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本研究通过以柞蚕蛹饲养蠋蝽若虫为对照组(CK),用一种以牛奶和鸡蛋为主要生物成分的新型蠋蝽若虫液体人工饲料饲养蠋蝽若虫为处理组(AD),对其发育历期、体重和产卵情况等生物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为测试AD高龄若虫捕食能力,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AD的F1代(AD-F1)和F2代(AD-F2)的5龄若虫对粘虫2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AD-F1及AD-F2若虫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CK(25.09 d),其中AD-F2发育历期较AD-F1显著缩短(5 d),且AD-F2各龄期体重、成虫获得率和单次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都较AD-F1有显著提升,数值向CK趋近;AD-F1、AD-F2和CK组蠋蝽5龄若虫对粘虫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反应模型,AD-F2瞬间攻击率、最大捕食量等指标较AD-F1均有显著提升,其数值同样向CK趋近。本研究结果说明该液体人工饲料能满足蠋蝽若虫生长发育的基本营养要求,所饲养的蠋蝽若虫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可以用作田间释放应用。  相似文献   
62.
为了评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多异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10.393头、1.279和0.005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62.189头、1.167和0.016 d。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49.004头、1.854和0.004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68.260头、1.281和0.015 d。多异瓢虫和异色瓢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试验证明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63.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将健康的番茄和甘蓝植株,以及被烟粉虱Bemisia tabaci刺吸24h后的番茄和甘蓝植株分别与带有烟粉虱若虫的黄瓜植株组合,研究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黄瓜上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结果表明,与被烟粉虱刺吸后的番茄、甘蓝组合的黄瓜上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率分别为39.60%、35.72%,显著高于与健康番茄、甘蓝组合的黄瓜上的寄生率(分别为30.84%、29.37%);但不同植株组合对丽蚜小蜂在寄主植物上的羽化率没有显著影响.通过气质联用测定两种寄主植物被烟粉虱刺吸前后的挥发性气体成分,结果表明,番茄主要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而甘蓝主要以酮类化合物为主.被刺吸后的寄主植物挥发性气体成分比健康寄主植物挥发性气体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都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4.
侧沟茧蜂繁蜂器的研制及操作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Haliday)]是寄生棉铃虫等重要害虫的优势种寄生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生防专家的重视。王德安等[1,2]曾就该种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繁蜂方法进行研究。但对中红侧沟茧蜂的人工大量生产技术尚待继续提高。本文对繁蜂器装置及其操作规程和繁蜂效果进行了研究。1 材料及制作方法繁蜂器的结构见附图。采用医用注射器吸取三氯甲烷液,将透明的聚乙烯薄板粘成40cm×30cm×25cm的箱体,底面开口,以便安放寄主盒;按照箱体底面积的大小,用无色透明聚乙烯薄板制作一个高5cm的寄主盒,在寄主盒的上口边缘处连接1.…  相似文献   
65.
丽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优良天敌丽草蛉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研究测定了丽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及其功能反应,观察并总结了其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丽草蛉2龄、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2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2龄幼虫日均捕食猎物卵(30.2±6.8)粒、1龄幼虫(22.2±5.6)头,3龄幼虫对猎物1龄幼虫的捕食量最高,为(66.8±13.3)头,其次是对卵和2龄幼虫,捕食量分别为(46.2±8.9)粒和(10.95±1.2)头。丽草蛉幼虫对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加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搜寻处理能力、捕食速率及最大捕食量均显著优于2龄幼虫,控害效能更强。本研究结果为利用丽草蛉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建立土蜂资源保护区控制蛴螬为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7~2001年,在山东省莱阳市、海阳市和日照市建立土蜂保护区3处,设定土蜂、蛴螬观察点9个,相同类型的对照区3个。在保护区内实行禁止施用农药、种植蜜源植物、人为储存蜂茧越冬等对土蜂资源的各项保护措施。研究表明,保护区对土蜂起到了显著的保护作用。保护区内的农田土蜂成虫数量由平均0.23头/100网升至3.62头/100网,土蜂茧数量由0.35粒/m2升至1.46粒/m2,土蜂对蛴螬的寄生率也有显著提高,蛴螬数量由3.74头/m2降至0.62头/m2。  相似文献   
67.
寄生蜂的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蜂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至为重要,调控其发育对提高产品贮存期、延长控害时间、适时防治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列举并分析了127种寄生蜂的滞育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出:(1)温度与光周期是影响滞育状态的关键因子,寄主及营养状态会影响滞育;(2)滞育敏感虫态多为滞育虫态的前一个发育时段;(3)部分种类存在母代效应,其子代抗逆性与适应力更强;(4)通过滞育延长寄生蜂产品的货架期是可行的,滞育贮存期最长可达16个月;(5)滞育后生物学研究表明,滞育解除后当代及子代的生防性能提升,但也付出种群死亡率增高的代价。在此基础上对寄生蜂滞育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烟蚜茧蜂是蚜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扩繁条件下,开展了烟蚜茧蜂对7种寄主蚜虫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研究,比较了以不同寄主繁育的烟蚜茧蜂在体型大小、回接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低,分别为0.5%和0;对烟蚜和麦二叉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53.13%和51.83%,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利用麦二叉蚜繁育的烟蚜茧蜂羽化率为90.34%,雌蜂发育历期为11.47 d,雌性比例为61.08%,与利用烟蚜繁育的烟蚜茧蜂无显著差异,且其对烟蚜亦有较高寄生率。结合考虑扩繁周期、成本、时-空利用率等因素,麦二叉蚜有望作为扩繁寄主应用于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69.
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是生物体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酶,酰基辅酶AΔ11去饱和酶基因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本试验基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滞育七星瓢虫中克隆得到酰基辅酶AΔ11去饱和酶基因全长,并命名为CsFadΔ11(GenBank登录号:MF458996),该基因全长1447 bp,开放阅读框(ORF)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2.99 kD,等电点(pI)为8.87,无信号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sFadΔ11有3个组氨酸富集区和6个跨膜结构域,与膜翅目的内华达古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同源性较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时间表达模式,发现CsFadΔ11基因在七星瓢虫初羽化、滞育诱导10 d、滞育诱导20 d、滞育初期、滞育后期、滞育解除期以及正常发育状态下均有所表达,且在滞育早期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滞育解除个体中。其整体表达趋势与相应时期脂积累变化情况基本相符,推测CsFadΔ11基因参与七星瓢虫脂积累调控,并进一步影响七星瓢虫滞育。  相似文献   
70.
杂食性盲蝽的饲养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食性盲蝽在生物防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不同种类杂食性盲蝽的人工饲养技术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