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高粱为宿主,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化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有机氮源和活性物质能显著提高G.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酒石酸铵(0.5%)、甘氨酸(1%)和根浸出液(2 mL),可分别使每160 g沙样孢子产量提高至382,302和328个,对照仅为155个;甘氨酸(0.5%,1.0%)、酒石酸铵(0.5%)、腐殖酸铵(0.5%,1.0%,2.0%)和根浸出液(2,3,5 mL)处理,可使根侵染率分别提高至53.7%,52.8%,43.9%,59.4%,48.9%,57.7%,64.9%,55.9%,52.9%(对照仅为27.3%);单一碳源(葡萄糖、蔗糖)则对G.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都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氮源+碳源(NH4Cl+葡萄糖)组合对G.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有不同影响,当C、N比值为4∶1,1∶2时,显著提高G. intraradices产孢,可分别使每20 g沙样产孢量可分别达到2227,2458个(对照仅为157个)。当C、N比值为1∶2时,侵染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19.3%;比值为4∶1时,对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生化因子对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作用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2.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又称犬出血性肠炎.该病在春、秋季节多发,而冬季发病较少.犬的暴食暴饮、饮食不当或突然改变饮食规律等可诱发此病.笔者根据几年来的临床经验,将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黑麦秆蝇危害夏玉米幼苗造成植株生长异常及叶片破损等症状对产量的影响,以随机标记田间自然病株的方式进行了产量评估。结果表明:心叶受损严重、后期生长异常的畸形株多结实不良,减产率达73.13%,对夏玉米产量有较大影响;叶片孔洞、破损等轻症株减产3.65%,多数植株的长势和果穗形态与健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二点委夜蛾化学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使其扩展迅速,为害渐趋加重,对夏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治方法,本试验通过不同化学防治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9种供试药剂在二点委夜蛾2龄期进行田间喷雾试验总体防治效果较好,其中50%辛硫磷乳油防治效果高达95.03%,明显高于其他药剂;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研究表明,选用有效农药喷雾或配成毒饵、毒土顺垄撒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毒饵、毒土效果最好,而顺垄喷淋灌根防治效果最差,仅为30.10%.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IC-RT-PCR方法检测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仙病毒严重影响水仙的品质与规模化生产,而快速检测水仙病毒可以有效防控其危害与扩散。根据已报道的百合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利用免疫捕获PCR检测了水仙样品中百合斑驳病毒。PCR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到PMD19-T载体中测序。把克隆得到的百合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提交到Genbank中。结果表明:基因登录号为JF714974,克隆的百合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与国内外百合斑驳病毒同源性为90.4%~99.5%。建立了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的IC-RT-PCR的检测方法,简化了试验步骤,适合于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玉米受HT-毒素胁迫后细胞内CaM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亲和组合与非亲和组合玉米叶片内钙调素(Calmodulin,CaM)浓度的变化,旨在明确不同组合中CaM的变化趋势以及CaM是否参与玉米体内由大斑病菌HT-毒素所引发的信号转导途径。通过观察CaM特异性抑制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对玉米叶片上HT-毒素诱导的R型病斑的影响,明确TFP是否可抑制玉米的抗病反应。结果发现,玉米受到HT-毒素胁迫后,叶片内CaM浓度迅速上升,总的趋势是亲和组合中的CaM曲线多呈平台状或单峰状,而非亲和组合中的CaM曲线多呈双峰状,在不同组合中CaM的变化差异显著;TFP可使叶片病斑由抗病的R型病斑转变为感病的S型病斑,说明TFP可抑制玉米的抗病反应。推测,由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激发的防卫反应信号转导途径与Ca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二点委夜蛾的形态、为害及防控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介绍了二点委夜蛾与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区别,以及二点委夜蛾的为害症状类型,在河北的发生为害情况及其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提出了防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谷子锈病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鉴定谷子抗锈病相关的MYB转录因子,为谷子抗锈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9个SiMYBs转录因子基因在(1)谷子孕穗期根、茎、叶和穗4个部位的表达情况,(2)在谷子抗(resistance,R)、感(susceptibility,S)锈病反应120 h内的表达丰度差异,(3)在植株外接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后24 h内的表达变化;比较SiMYBs基因在谷子R、S、SA与MeJA 4种反应中的表达模式;选择抗病相关SiMYBs基因进行转录激活活性检测和亚细胞定位。【结果】 SiMYB100在叶部表达量最高,其余8个基因均在根部表达量最高,SiMYB074最显著。5个基因的表达与抗病相关:SiMYB074SiMYB202受锈菌侵染诱导表达,抗病反应早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反应;SiMYB041SiMYB177在抗病反应早期下调表达,后期上升至接种前,而感病反应中保持低水平表达;SiMYB100在接种后的48 h内,抗病、感病反应表达模式相反。在响应外源激素SA和MeJA反应中,SiMYBs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4个基因(SiMYB074SiMYB100SiMYB174SiMYB202)在R、SA与MeJA反应中的表达模式一致,不同于S反应。5个抗病相关SiMYBs基因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其编码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 鉴定到SiMYB041SiMYB074SiMYB100SiMYB177SiMYB202 5个基因的表达与谷子抗锈病相关;SiMYB074SiMYB100在谷子生长发育和抗病过程中都发挥一定的功能;SiMYB074SiMYB100SiMYB174SiMYB202 4个基因可能通过SA和JA信号途径参与谷子的早期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种子处理对麦蚜的防控效果,2015~2017年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小麦进行拌种,比较了药剂拌种与常规喷雾对麦蚜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百株虫量800头)时开始进行防治,此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仅为18.0头,防治效果为98.00%;喷雾防治14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82%,虽然显著低下常规喷雾处理,但也达到了较高水平。2017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为143.0头,防治效果为83.47%;喷雾防治20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20%,与常规喷雾处理差异不明显。拌种处理还可以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增加7.8%和19.1%。拌种处理的小麦净收益为16 675.2元/hm2,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提高了1 128.3和2 471.4元/hm2。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安全省工、持效期长,对麦蚜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小麦全生育期蚜量均未达到防治指标,后期无需进行药剂喷雾防治,且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