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2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为探讨不同盐渍化梯度下大麦和苜蓿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特征与其耐盐机理的关系,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通过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研究了不同盐渍化梯度下大麦和苜蓿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特征.以非盐渍化大麦地和苜蓿地作为对照,在作物生长季内,不同盐渍化梯度大麦和苜蓿茎、叶、根及其他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征有所不同.1)在农艺性状上,盐渍化对大麦的茎秆生长和繁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其千粒重、单株穗粒数和株高的G/CK变幅分别在80.37%~39.44%、87.95%~45.27%和95.10%~50.70%之间.对苜蓿的茎生长有显著影响,其株高和主、侧茎长的G/CK变幅分别在69.20%~27.60%、70.80%~30.30%和66.00%~16.50%之间;2)在干物质在各器官的积累与分配上,与CK比,不同盐渍化梯度下大麦和苜蓿的干物质更多的分配在叶和根上,而向茎的干物质分配比率逐渐减少;在整个生长季,随着盐渍化梯度的增加,大麦和苜蓿各生育期干物质的增长分配中心滞后于CK中的作物;3)在地上部分配比率和根冠比上,随盐渍化梯度的增加,大麦和苜蓿地上部的分配比率降低,而根冠比提高.在盐渍化过程中,大麦和苜蓿通过将干物质更多的转移到根和叶器官上,同时减少干物质向茎秆的分配比率以及降低地上部的分配比率和提高根冠比的途径来适应盐胁迫.  相似文献   
82.
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是沙地固定过程几个明显的阶段,每一阶段发育着典型的群落类型,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分别是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上群落的优势种。沙米种子圆而扁平的形态.种子萌发后胚根的快速伸长。是其适应流动沙地风沙环境的主要特征。沙埋促进生长,生长对水分条件的快速反应以及全季生长型特征是差巴嘎蒿在半固定沙地繁茂生长的主要原因。而隐子草则以增加根系生物量投入比例、须根系形态及其分布的浅表化来适应固定沙地的旱化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