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48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以白皮松、侧柏、桧柏和沙地柏为试材,采用盆栽称重方法,研究了水汽压亏缺与叶片气孔导度对苗木蒸腾耗水的影响,以期测得苗木的蒸腾耗水特性。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苗木的水分利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苗木日平均水分利用率表现为白皮松(3.01μmol·mmol~(-1))侧柏(2.62μmol·mmol~(-1))沙地柏(2.57μmol·mmol~(-1))桧柏(2.35μmol·mmol~(-1))。3种典型天气中,苗木蒸腾耗水为晴天半晴天阴天。苗木昼夜蒸腾耗水排序为白皮松(0.030g·cm-2·d~(-1))沙地柏(0.026g·cm-2·d~(-1))侧柏(0.018g·cm-2·d~(-1))桧柏(0.008g·cm-2·d~(-1))。苗木的蒸腾耗水与水汽压亏缺、叶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关系,受其影响最大的是白皮松。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价园林绿化树种耗水状况、提高园林绿地水分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北京怀柔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90~2005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信息源,通过GIS手段,分析怀柔水库流域近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怀柔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流域内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的面积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灌木林面积下降趋势明显,农田面积总体变化不大;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与人口因素关联度不高。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小城镇景观的定义。分析了目前在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生态不平衡、忽视非物质性景观、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品牌、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提出了小城镇景观的生态特征及规划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34.
北京密云油松与刺槐林降雨再分配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对密云集水区两种主要防护林树种(油松、刺槐)在生长季的降雨再分配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与刺槐在生长季内降雨的截留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降雨开始时增加幅度较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截留量达到最大值,但油松的变化幅度和最大值均比刺槐大;林冠的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少;降雨初期下降梯度最大,以后趋于平稳直到饱和,油松的截留率大于刺槐;林内穿透雨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其回归系数可用来估计林冠蓄水蒸发系数,而截距可用来估计林冠蓄水容量;林下枯落物层对降雨进行了第2次分配,可截留一定的穿透雨,且可减少降雨对林下土壤的侵蚀,从而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对其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频度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尝试构建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6.
以Land-sat TM5在1992年、2001年、2004年的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美国农业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计算和分析了北京郊区房山区1990年以来的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研究区三年间均以轻度水土流失为主,但三年间总体水土流失以2004年最严重,2001年最轻。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三年的水土流失影响不同,未利用地水土流失严重程度2004年>1992年>2001年,农田1992年>2004年>2001年,草地2001年>1992年>2004年,林地2004年>1992年>2001年。研究区历年总体水土流失变化与林地的水土流失变化一致,反映了林地的水土流失对研究区内的水土流失起主导作用,揭示了保护和绿化好林地,降低林地的水土流失程度对减缓和降低研究区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水分胁迫下几种冷季型草坪草抗旱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育苗法,在5种冷季型草坪草苗期连续干旱胁迫下测定植株高度,根系生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质膜透性等抗旱指标,以综合评价5种冷季型草坪草的抗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连续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质膜透性有所增加。综合分析可知,5种冷季型草坪草的苗期抗旱性能由强多弱依次为: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无芒雀麦>紫羊茅>匍匐翦股颖。  相似文献   
38.
甘肃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引起各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视,推进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采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替代花费法、机会成本法、收益资本化法等,对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得出祁连山每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430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为930亿元,保育土壤为564亿元,固碳制氧为269139万元,净化空气为741亿元,保护生物多样性151亿元,森林景观与游憩价值168750万元。  相似文献   
39.
冀北山地不同海拔蒙古栎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对冀北山地阳坡不同海拔蒙古栎天然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二(海拔1 180 m)的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为33.18 t/hm^2,其次为样地三(海拔1 260 m),最小为样地一(海拔1 100 m),为14.20 t/hm^2,即随海拔升高枯落物总蓄积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持水率的变动范围为140.83%~229.81%,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样地二的有效拦蓄力最强,为39.22 t/hm^2,样地三拦蓄能力最弱,为20.58 t/hm^2,即中海拔拦蓄能力最强,高海拔最弱。(2)枯落物吸水速度在开始1 h内较快,6 h后下降速度逐渐减慢。未分解层枯落物与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V=ktn)。(3)土壤容重均值最大的为样地三(1.28 g/cm^3),最小的为样地二(1.08 g/cm^3),即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达到最大。(4)样地三的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为98.75t/hm^2,样地二的最小,为53.38 t/hm^2,即高海拔土壤持水能力最强。利用幂函数对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在0.97以上。  相似文献   
40.
淮北平原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农耕地、农林复合模式的林地和农林复合小麦地的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温室气体CO2增长及其通量的影响,利用Licor-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以上4种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在非生长季冬季的月内变化和日变化不明显,都保持在低的CO2释放水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农林复合小麦地土壤呼吸速率在非生长季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在2009年12月份的关系不明显,2010年1月份和2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逐渐增大,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也变大,但增加的幅度较小;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农林复合冬小麦地的CO2平均通量为最小,CO2的释放量比例最小,为22.55%,比农田小麦地、撂荒地和农林复合隔离带林地分别减少3.02%、0.85%和6.00%的CO2释放。农林复合模式的CO2释放量比农田小麦地多释放2.85%,与人工林撂荒地的土壤呼吸速率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