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0篇
  41篇
综合类   289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95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81.
为获得无核白葡萄中多酚氧化酶(PPO)的基因序列,以无核白葡萄果实为试材,进行基因同源克隆,得到多酚氧化酶基因CDS全长序列,其完整的编码框为1 824 bp,编码607个氨基酸(GenBank登陆号为KP271928);系统进化分析可知,其与葡萄科植物PPO基因同源性最高;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该蛋白分子量为67 392.44 Da,等电点为6.42,具典型的酪氨酸家族结构域,无信号肽结构,但有一个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发现,PPO具有CuA与CuB两个结合区,分别嵌入蛋白活性腔中。该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多酚氧化酶与褐变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2.
以作物渗灌试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空间土壤养分,研究不同渗灌次数对青贮玉米苗期不同位置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20~40 cm渗灌土壤中(不含CK)pH值最高值均出现在L0处,与CK相比,pH值分别提高了6.29%和10.28%;最低值均出现在L1/2处,较CK值分别提高了0.67%和0.40%。W2和W3显著提高了不同土壤空间位置的pH值。随着渗灌次数的增加,不同深度及位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2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位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渗灌次数及不同深度的渗灌中速效氮含量L1/2显著高于L0及L1/4,最大值均出现在L1/2-W1处理中,较CK分别提高了98.52%和82.72%;不同渗灌次数及不同深度的渗灌中速效磷均随渗灌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多显著低于CK(P<0.05);速效钾含量随渗灌次数...  相似文献   
783.
近年来设施蔬菜生产的资源性约束因素逐渐增强,河南作为粮食和蔬菜生产大省,应稳定布局、挖掘潜能,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传统优势设施蔬菜产区产业升级,提高设施蔬菜生产和管理的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加强技术的创新集成与推广,创新园区高效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84.
为探究不同水氮策略对张家口坝上马铃薯根冠结构、产量、品质及其水氮利用的影响,设置双因素试验,因素1为施肥量:氮肥270 kg/hm2(F100)、氮肥270 kg/hm2+调理剂600 L/hm2(PF100)、氮肥229.5 kg/hm2+调理剂600 L/hm2(PF85)、氮肥189 kg/hm2+调理剂600 L/hm2(PF70);因素2为灌水频率:高频灌溉,6 d 1灌(D6);中频灌溉,8 d 1灌(D8);低频灌溉,10 d 1灌(D10),分析不同水氮策略对马铃薯根冠结构、产量、品质及其水氮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溉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其水肥利用有显著影响。高频灌溉(D6)的马铃薯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茎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平均值最大,分别为3 678.6 cm、34.7 cm3、787...  相似文献   
785.
为了解广西地区水牛感染中肠道病毒(BEV)的情况,本研究在广西南宁某水牛规模养殖场腹泻粪便样品中成功分离出2株BEV,分别命名为GXNN2106和GXNN2102。将2株病毒空斑纯化后测定GXNN2106毒株TCID50为107.99/0.1 mL,GXNN2102毒株TCID50为107.37/0.1 mL。多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XNN2106毒株在MDBK细胞中复制增殖良好。经BEV VP1、5′UTR特异性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2株病毒均属于E2型,与其他E2型BEV 5′UTR核苷酸同源性为75.7%~78.6%,VP1核苷酸同源性为87.1%~91.1%。本研究首次在广西地区水牛粪便中分离得到E2型BEV毒株,为广西水牛源牛肠道病毒的流行分布情况和疫苗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86.
在水温15℃~25℃和盐度24.2~27.7下,将体质量(10.31±2.88)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饲养在长4 m×宽2m×高2.5 m的养殖池中,投喂添加0.5%、1%、2%和4%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乙醇提取物的饲料,8周后采集大黄鱼的肌肉、肠、胃和肝脏组织,分析消化酶及肝脏中营养物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柳叶蜡梅醇提物对大黄鱼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4%的柳叶蜡梅醇提物能提高了大黄鱼肝脏和胃肠道中α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促进大黄鱼胃肠道中消化酶的分泌,改善大黄鱼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柳叶蜡梅醇提物通过提高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的活性,增强鱼体内糖酵解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柳叶蜡梅醇提物可以有效降低大黄鱼体内脂肪合成酶(FAS)、苹果酸脱氢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活性、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相似文献   
787.
为探究超高淀粉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的淀粉积累特性及调控的关键基因,以露地平播种植的‘陇薯8号’为试材,对盛花期(T1)至其后15(T2)、30(T3)、45(T4)和60 d(T5)的块茎进行蔗糖、淀粉含量测定与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取样期内,蔗糖含量在T1—T3期显著降低,之后有所回升;总淀粉含量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不断增加,其中T2—T3为激剧增长期,T3—T5增长较缓慢。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4 634个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块茎中的转录表达数据,4个相邻时期比较组T1 vs T2、T2 vs T3、T3 vs T4和T4 vs T5的差异表达基因总数分别为1 ...  相似文献   
788.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近年来新流行的一种传染性病原,与口蹄疫病毒(FMDV)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所致临床症状也十分相似。为了研发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用于预防塞内卡病毒感染和口蹄疫,以SVA全长感染性克隆pSVA-GX01为基础,在SVA 2A与2B基因之间插入O型FMDV的VP1基因,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得了重组质粒pSVA-FMDV-VP1-O。将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SVA-FMDV-VP1-O,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显示,该重组病毒可在细胞中表达O型FMDV的VP1蛋白。对该重组病毒进行体外生长增殖特性以及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重组毒株和亲本毒株在BHK-21细胞上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插入的FMDV VP1基因可在细胞传代过程中稳定存在6代。研究结果为开发以塞内卡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重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89.
【目的】望天树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一级保护树种,人工林栽培是扩大其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磷素供应是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溶磷菌在磷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不同林龄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筛选高效溶磷细菌,探究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溶磷特点,以期为望天树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1)利用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从不同林龄望天树林分根际土中分离筛选溶磷细菌,挑选4株高效溶磷菌,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2)通过检测溶磷动态,研究溶磷细菌溶磷量与菌液pH的相关关系。(3)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高效溶磷菌在不同环境因子和营养因子下的溶磷特性。【结果】(1)共分离筛选出18株溶磷菌,其中溶磷能力较强菌株为P4、P8、P12和P30(溶磷量分别为552.87、559.78、548.53、598.89 mg/L)。(2)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P8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P4和P12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30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3)P4、P8、P12和P30菌株的溶磷量与培养液pH值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  相似文献   
790.
为探究上海甜芦粟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选取11份地方种质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的种子萌芽力、抽穗期、分蘖数、分枝数、茎秆产量、籽粒产量等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种子萌芽力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异系数超过40%;在产量性状中,单株产糖量介于40.31~142.84 g,变异系数最大,为29.19%;茎秆出汁率介于46.60%~56.73%,变异系数最小,为5.55%;糖锤度介于11.42%~16.77%,变异系数略高于茎秆出汁率,为10.8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糖量与株高、叶鞘鲜重、节间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叶片鲜重、茎秆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出汁率与茎粗、叶鞘鲜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糖锤度与所测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供试种质中,19G016在15℃下发芽最快,其单株产糖量和糖锤度最高,分别为142.84 g和16.77%;19G012抽穗最快,从播种到抽穗仅用82.6 d;19G017的茎秆出汁率最高和分蘖数最少,分别为56.73%和0.6个。该研究结果以及这些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将为甜芦粟品种改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