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13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南疆地区杂交棉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以兆丰1号和鲁棉研30号为试材,设置3个氮肥基追比(N1,基肥∶追肥=0∶10;N2,基肥∶追肥=2∶8;N3,基肥∶追肥=4∶6)水平,研究氮肥基追比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N1处理缩短花铃期,其生育期较N2、N3提前10~11d,N2、N3处理间差异不大,N1处理显著降低杂交棉株高,茎秆纤细,主茎叶少而窄,果枝数减少,蕾铃数量少。N2处理的杂交棉株型合理,植株健壮,真叶14.4~14.8片,倒4叶宽和果枝数具有优势。3个处理的杂交棉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积累趋势一致,N2处理增大干物质快速积累速率和延长快速积累持续时间,提高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三桃"比例均以伏前桃和伏桃为主体桃,N2处理更为合理。通过增加成铃和提高铃质量使皮棉产量达4 223.3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62.
高丽丽  柯孔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43-7344
从介绍园林石峰的历史发展出发,探讨了文人思想、绘画理念对选取、布置、欣赏园林石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为了调查养猪场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气源性传播情况,本试验分别在5个猪场舍内及舍外上风向和下风向不同距离收集空气样品,并在舍内随机采集粪便样品,分离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c(6')-Ib-cr、qepA)为指示基因,利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鉴定技术,分别对5个猪场不同样品中大肠杆菌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评估其向舍外空气的传播情况。结果显示,5个猪场中的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等12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且呈现多重耐药。ERIC-PCR结果显示,46.34% (19/41)的舍内空气分离株与粪便分离株来源相同,其中73.68% (14/19)的分离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也相同;68.42% (26/38)的舍外空气分离株与舍内空气或粪便分离株来源相同,其中65.38% (17/26)的菌株携带相同的耐药基因。结果表明,起源于舍内粪便的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能形成气溶胶污染舍内空气,并借助舍内外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不同距离空气中(≥400 m),对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卫生及社区居民的健康形成威胁。  相似文献   
64.
为探明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提升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黄土高原东部旱作春玉米田为研究对象,设置露地(CK)和地膜覆盖(PM)两种处理,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两种处理条件下玉米田水热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基于观测结果对两种处理下玉米田水热通量的日、季节变化特征和能量分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处理各能量通量均存在显著的日、季节变化特征。在快速生长期(拔节期),降水后CK和PM处理潜热通量(λET)均明显增大,而显热通量(H)和土壤热通量(G)均减小;但在后期(成熟期),降水对各能量通量变化过程的影响没有快速生长期明显,表明玉米生育期内降水的分布能够显著影响旱作玉米田的能量平衡。玉米生育期内,净辐射(Rn)主要以λET为主,而休闲期Rn主要以H为主。Rn是玉米田λET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平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风速和相对湿度对λET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5.
适宜膜下滴灌频次提高北疆机采棉光合能力及产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北疆大田条件下,以机采棉品种新陆早5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灌水分配对机采棉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设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3个灌水分配次数分别为10次(D10)、8次(D8)、6次(D6)。结果表明:D6处理头水时间推迟,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净光合速率的下降,胁迫程度较高,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光化学量子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明显增加,同时恢复能力较差,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受限。盛蕾后充分供水但并没有较高的补偿强度,且蒸腾速率较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由于D10处理花铃期灌量分配不合理,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棉株受到轻度胁迫,吐絮期的灌水有效提高了其光化学猝灭系数,与D6处理差异显著。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延长了叶片光合功能期,生物量积累偏向营养生长,使其营养器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生殖器官差异不显著(P0.05),不利于产量的形成。而D8处理在整个生育期保证了高效的光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了光合物质向生殖器官运移的比例,比D10、D6处理高出21.1%、23.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优,且产量与D10差异不显著,但比D6处理显著高647.4 kg/hm~2(P0.05)。因此在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的条件下,配合D8处理的灌水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光合物质优先向生殖器官分配,从而获得高产。由此可见,盛蕾前灌头水且增加盛花期后灌溉定额,同时减少吐絮期水分供应,可有效提高叶片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光合物质优先向生殖器官运移,实现机采棉节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6.
67.
68.
一、基本情况 草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宽广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同时,亦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类膳食结构,发展可持续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通过对2008—2014年太原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草食畜棚圈建设项目进行调查,总结出项目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