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卵孢白僵菌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皿中测定了不同碳、氮源,温度,pH值和微量元素对卵孢白僵菌单5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加入微量元素铜、锌对生长和产孢有明显促进作用。最适pH值为5~6;最适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22.
诱剂对食花金龟诱捕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诱剂诱捕食花金龟子类害虫 ,具有不伤害果树上的花器、选择性强、不杀伤天敌、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环境无污染和用量少的优点 ,已引起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如新西兰肋翅腮金龟 (Costelytrazealandica)雌成虫的性信息素为苯酚[1] ;日本金龟子 (PopilliajaponicaNew man)的性信息素为 (R ,Z) 5 癸烯基二氢 2 (3H)呋喃酮[2 ] ;铜绿丽金龟 (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信息素的分泌部位在直肠 ,其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类物质[3 ] ;芳樟醇、丁子香酚、茴香脑和…  相似文献   
23.
以重金属Cr(Ⅵ)为目标污染物,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实验柱Ⅰ为模拟污染水样,实验柱Ⅱ为实际污染水样)考察了壳聚糖稳定纳米铁对Cr(Ⅵ)的去除能力。实验柱Ⅰ和实验柱Ⅱ分别在第160PV和127PV时发生了击穿效应。与实验柱Ⅰ相比,实验柱Ⅱ中壳聚糖稳定纳米铁对Cr(Ⅵ)的去除能力降低了25%。SEM表征显示,实验柱Ⅱ中壳聚糖稳定纳米铁的表面形成了许多葡萄状晶体,它们的存在导致实验柱Ⅱ中纳米铁的去除能力明显低于实验柱Ⅰ。XPS表征显示,由于Ca和Mg的氢氧化物替代了部分铁氢氧化物,导致实验柱Ⅱ中壳聚糖稳定纳米铁表面Fe原子的相对含量低于实验柱I。Cr元素高分辨率XPS能谱分析显示,在实验柱Ⅰ的条件下Cr(Ⅵ)被还原得更充分,而且在两种实验条件下都有部分Cr(Ⅵ)被吸附在纳米铁表面最终没有被零价铁所还原。  相似文献   
24.
亚洲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不同虫龄的玉米螟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过程。随着虫龄的增加,白僵菌侵入虫体及虫体组织病变解体的速度减慢。对1~2龄和3~4龄幼虫,白僵菌菌丝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穿透体壁,并于48小时和96小时后虫体全部解体。而对老熟幼虫48小时,菌丝刚能穿透体壁的表皮层,72~96小时染菌的组织仍保留其各自的轮廓没有解体。观察老熟幼虫可以发现:菌丝穿过体壁后,先在血淋巴中扩散,进入脂肪体并大量增殖,然后向结构较疏松的消化道、丝腺、马氏管、生殖腺侵入,使这些组织的边缘逐步变的不清,内部充满菌丝,以至细胞整体形状消失而解体;最后进入结构致密的肌肉、丝腺导管和神经组织,使这些组织的细胞边缘不清,出现间隙,整个组织空泡化。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利用紫外线对蜡蚧轮枝菌原生质体及分生孢子的诱变,获得了3个产孢量比对照提高10倍以上的菌株,其对桃蚜及绣线菊蚜的致死率比对照菌株提高30~50%。连续三代培养、保藏半年的突变菌株,其产孢量及对蚜虫的致死率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形态学特征明确四株马铃薯甲虫致病菌分类地位,探讨利用18S及ITS核酸序列鉴定四株致病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传统形态学特征及18S、ITS序列分别对四株马铃薯甲虫白僵菌1572、1573、1576和1577进行鉴定.[结果]孢子形态、产孢结构、菌落等形态学特征表明四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四菌株18S rDNA序列分析获得1 665个共同碱基,在GenBank比对,从结果中选择相似度大于98;的序列与四菌株一起构建系统发育树I,发现白僵菌属归于一个分支,四菌株均归属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剔除遗传关系比较远的、冗余的属外菌重新构建18S系统发育树Ⅱ,结果四菌株都与Beauveria bassiana(登录号为EU334676.1)分到一个枝上.ITS核酸序列分析获得513个共同碱基,在GenBank比对,显现的序列均属白僵菌属,下载这些序列与四菌株构建ITS系统发育树I,发现球孢与布氏白僵菌归属在一个分支.选取Stephen A.Rehner注册的白僵菌属六个分支的代表种及数据库中部分球孢和布氏白僵菌与四菌株一起构建ITS系统发育树Ⅱ,四菌株与代表种Cordyceps bassiana(AY532041.1)分到一个枝上,但在该枝上有三株布氏白僵菌,球孢与布氏白僵菌不能完全区分开.[结论]利用18S和ITS核酸序列均可将白僵菌鉴定到属,根据ITS序列可以确定四株白僵菌归属于球孢白僵菌的分支.  相似文献   
27.
阿魏侧耳水溶性多糖免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碳粒廓清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诱生及其活性检测试验。观察阿魏侧耳水溶性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阿魏侧耳子实体水溶性粗多糖PFWP1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阿魏侧耳菌丝体水溶性粗多糖PFWP2和阿魏侧耳子实体水溶性多糖PFWP3免疫活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8.
以重金属Cr(Ⅵ)为目标污染物,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实验柱Ⅰ为模拟污染水样,实验柱Ⅱ为实际污染水样)考察了壳聚糖稳定纳米铁对Cr(Ⅵ)的去除能力。实验柱Ⅰ和实验柱Ⅱ分别在第160PV和127PV时发生了击穿效应。与实验柱Ⅰ相比,实验柱Ⅱ中壳聚糖稳定纳米铁对Cr(VI)的去除能力降低了25%。SEM表征显示,实验柱Ⅱ中壳聚糖稳定纳米铁的表面形成了许多葡萄状晶体,它们的存在导致实验柱Ⅱ中纳米铁的去除能力明显低于实验柱Ⅰ。XPS表征显示,由于Ca和Mg的氢氧化物替代了部分铁氢氧化物,导致实验柱Ⅱ中壳聚糖稳定纳米铁表面Fe原子的相对含量低于实验柱Ⅰ。Cr元素高分辨率XPS能谱分析显示,在实验柱Ⅰ的条件下CKVI)被还原得更充分,而且在两种实验条件下都有部分Cr(VI)被吸附在纳米铁表面最终没有被零价铁所还原。  相似文献   
29.
测定了60株分离自土壤的木霉菌株的解磷解钾、拮抗和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耐受、降解等功能。结果表明,5株木霉具有很好的解磷能力,其中木霉T-404的解磷效果最好,为109.22 mg·L-1。6株木霉具有明显的解钾透明圈,但是液体培养后测定发现木霉的解钾能力不强。木霉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6株木霉的拮抗能力很好。大部分木霉可以耐受高浓度的毒死蜱,但是不能降解该农药。对5株具多功能潜力的优势木霉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T-403、T-404、T-440为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400、T-450为Trichoderma koningii。  相似文献   
30.
格氏线虫侵染日本血吸虫中间寄主钉螺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室内试验:Steinernema glaseri(格氏线虫),S.feltiae,S.bibionis,Heterorhabditis heliothidis和H.heliothidis T327五种线虫均能侵染和杀死钉螺。对格氏线虫作了进一步研究,每平方厘米土面用格氏线虫300、200和100条,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7.5%、92%和47%,死亡率与格氏线虫用量成正比。线虫能在螺体大量增殖,死螺体内的线虫,一周繁殖总数,可增长14.5~68.9%。线虫繁殖力强,对人畜安全,可能是一条有希望的生物防治钉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