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麦返青期,在河北省小麦-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地区冬小麦田施用醚苯磺隆,对其除草效果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无影响。10%醚苯磺隆在小麦田的施药剂量为60 g/hm2,对下茬作物玉米、谷子幼苗的生长及产量无影响,对大豆、花生、油菜的药害轻;随用药剂量增加药害加重,480 g/hm2处理对下茬参试作物均有较重的药害,不同作物对醚苯磺隆在土壤中残留量的敏感性有差异,其顺序为:油菜>大豆>花生>谷子>玉米。播种前进行旋耕比免耕对后茬参试作物幼苗生长及大豆和油菜产量影响要轻。  相似文献   
32.
影响水稻抛秧育苗成败的因子很多。通过对不同播种方法、播种量和不同秧盘对比等8个处理进行出苗情况、秧苗素质及适宜苗穴率的试验分析,得出先装土后播种4.5粒/穴、种土混合3.5粒/穴、种土混合4.5粒/穴表现较理想。  相似文献   
33.
对麦喜、麦思达、巨星、快灭灵和好事达等5种茎叶型除草剂在麦田土壤干旱胁迫下的杀草速度和除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的杀草速度及除草效果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土壤墒情的影响。用药前后土壤干旱可以使一些除草剂杀草速度变慢,除草效果明显降低。但不同除草剂受土壤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其中麦思达和巨星受土壤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在用药前土壤相对含水量8.35%~9.03%时,用药后1周内浇水,仍可起到理想除草效果,药剂对杂草的鲜重防效达到92.6%~96.7%。而另外3种除草剂的药效受土壤干旱胁迫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4.
二甲戊灵室内除草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甘蓝播后苗前施药对甘蓝安全。  相似文献   
35.
免耕夏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草防治关键期是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关键内容。2010年和2011年通过玉米不同时期共生杂草和免除杂草的田间小区试验,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免耕夏玉米田的杂草消长动态与杂草防治关键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杂草以牛筋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相对多度94.93%以上。玉米播种后21 d时田间杂草密度最大,之后杂草密度开始不断降低。玉米播种后相对时期0~20.41%内萌发的杂草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最大;玉米播种后相对时期19.09%~42.73%内玉米与杂草的竞争强度最高,是需要对田间杂草严格控制的时期。对玉米共生杂草或免除杂草的相对时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进行拟合,玉米与杂草共生的相对时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杂草防治关键期的始期)符合改进的Logistic模型,玉米苗后免除杂草的相对时期(杂草防治关键期的终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符合Gompertz模型。当杂草对玉米产量造成可接受的产量损失率为3%时,免耕夏玉米田的杂草防治关键期开始于玉米相对时期的14.15%,结束于56.62%。  相似文献   
36.
夏播大豆田秸秆覆盖对杂草发生的影响与减量用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和2009年调查了旋耕和秸秆覆盖条件下夏播大豆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对大豆出苗的影响。播后21 d内杂草出土量占大豆整个生育期杂草出土量的79.3%~96.5%,是化学防除的关键时期。降雨是影响田间杂草发生的重要因素。4 500 kg/hm2的秸秆覆盖对田间杂草有48.67%~79.90%的抑制效果,可减轻大豆播种后因干旱对出苗的影响。秸秆覆盖后可减少精喹禾灵用量33%。  相似文献   
37.
黄顶菊为外来潜在的危险植物,可能对入侵地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被称为"生态杀手"。棉田是黄顶菊较容易侵入的农田之一。了解棉田黄顶菊的发生动态和生长特性,对研究黄顶菊的入侵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每7 d调查1次棉田黄顶菊的萌发数量和株数,每14 d调查1次生长特性,对棉田黄顶菊的种子萌发、密度变化以及黄顶菊的生物量、株高和叶片数等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探明黄顶菊在棉田的发生规律和生长特性,旨为黄顶菊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播种后21 d内萌发并成长为成株的黄顶菊数量占最终株数的92.9%;播种后22~69 d种子基本不再萌发;播种后第70 d受到土壤湿度迅速增加的影响,种子大量萌发,但此时萌发的黄顶菊幼苗受到群落环境的影响会在出苗后14 d内死亡,对最终密度没有显著影响。黄顶菊的生物量和株高大部分是在出苗56 d以后形成的,其中,生物量增加了84.1%,株高增加了65.3%;而叶片数大部分是在出苗后56 d内形成的,该期形成的叶片数占最多叶片数的57.9%。可选择种植苗期生长迅速的高秆植物并适当密植或者使用其他替代植物组合来抑制黄顶菊的生长,对其进行生态防治。对黄顶菊发生严重的地块,可轮作花生、大豆、玉米等作物,以便于化学防除。  相似文献   
38.
防除雀麦除草剂的筛选及其对冬小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基二磺隆和氟唑磺隆对雀麦均有较好的防效,雀麦1.5叶期分别用15.75ga.i./hm2和31.5ga.i./hm2,药后30d鲜重防效达80%左右.冬小麦2.5叶期用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硝磺·氰草津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550g/L硝磺·氰草津悬浮剂825-1650ga.i./hm^2能有效防除玉米田主要杂草,其中对玉米田中的反枝苋防效最理想,对牛筋草、铁苋菜防效较好,对马唐的防效稍差,且本试验剂量范围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3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30 g/hm2玉农乐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45~60g/hm2玉农乐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30g/hm2玉农乐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