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1篇
  12篇
综合类   4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探究辽东栎林、油松林空间结构特征,揭示林分生产力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天然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灵空山典型辽东栎林、油松林为例,选取角尺度(W)、混交度(M)、大小比数(U)、密集度(C)和林层指数(S)5个指标表征林分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年轮条估算林分生产力,采用冗余分析探讨天然林空间结构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天然林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特征,呈现出聚集分布的水平格局,整体林分呈弱中度混交状态。其中,辽东栎林处轻微劣势状态,油松林则呈中庸状态(U1=0.502,U2=0.471)。2种天然林密集度均持较高水平,辽东栎林略优于油松林(C1=0.955,C2=0.994)。2种天然林垂直结构均较为简单,油松林垂直结构略优于辽东栎林(S1=0.408,S2=0.419)。辽东栎林生产力(V1=3.828 t·hm-2·a-1)显著大于油松林(V2=2.909 t·hm-2·a-1)(P<0.05)。冗余分析表明,辽东栎林林分生产力与U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WCMS呈负相关,空间结构指标中U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度达50.7%);油松林林分生产力与UCM呈正相关,与S呈负相关,与W呈显著负相关(P<0.05),空间结构指标中W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度达57.1%)。林分空间结构能有效解释天然林生产力变化(75%以上),可依据空间结构参数对林分进行优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天然林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32.
山西太岳山现有森林资源是保护区域环境的重要屏障。根据太岳林区基本概况选取了自然性、稳定性、干扰性、多样性、代表性、面积适宜性、稀有性等7项指标,并将每一个指标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2个层次水平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经计算得到研究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从而确定其质量等级。结果表明:对研究区生态质量起相对重要作用的指标是自然性(0.2308)。综合评价得到综合评价指数S为0.90,表明研究区目前的景观质量很好,质量等级为Ⅰ级,说明研究区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关于研究区后续实施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承载力评价是林业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和实施区域可持续林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前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浙江省森林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对2005年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浙江省的森林属于超载(森林承载指数IFC为1.003),即森林处于弱可持续阶段。在实施浙江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从2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均可得出,未来浙江省林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力和生物量都较小的针叶林和灌木林逐渐被生产力和生物量大的阔叶林和混交林所取代。  相似文献   
34.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盖度的高低与全球气候和国家长远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吴起县的植被盖度变化与影响因子关系进行分析,分别提取了四个主成分,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将植被盖度和四个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与植被盖度之间的相关性与吴起县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点和人为种植抚育林草的积极作用有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吴起县应继续提高林草建设质量,强化林草管护,在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促使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不同林龄的油松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规律,以辽河源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林分的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pH值和土壤全P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自然含水量、土壤全K含量先降后增,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含量先增后降。林龄对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而对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显著。2)各林龄林地土壤容重、土壤pH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N、P、K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3)土壤理化各指标间关系密切,除土壤全P与土壤其它理化性质间均无显著相关外,其它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正负均有,相关性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6.
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光能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对象,比较和分析了3种人工针叶林的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当以热能百分比表示光能利用效率时,湿地松、马尾松和杉木林分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为0.36%、0.44%和0.76%;当以单位热能转化生物量来表示光能利用效率时,3种林分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为0.18、0.20和0.34 g.M J-1,杉木的光能利用效率极显著地高于湿地松和马尾松(P0.01)。因此,采用光能利用效率模型准确估算本地区区域尺度的净初级生产力应区分不同人工针叶林树种。  相似文献   
37.
北京地区6种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使用Li 6 4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对北京地区玉兰、银杏、杜仲、华东椴、马褂木和五角枫 6个落叶阔叶树种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自然状态下 ,6个树种的光合曲线都呈双峰型 ,发生明显的“午休”现象 .强光、高温和低湿是引起“午休”的主要环境因子 .6个树种的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也呈双峰型 ,但叶片胞间CO2 浓度因树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玉兰、华东椴、银杏和五角枫的胞间CO2 浓度在午间呈现谷值状态 ,而杜仲和马褂木出现了小的峰值 .因此 ,玉兰、银杏、华东椴和五角枫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受气孔限制 ,而杜仲和马褂木属非气孔限制 .升高CO2 浓度使 6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增大 ,光饱和点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提高了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从光合作用对CO2 浓度瞬间升高的应急反应来看 ,未来CO2 浓度加倍有利于这几个树种的光合作用 .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对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的碳水耦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InVEST模型对研究区的蒸散和碳密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以小班为单位分别提取了研究区蒸散量与碳密度的值并对二者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实际蒸散量(200.8~604.8mm)、土壤碳密度(0~154.6mg·hm^-2)和植被碳密度(0~118.7mg·hm^-2)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林区高于非林区。各植被类型中,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和混交林基于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在年实际蒸散、土壤碳密度和植被碳密度含量排序中均为前3。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实际蒸散量同土壤碳密度和植被碳密度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耦合关系(P<0.01),这种耦合关系可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中对碳水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山地人工林构建及植被恢复中碳水关系的管理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环境变化对植物病虫防治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生产系统中,由病、虫、草、鼠等构成了有害生物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中,生物组分种类繁多,而且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又受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产生复杂的动态变化.世界人口的膨胀以及人类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对自然环境的任意改变也对这个子系统产生了很大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影响.这对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增加了新的问题.因而,有必要认真探讨环境变化对植物病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油松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山西太岳山油松林5种林龄序列(18,20,25,38和42年生)来研究地上和地下各部分生物量和碳储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8,20,25,38和42年生油松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不同器官碳素密度波动分别为0.411 2~0.556 0,0.424 8~0.532 8g/g。地上和地下部分总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各器官碳储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林龄油松林地上部分碳库分别为38.18,42.28,56.64,86.36,95.74t/hm2,地下部分碳库分别为8.58,8.46,8.92,19.92,38.70t/hm2。树干在碳库比例中最大,其次是根桩、活枝,最小的是树皮,分别占油松林总碳储量的30.90%~54.70%,11.93%~28.41%,8.55%~15.77%和0.45%~0.88%。油松林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碳储量的比值从18年生的0.22快速降低到25年生的0.16。油松林的固碳潜力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从25~42年生的油松林成熟期是碳积累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