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89篇
  41篇
综合类   308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三个小麦新品种不同生育阶段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三个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6和西农558的抗旱性,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晋麦47、小偃22和西农979为对照,在大田自然干旱和人工灌水条件下,分别测定和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与抗旱有关的小麦生理指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及农艺性状(株高、小穗数、穗粒数、穗下节长、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六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不同单项指标对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反映存在差异,不同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将9个生理指标和株高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在成熟期,将9个农艺性状指标转换为2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四个时期的累计贡献率依次达到了93.67%、87.16%、92.29%和89.56%。通过对这四个时期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6个小麦品种分为三类,其中西农538与晋麦47属于强抗旱型品种,西农558与小偃22属于中等抗旱型品种,西农556与西农979属于弱抗旱型品种。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猪脂肪细胞分化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LR重组反应的方法,构建猪脂肪组织酵母双杂交文库。结果显示,酵母双杂交文库的库容量为5.28×106CFU。随机挑取的24个克隆均带有插入片段,重组率100%,片段大小多数为1~2 kb,表明构建的文库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93.
杨帆  陈其皎  高翔  赵万春  强琴琴  吴丹  孟敏 《作物学报》2014,40(8):1340-1349
醇溶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小麦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数据库中全长α-醇溶蛋白基因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从5份一年生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品系中共得到52条序列,长度在816~873 bp之间(GenBank登录号为KJ004676~KJ004727)。核酸序列分析表明,其中有8条假基因,有1条(KJ004680)缺失终止密码子。推导氨基酸序列显示,KJ004677、KJ004686、KJ004714和KJ004696含有1个额外的Cys,其中,前3条序列由于Tyr→Cys所致,而KJ004696则由于Ser→Cys突变。序列间的差异主要出现在N-端重复区和多聚谷氨酰胺I区,根据N端重复区多肽序列的差异将一年生簇毛麦α-醇溶蛋白分为5种类型。为了分析具有额外Cys的α-醇溶蛋白所具有的品质效应,选取KJ004708(具有典型的6个Cys)和KJ004714(具有1个额外的Cys)分别构建表达载体,IPTG诱导后均得到分子量约30 kD的蛋白,与理论值相符;目的条带经切胶串联质谱鉴定证明,这2个α-醇溶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正确表达。对表达的蛋白亚基进行纯化、复性和低温冷冻干燥,经4 g粉质仪分析表明,KJ004708和KJ004714均能改善面团的加工品质,其中具有1个额外Cys的KJ004714亚基对面粉品质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4.
高产多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黔单18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单18号系结合贵州玉米育种和生产实际,用适宜贵州的重要种质Suwan选系与优良自交系黄c组配而成。2002~2003年参加贵州省玉米区试,平均产量达541.5kg/667m^2,较对照增产10.3%。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557.8kg/667m^2,比对照增产13.4%。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黔单18号。该品种在贵州的平均生育期为122d,株高226cm,穗长20.1cm;中抗大、小斑病及纹枯病,抗黑粉病、青枯病,较抗倒伏。适宜种植密度为2800~3300株/667m^2。可在贵州遵义、贵阳、铜仁、黔南和黔东南等地(州、市)的中、上等肥力土壤和相邻省份的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95.
在河北衡水潮土上进行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高氮用量(小麦季施N 300 kg/hm2,玉米季施N 240 kg/hm2)为对照,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减少氮肥用量对玉米季植株生长、氮素吸收及根际土壤中无机氮与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季作物氮肥施用量减少25%和40%,对玉米产量、生物量及植株体内氮累积量未产生明显影响,氮肥利用率提高。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减少氮肥施用量,对玉米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没有明显影响。在玉米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习惯高施氮量处理的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其中抽雄期,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较氮肥减施40%用量处理高出近一倍,但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水平含量明显降低。氮肥减施未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反而增加了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平。在高肥力的潮土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适当减施氮肥并未影响玉米根际土壤氮素水平,可保证玉米稳产,实现减氮增效。  相似文献   
96.
高翔  吴满  潘汝谦  廖红 《大豆科学》2011,30(6):964-967
研究了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及施肥对大豆霜霉病的发生发展及大豆与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玉米间作能够显著降低大豆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而且在间作体系中,施肥处理大豆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未施肥处理.大豆/玉米间作显著影响大豆和玉米的生长,不同施肥处理间大豆和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差异显著.施肥显著促进玉米的...  相似文献   
97.
为了给小麦远缘亲本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根据已定位于普通小麦1DS和1BL上的EST序列设计96对STS引物,对中国春、簇毛麦、中国春-簇毛麦的1V附加系和易位系进行多态性分析,开发出4个簇毛麦1V染色体臂的STS标记。其中,BE499250-STS和BE591682-STS/RsaⅠ为共显性标记,可以扩增出1条1VS片段,同时还可以扩增出1条1DS片断,能将1DS和1AS、1BS区分开来;BE581358-STS/HaeⅢ和BE585781-STS/RsaⅠ是显性标记,能分别扩增出2条和1条1VL片段,但扩增的小麦染色体片段不能区分1DL和1A、1B。这些标记已成功地应用于小麦-簇毛麦整臂互补易位系T1DL.1V#3S和T1DSo1V.3L的筛选。  相似文献   
98.
宁夏青铜峡灌区管道自流引水畦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的应用前景,以宁夏青铜峡灌区典型春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研究不同畦田规格(2 m×50 m、3 m×50 m、3 m×30 m、5 m×30 m)对灌水质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讨论了该条件下当地春小麦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内,采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方式,在分蘖至拔节期中、拔节至孕穗期中、抽穗至开花期末进行灌水量分别为667 m3/hm2、1500 m3/hm2、900 m3/hm2的灌溉,可满足当地春小麦生产需要。而且,在这种畦灌方式条件下,入畦流量虽然只有160 L/min左右,但小块畦田(3 m×30 m、2 m×50 m)依然能够获得较高的灌水均匀度(88.1%、85.5%)和灌水效率(90.5%、86.8%),进而获得较高的产量(5149.3 kg/hm2、5085.5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1.07 kg/(mm·hm2)、1.05 kg/(mm·hm2))。从田间试验角度论证了管道自流引水畦灌能实际应有于合适地区。  相似文献   
99.
广适丰产型杂交玉米新品种黔玉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玉5号为外引自交系53与自育系4011杂交获得单交种,再与外引自交系交51杂交获得三交种(黔412)的组合,于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2004-2007年贵州省高寒山区特殊生态组2年区试中平均单产548.99 kg/667m2,比对照毕单10号和盘玉5号分别增产13.3%和14.98...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筛选更为适宜新疆的孜然芹引进品种.[方法]以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In - 10(印度)和M- 10(摩洛哥)为材料,分别进行冬播和春播,采用生物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孜然芹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性状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从物候学性状来看,两个不同品种之间,冬播孜然芹出苗、分枝、开花以及果实成熟的时间明显早于春播,春播两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大.两个相同品种之间,春播表现均优于冬播.从产量性状来看,印度孜然芹的产量高于摩洛哥孜然芹.[结论]印度孜然芹In - 10的生育期短,产量性状好,较适宜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