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8篇
  9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41.
Y两优886是河南农业大学以光温敏不育系Y88S作母本,恢复系益恢66作父本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抗病性强、稳产性好、米质优良,201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2.
利用水稻香味基因Badh2第2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特异的分子标记筛选了河南沿黄稻区208份粳稻种质资源,从中筛选出15份含有香味基因的种质材料,其中Badh2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类型12份,第7外显子突变类型3份。在河南沿黄稻区光周期条件下,这15份种质材料的开花日期从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不等,全生育期115~170 d。  相似文献   
43.
分析了河南省绿色食品生产的现状、特点及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加大宣传、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工程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4.
硅处理对镉锌胁迫下水稻产量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稻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Cd)、锌(Zn)污染胁迫和硅(Si)处理对水稻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揭示硅缓解Cd、Zn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受到Cd、Zn毒害时,不同生育期植株生物量、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而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POD)活性显著增加。施硅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对重金属的抗性,主要反映在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而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产量显著增加,说明硅缓解植株体内重金属毒害的代谢机制与其对抗氧化酶系统的调控作用及作物抗性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45.
介绍传统改良方法、现代转基因技术改良在稻米食味品质改良方面的研究状况,指出现代转基因技术改良在水稻育种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稻米食味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46.
砂姜黑土小麦分蘖成穗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砂姜黑土上不同小麦品种的分蘖成穗特性及其调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兰考 90 6分蘖发生快、多且衰亡也最快 ,分蘖成穗率较低 ,主要是由于二、三级分蘖发生较多 ,越冬期具有 4张以上叶片的分蘖才能成穗 .温麦 6号分蘖发生平稳 ,成穗率最高 ;百农 64分蘖力中等 ,增加一定的施肥量能明显提高分蘖成穗率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兰考 90 6分蘖成穗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以 6 BAt和 2 ,4 D控制分蘖成穗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茎秆不同部位伤流强度的差异,在田间条件下选用穗直立程度不同的3个水稻品种沈农265、豫粳6号和水晶3号,系统研究了基部节间、中间茎节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穗型水稻品种不同部位的伤流强度随生育期的变化有很大差异,以基部节间伤流强度最大,其次为中间茎节,穗茎节伤流强度最小;(2)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基部节间、中间茎节、穗颈节的伤流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3)弯曲穗型的水稻品种不同部位伤流强度一般要比直立穗型的高。  相似文献   
48.
对光照度、光质和光照时间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光与作物根系关系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9.
【目的】稻米整精米率是加工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其QTL定位将为提升稻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两个粒型相近、整精米率差异极大的粳稻材料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QTL-Seq方法对分离群体中的高整精米率单株和低整精米率单株进行混池重测序以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位点。【结果】经过QTL-Seq分析发现在第8和第12染色体区间存在控制粳稻整精米率的QTL位点。进一步通过200个F2分离群体单株对第8和12染色体进行InDel分子标记QTL作图,发现粳稻中控制整精米率的QTL位点:qHRR8.1qHRR8.2qHRR12。其中,位于第8染色体21.8-23.2 Mb的qHRR8.1表型贡献率达到10.80%,其他两个QTL的贡献率较小。qHRR8.2位于第8染色体24.2-25.2 Mb,表型贡献率为3.26%。位于第12染色体的2.9-4.5 Mb的qHRR12表型贡献率为4.06%。【结论】本研究定位了1个控制粳稻整精米率的主效QTL位点qHRR8.1,对克隆粳稻整精米率控制基因以及在品质育种中提高粳稻整精米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杂种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及伤流强度优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 2 0 0 0年在大田条件下 ,对杂种小麦及其亲本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速率及伤流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群体光合速率和伤流强度的杂种优势因杂种组合而不同。群体光合速率优势大小为西安 8号 /豫农 86 >温麦 4号 /豫农 86 >百农 6 4/豫麦 2号组合 ,分别表现在开花后 8~ 14d和开花后 36d、开花后 14~2 9d、开花后 2 9~ 36d ;穗颈节伤流强度基本上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而基部节间伤流强度均没有超标优势。群体光合速率与伤流强度在开花后 8d与 2 5~ 2 9d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