和产量统计分析,筛选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冬小麦品种(系)。[结果]200707-3、静冬0318生育期适中,籽粒饱满,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陇中1号高32.98%和30.18%,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结论]200707-3、静冬0318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宜在甘肃省中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07.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指示品种,在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条件下,研究了6种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微生物菌剂亿克奇能有效缓解和克服连作障碍。其中施微生物菌剂亿克奇181.82 kg/hm2处理虽然马铃薯各生育期LAI不是最高,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植株生物量,提高了商品薯率,降低了马铃薯黑痣病的病株率、病薯率和病情指数。该处理下马铃薯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50 226.0 kg/hm2,较对照不施微生物菌剂增产11.58%;商品薯率为79.64%,较对照增加8.31百分点。  相似文献   
308.
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区,对近年来当地种植表现突出的9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水平、农艺性状、生物量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品种生育期变化而变化,与品种特性无关。青薯9号、定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10号和庄薯4号产量分别为44 727.3、42 666.7、41 515.2、 41 060.6、40 121.2 kg/hm2,居前5位,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田间表现较好,适应能力强,建议在当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09.
不同增施微肥方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Zn、F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土施和喷施两种增施微肥方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Zn、Fe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定薯1号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设13个处理,依次为: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锰分别作基肥施入(D1、D2、D3),在现蕾期、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喷施0.2%水溶液(A1、A2、A3、B1、B2、B3、C1、C2、C3),不喷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增施微肥能使株高降低0.9~3.9 cm,茎粗增粗0.02~0.13 cm,单株结薯数增加0.13~0.86个,也能使单株产量增加0.002~0.18 kg,平均单薯重增加7.48~12.04 g,使生育期延长1~8 d,在现蕾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喷施硫酸锌和现蕾期喷施硫酸锰能使产量增加18.4%~25.7%;现蕾期喷施硫酸锌可提高块茎Zn含量(提高2.2 mg·kg~(-1)),而在现蕾期喷施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锰,开花期喷施硫酸亚铁,硫酸锰作基肥施入可提高块茎Fe含量(提高2.0~9.0 mg·kg~(-1))。  相似文献   
310.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营养代谢及其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豆油(SO)、鱼油(FO)、猪油(LO)和混合油(豆油∶鱼油=1∶1,MO)作为主要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进行60 d饲喂实验后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组成。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影响显著,MO组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LO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营养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LO组肝胰脏的脂肪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清的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四个组共有优势菌属只有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可见脂肪源是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的较大影响因素;未知的RsaHf231菌属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属是除了SO组外其他三组的共有优势菌群;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是SO组和FO组的优势菌群;Candidatus_Bacilloplasma是MO组特有优势菌群。综上所述,混合油更能满足克氏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