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2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12年7-9月中旬,以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从为对象,研究了其不同部位的穿透雨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的总降雨量为105.99mm,其中,12.5%的降雨事件2mm,50%的降雨事件5mm。穿透雨量占同期降雨量的76.80%。小于1 mm的降雨对于灌丛下土壤不能产生补给,全部降水都被灌丛截留进而蒸发,对灌丛下土壤属于无效降水。穿透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5.67%、56.87%。穿透雨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公式较好的表达(P0.01,R2=0.73)。穿透率随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两者呈显著的对数关系(P0.01)。在灌丛不同部位,穿透雨量大小表现为"冠幅边缘1/2冠幅灌丛基部"的特征,穿透雨量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显现出冠幅边缘处快于1/2冠幅和灌丛基部处,1/2冠幅处快于灌丛基部。  相似文献   
42.
丰水梨原产日本。生长快.结果早,较稳产.果肉黄白色,细嫩、多汁、味甜香,品质极上,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现将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植物各器官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决定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进而影响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传统方法无法区分植物性状对其的响应是环境造成的,还是由于个体大小差异造成的,而异速生长分析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本研究利用异速生长分析方法,通过模拟沙米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不同的种群密度(16, 44.4, 100和400株/m2),研究其各器官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沙米各器官之间都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其中根和地上、根和主茎、叶和根、主茎和地上等器官生物量之间的变化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表观可塑性;根和茎、茎和地上、叶和茎等器官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及生物量比值均受种群密度的显著影响,属于真正可塑性,这表明种群密度变化的确影响了沙米的生长变化。研究同时发现,沙米叶和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异速指数仅在44.4株/m2种群密度下接近于0.75,即叶生物量与个体大小呈3/4次幂关系,符合生态代谢理论,而在其他密度时异速指数与0.75有显著差异(P<0.001),表明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沙米生长策略发生改变。种群密度对沙米繁殖和其他器官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影响不显著,表明在不同种群密度下,沙米仍保持相同的繁殖策略;然而种群密度在沙米生育期对繁殖和其他器官之间的异速常数和个体大小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探讨繁殖器官与个体大小的关系时,还需要关注植物生育期的变化,只有生育期相同的时候,才能比较不同研究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4.
沙地植物根系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风沙活动剧烈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通过对不同恢复阶段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封育草地4种生境的植物特征和土壤总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进行调查,分析了沙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碳氮特征与植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随沙地恢复过程呈现不同的特征,地上生物量随沙地恢复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地下生物量则为指数增加的特征,封育草地植物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恢复阶段;2)与生物量类似,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均随沙地恢复逐渐增加,生境间差异极显著,而根体积虽存在生境间差异,但随沙地恢复梯度的规律性不明显;3)SOC和TN的含量与储量均随沙地恢复逐渐增加,0~10 cm层SOC和TN含量高于10~20 cm层,但随沙地恢复过程,10~20 cm层的增幅高于0~10 cm层;4)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与SOC和TN储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地下生物量与SOC和TN储量的回归系数均高于地上生物量;5)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与土壤碳氮的回归系数均高于生物量和体积。本研究表明,在风沙活动剧烈的沙地生境,植物根系与土壤碳氮的关系较地上部分更为紧密,根系活动可能是影响土壤碳氮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5.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湿润气候与干旱气候、农业区与牧业区的过渡地带,草地植被类型和生态景观极具特殊性。其总面积65.46万k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3165.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35%。其天然草地植被主要包括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草本植被草地三大类,面积分别为100.29万hm2、721.11万hm2和2343.7万hm2,各占该区天然草地植被总面积的3.17%、22.78%和74.05%。由于长期受到人为强烈干扰,植被退化、沙化严重,生产力急剧下降,成为我国北方生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草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应重点注意植被类型的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与适宜的封育期限和放牧利用强度,同时加强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大力发展季节畜牧业和减轻草地放牧压力,消除草地退化沙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46.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沙质过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   总被引:24,自引:17,他引:24  
