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61篇
畜牧兽医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世纪四十年代,自从苏联学者胡谢诺夫首先在茶树叶面喷洒石油刺激素(环烷酸钠盐)并获得了加速茶芽生长,促进茶叶增产的效果以来,根外喷肥这一新技术在世界主要产茶国得到广泛运用。我所从五十年代就开展了在茶树叶面喷洒 N、P、K 肥和赤霉素研究,都取得了较大增产效果。因此可以断定,茶树根外喷肥确是一项投肥少见效快的高效施肥方法。为了使广大茶农更进一  相似文献   
92.
印度自1780年从中国引种茶树至今已有200多年种茶历史,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茶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独立后30年(1951—1980)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与出口国。据统计,1980年印度茶园面积达38.2万公顷,总产量57万吨,出口量22.4万吨,内销量34.6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0%和出口量的25%。 80年代尽管世界茶叶生产与销售竞争日益加剧,茶叶价格长期处于低价水平,但印度茶叶产销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1988年总产量达到70万吨,出口量25.5万吨,稳居世界茶叶第一生产  相似文献   
93.
我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而且也是人类栽制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种和生产技术,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从我国直接和间接传入的。为了更进一步弘扬我国伟大的茶文化,本文特就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对世界茶业发展影响,作一概述。一、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史略 (一)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从我国输入茶种和生产技术的国家。据史料记述,西汉时随着武帝征服高丽,我国的茶叶也随后传入日本福冈。到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中日两国之间的经  相似文献   
94.
茶园施肥对祁门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赵和涛  游小清 《茶叶科学》1996,16(2):105-110
在祁红茶区对祁门群体种茶园分别施以有机和无机肥,制成祁红。香气分析测定表明,单施尿素的红茶中,醛酮类、呋喃、吡嗪、吡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香气指数低,“祁红香”不突出。全年施用有机肥的红茶中,香叶醇、香叶酸、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高,红茶甜香,具有明显的“祁门香”特征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用同质粗老鲜叶加工成绿碎茶与炒青绿茶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碎茶主要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维生素 C、叶绿素 a 等均有增高趋势;品质审评无论是外形还是内质绿碎茶均好于炒青绿茶.  相似文献   
96.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约有10多亿人缺碘。我国一些内陆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由于严重缺碘,已引起甲状腺肿大、小孩发育阻滞、先天性畸形、聋哑、智力受损等疾病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承诺在本世纪内一定要消灭碘缺乏症,以提高人口素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成年人每天需从食物中摄入150μg左右的碘,才能满足生理需要,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每人每天需要200~300μg的碘,而孕妇、哺乳期妇女每天则需要高达400μg的碘才可满足母体、胎儿和幼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碘是人体  相似文献   
97.
98.
现将头茶芽叶老嫩和肥培管理不同的毛茶茶汤缓冲能曲线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作一报告。(1)头茶茶芽的成熟度与缓冲能曲线:用生长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四个品种(丰绿、薮北、金谷绿、晚绿)头茶为材料,根据老嫩程度分六次采制毛茶,并测定其茶汤缓冲能曲线。结果是不同老嫩度毛茶  相似文献   
99.
本文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就我国茶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四条途径:①提取特殊化学物质。②萃取药用物质。③发展茶叶食品。④开发茶料日用品。  相似文献   
100.
茶叶中特殊化学物质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