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5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玛曲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媛  黄翀  郑巍 《干旱区研究》2012,29(4):735-741
基于玛曲县1975-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静态比较与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两方面,定量分析玛曲县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随着玛曲县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的加快,林地、水域面积净减少,草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净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优势度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1975-1995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加了0.076 5,而1995-2005年综合指数减少了0.709 2, 说明1975-1995年玛曲县土地利用程度处在区域土地利用的发展期,1995-2005年土地利用程度处在衰退期。根据土地利用熵值多年变化特征,利用GM(1,1)模型预测,2006-2015年土地利用程度处在调整期。  相似文献   
92.
在乌兰布和沙漠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养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分别为(2.70±0.43) g·kg~(-1)、(0.30±0.04) g·kg~(-1)、(20.80±3.38) mg·kg~(-1)、(19.29±1.23) g·kg~(-1)、(93.00±3.00) mg·kg~(-1)、(0.30±0.02) g·kg~(-1)、(3.74±0.38) mg·kg~(-1),pH值为(9.37±0.09),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属于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表现为白刺群落﹥油蒿群落﹥裸沙地。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有机质在20~40 cm、40~60 cm层差异显著(P﹤0.05),在0~20 cm、60~80 cm、80~10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碱解氮、全钾在20~40 cm差异显著(P﹤0.05),0~20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差异不显著(P﹥0.05);各土层全氮、速效钾、全磷、有效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白刺群落与油蒿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呈现表聚性特点。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的排序为白刺群落(0.566)﹥油蒿群落(0.423)﹥裸沙地(0.249)。  相似文献   
93.
鱼腥草乙醇浸提液对4种细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乙醇浸提液对4种细菌都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强,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大肠杆菌最差.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5%乙醇浸提液中的抑菌效果最好,而对蜡样芽孢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随着乙醇浓度降低逐渐降低,乙醇浓度降低到55%后,对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逐渐接近.  相似文献   
94.
【目的】定量确定干旱区农田撂荒前后土壤CO_2通量的变化,旨在探讨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长季碳循环过程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研究区土壤呼吸的调控机制,为研究区碳循环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描述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LI-8100土壤CO_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艾比湖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棉田及撂荒地生长季(2010年7月和9月)的土壤呼吸,并分析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棉田和撂荒地具有不同的昼夜变化动态,棉田呈单峰或双峰曲线,撂荒地则均呈单峰曲线,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多出现在13:00左右,夏季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秋季(P<0.05);3 a撂荒地(7.090μmol/m~2·s)>50 a棉田(5.872μmol/m~2·s)>9 a棉田(4.612μmol/m~2·s)>7 a撂荒地(1.338μmol/m~2·s),表明耕作土地撂荒一定时间后土壤会起到固定碳的作用;棉田、撂荒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各层土壤含水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多呈负相关;近地面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对棉田、撂荒地土壤呼吸日变化的影响最大;气温、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共同影响了土壤呼吸速率,综合考虑水分、温度因素可以解释棉田、撂荒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30.50%和86.70%,这比单独考虑水分或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解释度都高。【结论】棉田和撂荒地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撂荒地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棉田(两者分别为1.971和0.989),水分、温度是影响生长季棉田和撂荒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5.
谭银萍  马媛  吕杰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353-4358
石油污染越来越多的在开采、运输、加工等过程中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长期积累且很难被消除,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证明,对石油污染采取微生物修复是行之有效和环境友好的,因此对微生物降解菌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介绍了石油污染现状、微生物降解技术及途径、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
人工模拟降雨下花岗岩崩岗区不同层次土体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湖北通城县五里镇发育典型的崩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花岗岩崩岗区各层次土体的产流产沙状况和泥沙各粒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各层次土体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在整个降雨时段内差异显著。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各层次土体入渗率均表现出先快速减小后逐渐趋于稳定,累积入渗量则相差越来越大;淀积层的稳定入渗率最大为328.75ml/min,是淋溶层的1.13倍,母质层的1.76倍;Horton模型能对各层次土体入渗率很好的拟合(R20.922),且拟合结果证实了模拟降雨条件下各层次土体入渗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各层次土体产沙率和累积产沙量在整个降雨时段内差异显著。母质层平均产沙率为40.43g/(L·min),是淀积层的1.79倍,淋溶层的3.11倍;淀积层的累积产沙量增加较快,淋溶层的累积产沙量增长缓慢,母质层的累积产沙量在整个降雨时段内不断增加且远大于淋溶层和淀积层的累积产沙量。各层次土体0.2mm粒径的流失量最多,0.2~1mm粒径次之,1~2mm粒径和2mm粒径流失量最小;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淋溶层各粒径流失量均逐渐减小,淀积层各粒径流失量逐渐增多,母质层各粒径流失量逐渐趋于稳定。该研究对揭示崩岗区各层次土体侵蚀的产流产沙机理及侵蚀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崩岗水蚀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P208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本试验在对p208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部分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及原核表达,并采用Western-blot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208基因与猪肺炎支原体黏附素p216基因、殊异支原体细胞表面蛋白基因以及絮状支原体P97/LPPS家族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重组P208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在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中成功得到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与山羊抗绵羊肺炎支原体全菌血清发生结合反应,表明P208蛋白质是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原之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及其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河套灌区稀有乡土树种细穗柽柳(Tamarix leptostachys Bunge)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选择 NaCl、Na2CO3、NaHCO3 3种胁迫盐,设置中度 (T1)、重度 (T2)、极重度 (T3) 3个梯度处理,分别为NaHCO3-T1、NaHCO3-T2、NaHCO3-T3、Na2CO3-T1、Na2CO3-T2、Na2CO3-T3、NaCl-T1、NaCl-T2、NaCl-T3,并设置无盐砂壤土为对照 (CK),总计10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对2年生细穗柽柳苗进行单盐胁迫处理40 d。测定不同处理的叶绿素、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 含量、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 活性及根系活力指标,分析细穗柽柳对3种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Na2CO3 -T3处理和NaCl-T3 处理40 d的叶绿素总含量较相应处理0 d分别显著降低了53%和36%,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持续递减趋势,其他盐胁迫及胁迫梯度处理组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说明极重度盐胁迫严重影响了细穗柽柳的光合作用,而中度和重度盐胁迫,细穗柽柳短期内能够适度恢复;②NaCl 胁迫在各梯度处理下MDA含量的增加均最多,表明 NaCl 胁迫对细穗柽柳细胞膜系统的伤害比 NaHCO3 和 Na2CO3 盐胁迫更加严重;③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盐处理不同胁迫梯度处理的POD 和 CAT 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④细穗柽柳的根系活力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可见,在中、重度盐胁迫下,细穗柽柳表现出较强适应性,适宜推广应用;但在极重度盐胁迫下,受伤害严重,其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结果为细穗柽柳的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