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陕253是近年来育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对其在陕西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比较试验、栽培试验、高产示范试验及全国联合鉴定试验中的突出表现进行系统总结.可为该品种的推广和今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该品种属半冬性.生长健壮,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成熟早,落黄好;对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主要小麦病害有中等以上抗性.适应性广。在试验条件下.籽粒产量水平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陕229持平或略高,高于小偃6号、陕麦150、小偃54、高优503、陕优225等优质品种.在中上生产条件下易于达到6750kg/hm^2以上产量水平.具有7500kg/hm^2以上高产潜力,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及优质亚基分布特点,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39份2005-2006年度参加黄淮麦区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的亚基组成、亚基出现频率和品质得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39份小麦新品系中出现了11种亚基和16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优质亚基2*、14 15和5 10出现频率分别为2.6%、7.7%和17.9%,亚基组合"1,7 8,2 12"和"N,7 8,2 12"为常见类型,其频率分别为20.5%和15.4%。参试的39份小麦品系的G lu-1品质得分在5~10分之间,平均品质得分为7.5,品质水平有所提高;具有较高品质得分亚基组合类型"1/2*,14 15,5 10"以及"1/2*,13 16,5 10"的品系没有出现,但出现了几种新的亚基组合类型,如"1,13 16,3 12"等。说明这些材料亚基组合类型存在一定的变异。在小麦品质育种上,应当注重优质亚基聚合,这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华山新麦草染色体在小麦-华山新麦草各衍生世代中的遗传规律并建立一套小麦-华山新麦草异源附加系,对小麦-华山新麦草BC1F2到BC1F5共315个植株进行细胞学检测和GISH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为40~54,2n≥43的植株有223株,占总观察株数的70.79%;早代植株携带华山新麦草染色体的概率较高,植株染色体数目多大于44,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外源染色体丢失的概率也在增大.因而在选育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时,在BC1F4和BC1F5世代选择效果较好;通过对染色体数目2n=44的42个植株进行GISH分析,筛选出39个二体附加植株.  相似文献   
64.
为了获得优良品种陕253有关ω-醇溶蛋白基因的相关信息,根据已报道的ω-醇溶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陕253总DNA进行扩增,回收1 000 bp左右的片段,经纯化、克隆并测序,获得5个不同的ω-醇溶蛋白新基因,命名为Gli-S253-1、Gli一S253-2、Gli-S253-3、Gli-S253-4和Gli-S253-5,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423428、GQ423429、GQ423430、GQ423431和GQ423432.序列分析表明:(1)ω-醇溶蛋白基因沉默主要有4种类型(Q→*、I→*、R→*和W→*),并以第一种类型为主(占66.6%);(2)从三联体密码角度看,谷氨酰胺(Q)的两种编码方式最容易发生沉默突变(CAA→TAA和CAG→TAG);(3)从突变位点来看,沉默主要发生于三联体密码的第一位碱基(占77.8%),第二位碱基发生突变的频率占33.3%,但未见第三位沉默突变;GQ423428出现了罕见的ATA→TAA类沉默,同时涉及两个位点的变异;(4)就基因沉默突变的数目而言,GQ423428和GQ423429各高达6次,其中4个位点(349、373、478和592)为上述5条记录所共有;(5)从编码成熟蛋白的结构上看,沉默突变主要集中于ω-醇溶蛋白重复区,信号肽区及N-端区未发现此类变异;(6)进化分析表明,小麦族的ω-gliadin/secalin分成3支,其中小麦来源的ω-gliadin聚成一支.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从陕253成功分离到5条存在丰富多样性的ω-醇溶蛋白编码基因,为深入研究优质的来源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66.
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γ-醇溶蛋白基因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小麦品种陕253克隆获得一个γ-醇溶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GQ857626)。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产物的II区由于碱基转换产生一个额外的半胱氨酸残基。构建了GQ857626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表达菌株E. coli Rosetta gami B(DE3),IPTG诱导其成功表达。使用HisTrap HP组氨酸标记亲和层析柱纯化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并使用4 g粉质仪分析其功能。结果显示,将此纯化蛋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整合到基础面粉后,面团的形成时间缩短,稳定时间减少,弱化度增加,导致主要的粉质指数明显下降,说明该亚基对面团流变学性质整体表现不利。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利用E.coli体外大量高效表达带有1个额外半胱氨酸残基的α-醇溶蛋白,经Ni+-NTA柱纯化获得目标蛋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其整合到基础面粉中,利用粉质仪研究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确定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加工品质效应。【方法】根据α-醇溶蛋白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小麦品种陕253中克隆到1条含α-醇溶蛋白基因编码区的目的片段,长度为1243bp(GenBank登录号GQ891685),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253-Agli,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及低温冷冻干燥回收、纯化,通过微量掺粉试验,在4g粉质仪上测定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该基因片段包含900bp的完整编码序列及部分5′-调控元件;Uniq domainⅡ区第6位氨基酸密码子C→G的转换,导致丝氨酸Ser→半胱氨酸Cys的变化,这1额外的半胱氨酸将有可能参与形成1个分子间二硫键;用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融合蛋白表达成功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粉质结果表明,添加S253-Agli蛋白虽然能够增加面团的带宽及机械耐力系数,却因显著缩短面团稳定时间及形成时间而对面团的粉质参数产生了总体的负面效应。【结论】具有1个额外半胱氨酸残基的α-醇溶蛋白GQ891685增强了面筋弹性,但降低了面筋强度。  相似文献   
68.
为发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新的变异类型,通过设计引物和特异PCR扩增,从簇毛麦TA2127基因组DNA中得到14个LMWGS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HQ615147~HQ615160。序列分析表明,所有基因具有完整编码区,长度为831 bp和846 bp,可编码277和282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14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都缺少一段N端保守区,且N端序列是一种新的类型;在14个LMWGS基因中检测到19个SNPs和1个16 bp 的缺失。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簇毛麦LMWGS与ω醇溶蛋白和HMWGS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与普通小麦 Glu3的低分子谷蛋白基因进化关系相对较近。  相似文献   
69.
西农 537 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周 98165 为母本、西农 4211 为父本杂交后代品系(2007140)为母本,再以九麦 2 号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落黄好的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陕审麦 2020005 号。对西农 537 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小麦新品种西农 537 的示范和推广及后续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介绍几种暖冬划分标准,利用山西省岢岚部队场区1971~2000年、2004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2004年冬季各月气候特征,得出2004年冬季前暖后冷,总体上为冷冬,降水明显偏多;计算了标准差,用t检验法检验2004年冬季气温、降水总体显著性情况,得出了在95%置信区间,冬季的平均气温与30年冬季平均气温没有显著性差异,降水与30年冬季平均降水量有显著性差异,明显偏多;简析了几次天气过程,由于降水量大,连晴天少,使得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