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嫣红’五味子是从野生五味子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果实在9月上旬成熟。果穗平均质量18.07 g,果粒近球形,平均单粒质量0.59 g,成熟果深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3.5%,还原糖5.63%,总酸6.42%,鲜果出汁率58.4%,适于药用和制汁。  相似文献   
42.
提高山葡萄坐果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提高新品种“北冰红”及品系94-7-75、98-8-165、2001-6-135坐果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雾一次矮壮素1000mg/L+0.3%硼酸水溶液、0.3%硼酸水溶液、野生山葡萄雄株花粉25g+硼酸30g+尿素50g水溶液和0.3%硼酸水溶液+0.5%砂糖水溶液等试验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分别比对照(CK)提高11.3%、12.2%、14.1%和16.1%。其中,0.3%硼酸水溶液+0.5%砂糖水溶液坐果率最高,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以五味子6年生优系为试材,测定结果叶丛枝和营养长枝叶片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全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调查果实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花芽分化质量不同的枝类,其叶片的碳氮化合物动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并与果实的生长动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果实负载量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芽体的营养竞争能力差,营养供应不足,不能分化出较高比率的雌花芽。  相似文献   
4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左山一"和"双丰"山葡萄当年生扦插苗光合作用及光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显著降低山葡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而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得到显著提高。无论在正常供水还是各种干旱胁迫处理情况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都随光强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后趋于平缓,胞间CO2浓度(Ci)随光强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后趋于平缓;与CK相比,各梯度干旱处理的山葡萄Pn、E和Gs值均低于CK,Ci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先降低后升高。因此认为,山葡萄对干旱胁迫敏感,生产中在山葡萄的生长季节要保证充分灌水。  相似文献   
4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五味子配子体发育研究的结果表明,五味子的雄配子体发生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从8月中下旬初生造孢细胞产生到第2年5月下旬成熟花粉粒形成(去除休眠期180d),约经历90d左右的时间;从小孢子母细胞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需经历30d左右的时间。雌配子体从8月中下旬胚珠原基分化开始至翌年的5月下旬胚囊分化完成(去除休眠期180d),需90d左右的时间;从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到胚囊分化完成需经历15d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46.
以"左山一"和"双丰"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析技术,研究了山葡萄叶片被霜霉病菌侵染后的光系统活性,以深入研究霜霉病对山葡萄影响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山葡萄叶片感病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对可变荧光在J点和I点的值Vj和Vi逐渐上升,电子传递受体侧受到伤害,不同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也存在差异,"左山一"较"双丰"更抗病。  相似文献   
47.
葡萄二星叶蝉(Erythreura apicalis Nawa)又称二点浮尘子,是我国山葡萄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山葡萄的生产造成较大的危害,加强葡萄二星叶蝉的防治,对山葡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为更好的分析、评价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多样性,对70份种质资源果实的15个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种质间各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类型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些果实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贡献率分散,性状变异具有多向性。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由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及果梗长决定,第2主成分主要由果皮颜色、表皮光滑度及果形指数决定,第3主成分主要代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第4主成分反映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情况。因此在软枣猕猴桃育种改良过程中,第1主成分增大时有利于增大果实大小,第3主成分增大时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9.
软枣猕猴桃‘苹绿’是从吉林省集安市榆林公社搜集的野生资源单株经多年无性繁殖优选而成的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7,果皮绿色光滑无毛,平均单果质量18.3 g,最大24.4 g。果肉深绿色,味酸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8.54%,总糖12.18%,总酸0.76%,维生素C 0.765 mg · g-1。在吉林地区露地栽培,9月上旬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50.
以软枣猕猴桃雌、雄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软枣猕猴桃雌雄花发育过程中,GA_3和IAA含量增加有利于雌花的发育,ZR在雌雄花发育过程中起相反的调控作用,ABA对雌雄花性别分化的影响较小。在激素平衡中,ABA/ZR值高更有利于雄花后期花粉的成熟,(IAA+GA_3+ZR)/ABA维持较高的值更有利于雌花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