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9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王孟雪  于立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558-21559
从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几方面,探讨了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及授课质量。  相似文献   
22.
在盐化草甸土和草甸白浆土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大豆各生育时期不同地膜残留量土壤和植株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及重金属Pb、Cd含量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时期,高倍地膜残留量土壤和植株中DBP、DEHP含量高于低倍残留量,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植株中未检测出DEHP。对照(CK)处理土壤中DBP和DEHP含量随着生育周期延长显著降低,1倍和3倍地膜残留量处理则呈增加趋势;对DBP和DEHP含量与生育时期做相关分析,各处理均为显著相关。各生育时期,高倍地膜残留量土壤中Pb、Cd含量均高于低倍残留量,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相同处理各生育时期,土壤中Pb、Cd含量无明显变化。1倍和3倍处理植株和籽粒中Pb、Cd含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籽粒中Pb、Cd含量低于植株。盐化草甸土和草甸白浆土试验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23.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土区干旱频繁发生、土壤风蚀严重的特点,采取打茬播种、旋耕播种、免耕等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与当地传统耕作的玉米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旋耕措施对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旋耕处理土壤结构较好,能够有效接纳降水,增大储水库容;免耕条件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玉米生长前期及中期,免耕处理耕作次数较其它处理少,在春季保持了底层土壤水分。旋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加了31.2%;其次为打茬播种处理,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3%;免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最低,与对照相比产量降低了20.4%。  相似文献   
24.
《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农学学科,其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应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该文探讨了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课程改革模式,旨在建立符合黑龙江垦区生产需求的课程体系,从而达到立足当地,服务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为了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农业环境保护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授课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并以调查问卷形式总结了学生对此次教学方法改革的反应情况。实践证明对《农业环境保护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授课质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可以为环境科学专业其它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以东北寒地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利用生育期内水稻蒸腾蒸发量及产量实测数据,建立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和敏感指数累积函数,并对其进行求解与检验。结果表明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抽穗开花期拔节孕穗期分蘖期乳熟期;敏感指数累计值随着返青后天数的增多逐渐增大,其中在返青后50~100 d增长速度最快;经检验,Jensen模型和敏感指数累积函数模型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2和0.950,说明其相关性均较高,因此适宜东北寒地区域。  相似文献   
27.
为促进水稻高产优质栽培,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垦稻26和龙粳31高产优质群体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垦稻26以5苗·穴-1、行距30.0cm,株距12.6cm为最佳群体,产量高达11 481.0kg·hm-2,较对照增产4.4%;龙粳31以5苗·穴-1、行距28.5cm、株距13.3cm为最佳配置,产量达8 553.0kg·hm-2,较对照增产3.6%。因此,合理配置穴苗数和行株距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最为快捷、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8.
麦/玉/豆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玉/豆轮作制度下,通过在不同年份改变施肥量,研究前茬作物的肥料残效和不同施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玉/豆轮作与大豆连作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各处理平均株高较连作处理增加25.6%,单株荚数增加90.2%,单株粒数增加158.2%,茎粗增加10.5%.不同施肥水平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同样在轮作制度下,年际问调整化肥施用量,可以获得较好的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9.
通过分析施氮水平对芸豆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吸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探讨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吸收及营养品质的关系,为芸豆节肥、提质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以‘英国红’为试验材料,设置N1(25 kg/hm2)、N2(30 kg/hm2)、N3(35kg/hm2)、N4(40 kg/hm2)4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芸豆苗期、初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植株氮含量和籽粒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同一生育时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NR和GS活性先增加后下降,N2处理NR和GS活性最高,与N0相比,初花期NR活性增加了24.68%,结荚期GS活性增加了18.21%。(2)施氮量在0~30 kg/hm2范围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芸豆各生育时期各器官氮含量和籽粒粗蛋白、总淀粉含量增加,施氮量在30~4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器官氮含量和营养品质下降。N2处理粗蛋白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分别比N0增加了12.38%和9.34%。(3)叶片NR和GS活性与芸豆籽粒蛋白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芸豆30 kg/hm2为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30.
低温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褪黑素对大豆萌发的影响,促进褪黑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绥农26为供试品种,大豆种子分别在常温(25℃)下萌发24 h(T24)和48 h(T48)后转移至4℃低温胁迫处理24 h,而后转移至常温继续发芽至7 d结束,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浸种处理(0,50,100,200,400μmol·L-1)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用褪黑素浸种相比,200μmol·L-1褪黑素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T24条件下第3天和第4天大豆发芽率,提高幅度分别为42%和29%,而在T48条件下则表现为100μmol·L-1处理显著提高了第4天和第5天大豆发芽率,提高幅度分别为20%和39%; 100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T24和T48条件下发芽指数和芽鲜重,提高幅度分别为24. 6%和29. 6%,24. 7%和37%; 200和400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T24和T48条件下大豆芽SOD活性,提高幅度分别为281%和304%,100μ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T24和T48条件下CAT、POD、APX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86%和700%,138%和96%,500%和200%,184%和230%,70%和32%;可溶性糖含量在T24和T48条件下表现为200和400μmol·L-1处理最高,而MDA含量则表现为100μmol·L-1降低幅度最大。综合发芽率、芽形态和生理相关指标分析认为,褪黑素浓度100~200μmol·L-1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