为了掌握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沙质放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进行了为期5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牧草利用率为70%的过牧条件下,草地植被盖度、高度、个体大小和根量急剧降低,第5年分别只有10.1%、1.0cm、2.5cm^3/株和18.7g/m^2(0-30cm土层内),是禁牧区的12.0%.3.02%.0.86%和22.1%。同时,家畜觅食活动增加,对草地践踏作用增强,如第5年其单位面积的蹄印6数和每只羊单位面积的蹄印数达到36.4n/m^2和8.5n/m^2,分别是轻牧区的9.6倍和8.25倍,土壤紧实度是禁牧区的3.75倍。植被盖度、高度、根量和植物个体普遍降低,家畜喜食植物首先从草地中退出后,草地开始出现小块裸斑,随着过牧的继续,这种裸斑迅速增加和扩大,使之相互连接成为大片裸地,如试验当年过牧区裸斑数仅为19个,而且73.7%≤2.5m的裸斑,到第3年裸斑数迅速增至358个,>2.5m的裸斑比例从26.3%增加到31.3%,裸地率由1.8%增加到35.8%,第5年裸斑平均长度由2.4m增加到4.1m,>2.6m的裸斑比例增至45.7%,裸地率达到了51.6%。当地面出现裸斑后,即使冬季不进行放牧,在风力的作用下草地中的裸地面积也会自然扩大,如第5年秋季过牧区的裸地率为51.6%,到第6年春季自然扩展到71.6%。裸地出现以后,冬春季在风力作用下地面迅速出现风蚀,过牧区第3年70%的测点发生风蚀,平均风蚀深度8.5cm,第5年90%的测点发生风蚀,平均风蚀深度25cm,最大风蚀深度90cm,地面呈现出凹凸不平的风沙地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夏季放牧啃食对地表裸露的贡献率为41.3%,而冬春季节土壤风蚀对地表裸露的贡献率高达58.7%,这说明在内蒙古半干旱风沙区地表一旦裸露,马上就会因风蚀而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47.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年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3 0 0cm深层的土壤水分已基本耗竭,而且整个生长季还在持续减少,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补给;林木生长衰弱,平均高仅3 59m ,平均胸径5 77cm ,并出现大量枯梢;林木生长已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严重制约,林分开始衰败;林下草本层发育良好,盖度较高。研究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在不适宜的密度下造成群落结构与环境条件不相适应,存在着由乔木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的规律,对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通过密度控制、树种选择等措施可以进行调整,延缓土壤水分的耗竭速度,提高林分的稳定性。要建立稳定性更高和维持时间更长的人工林,从根本上改变草本植被代替乔木植被的规律,需要借鉴天然稀树草原植被的乔木密度,大幅度降低人工林的密度。在有地下水存在和植物可以利用的情况下,人工林的稳定性可以维持一个世代甚或更长。  相似文献   
48.
旱薄丘陵山地板栗园的土壤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旱薄丘陵山地板栗园进行土壤管理的技术措施,如深翻熟化、爆破松土、穴贮肥水、覆草,解决了发展山地板栗的保土蓄水问题,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9.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回顾植被动态研究的历史,简要概述了植被动态的发展。综述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历年来植被动态的研究现状。研究指出植被动态变化与农牧交错带内气候、自然环境演变、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及土地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根据农牧交错带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应从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其受损及恢复机理,为农牧交错带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科尔沁沙地奈曼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水的分布特征和趋势分析对于研究区域水分动态和水资源合理评价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奈曼旗气象局49a的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区域降水的变化趋势与特征,结果表明:奈曼地区49a来平均降水量为351.7mm,春季降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逐年减少,夏季降水最多,为年平均降水的68.6%;年降水中以7月的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总量的30.4%;降水量介于300~350mm的年份最多,占28.6%,小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占63.3%。年降水300mm以上的概率为67.4%,而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概率仅为38.8%;降水年际变率较大,变异系数为25.1%,总体趋势是降水逐年减少,有趋于更干旱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