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48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森林是巨大的绿色宝库,是全球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对调解生物圈、地圈和大气圈平衡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以其高耸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组成的林冠层,林下茂密的灌草植物形成的灌、草层和林地上富集的枯枝落叶层截持和蓄积大气降水,从而对大气降水进行重新分配和有效调节,发挥着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水文功能。该项研究根据森林水源涵养的机理、森林的水文效应,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涵养功能及其价值进行了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92.
基于华北土石山区潮关西沟流域天然森林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森林植被群落演替中群落树种组成、胸径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乔灌木树种数先升高后降低,趋于稳定。而乔木密度呈增加趋势,而灌木密度和乔木树种的最大株数比例的胸径范围呈不断降低趋势。群落的乔木、灌木和乔灌木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随着演替的进行先升高后降低。除了栎树林乔木和平榛灌丛的乔灌木的均匀度较低外,乔木、灌木和乔灌木其他群落的均匀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3.
陆面水文过程模拟是解决全球环境恶化与气候异常的最好方法,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对陆面过程的涵义、模式的发展、陆面过程中水文参数的描述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陆面水文过程研究中存在的尺度匹配误差、数据共享矛盾、参数不确定性等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引起的土壤水分效应问题愈来受到关注,林地的水分生态条件分析成为构建结构稳定的森林植被的前提,本研究以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和侧柏的坡面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监测,探讨了其生长的水分生态条件,结果表明:本区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较高,土壤含水率随水势降低而递减的速度较慢;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中,刺槐及其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利用范围最大,抗旱能力最强;无论丰水年或枯水年,坡面各林地土壤水分有效利用性大,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都高于无效水临界值,林地土壤水分利用状况好,林分生长稳定。  相似文献   
95.
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凤芹  鲁绍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51-7651,7653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人才、进行科研和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论述了搞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新时期下搞好实验室建设管理的设想与措施。  相似文献   
96.
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变化,对于科学经营与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97.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使用1972—200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或遥感数据作为信息源,获取潮白河流域在此期间的景观格局特征数据,探讨潮白河流域森林景观类型变化特征,明确景观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旨在进一步揭示该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在北京地区绿化率需求提升和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城市绿化与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探寻城市绿化树种对干旱生境的响应机制,筛选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的园林绿化树种,成为北京高质量城市森林景观建设的重要需求。  方法  该研究以北京地区落叶树种银杏、栾树、国槐和常绿树种侧柏、油松和白皮松盆栽幼树为研究对象,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树种生理参数观测分析3种干旱胁迫处理下(50% ~ 70%土壤田间持水量(FC)(轻度干旱SLD);30% ~ 50% FC(中度干旱MD);低于30% FC(重度干旱ED))树种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L)差异。  结果  (1) 与对照处理(90% ~ 100% FC,CK)相比,银杏、栾树、国槐和侧柏的光合能力、WUEi在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小于70%条件下显著减小(P < 0.05),而油松、白皮松WUEi在水分胁迫作用下无显著变化。(2) MD与ED下,常绿树种WUEL均显著高于落叶树种(P < 0.05)。在ED处理下3种落叶树种间WUEL存在显著差异,排序为国槐 > 栾树 > 银杏(P < 0.05)。银杏、栾树在SLD、侧柏、油松在MD时分别达到各自WUEL峰值后下降;而在土壤逐渐干旱处理下,国槐、白皮松WUEL逐渐增大,且在ED处理下分别比CK增加了44.19%和30.35%(P < 0.05)。(3) 比较不同树种光合荧光参数分别与WUEi、WUEL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落叶树种银杏、栾树和国槐的气孔导度(gs)影响其光合、蒸腾过程(P < 0.01),对WUEi影响较大;而常绿树种侧柏、油松和白皮松gs对土壤水分变异不敏感(P > 0.05),对WUEi影响较小。在MD和ED水分胁迫条件下常绿树种WUEL均高于落叶树种。  结论  北京典型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更能优化光合性能,提高自身水分利用效率以适应干旱生境。   相似文献   
99.
退耕还林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退耕还林工程,就其产生的根源,从社会经济背景、生态环境背景及西部大开发3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目的在于证实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正确性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造林密度的油松林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年生5种造林密度(2000株/hm2、1500株/hm2、1200株/hm2、1000株/hm2、800株/hm2)阴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被层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其它林分高,并伴随着出现辽东栎等其它栎类更树种的生长;800株/hm2的阴坡油松林蓄积为108.19m3/hm2,是2000株/hm2油松林蓄积的1.22倍;不同密度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范围为107.43 t/hm2-174.30 t/hm2,平均碳密度为135.99 t/hm2,且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油松林碳密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其空间部分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的碳密度是相当可观大的,碳密度平均为90.34 t/hm2以上,地上部分碳密度与地下(包括土壤、树根和死地被物)碳密度之比平均为1?3.173;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产流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对增加该地区的径流水量、涵养水源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产沙量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对选择油松800株/hm2作为最优林分密度是不利因素,但从北京的多年降雨来看,这种影响对我们选取油松在800株/hm2作为首选经营密度还是较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