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1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41.
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2001年的《Science》杂志已把蛋白质组学列为六大研究热点之一,蛋白质组学研究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战略前沿。  相似文献   
242.
以口蹄疫病毒YN株RNA为模板,用设计的特异引物RT-PCR扩增出大小为1 055 bp的基因片段,并对PCR产物克隆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病毒的VP1-2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77.65%~93.00%,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97%。  相似文献   
243.
细菌菌壳(Bacterial ghosts,BGs)是一种不含细胞质和核酸成分的细菌空壳。近年来,研究证实BGs表面保留了大量完整的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的激动剂,可作为免疫佐剂诱导机体免疫或非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进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除此之外,BGs还可装配蛋白和核酸以提高外源抗原的免疫原性。主要介绍了BGs制备技术、佐剂效应机制以及应用潜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44.
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玉米品种‘正红505’为材料,设置4.50万株·hm~(-2)、5.25万株·hm~(-2)、6.00万株·hm~(-2)、6.75万株·hm~(-2)、7.50万株·hm~(-2) 5个密度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节间长、茎节长粗比逐渐增加,茎粗、茎粗系数、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逐渐减小,除穗位高外,其余各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当种植密度增加到7.50万株·hm~(-2)时,第1、3、5茎节的外皮穿刺强度分别较4.50万株·hm~(-2)显著降低27.10%、22.78%和30.80%。在本试验设置的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在6.00万株·hm~(-2)处获得最大值,与4.50万株·hm~(-2)相比,6.00万株·hm~(-2)显著增产12.02%。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长、穗粗、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有效穗数和秃尖长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茎秆压碎强度与外皮穿刺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且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分别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株高、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茎秆农艺性状与茎秆压碎强度的相关性更好。单株产量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对茎秆压碎强度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茎秆性状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群体产量,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可以作为评价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245.
硅、磷配施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氮磷钾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正红2号’和‘正红115’玉米为材料,采用砂培方式,设置3个纯磷水平[1.0 mmol·L~(-1)(正常磷水平,P_(1.0))、0.1 mmol·L~(-1)(中度缺磷,P_(0.1))和0.01 mmol·L~(-1)(重度缺磷,P_(0.01))]和3个纯硅水平[1.5 mmol·L~(-1)(Si_(1.5))、0.75mmol·L~(-1)(Si_(0.75))和0 mmol·L~(-1)(Si_0)],通过对玉米苗期干物质、叶面积、根系形态和氮磷钾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硅、磷配施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与利用的影响,为磷、硅肥合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缺磷抑制玉米苗期生长,降低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叶面积,减少磷和氮、钾的吸收以及干物质积累量,这种效应随磷浓度的降低而增强;玉米通过提高根冠比,增加磷、氮在根系中的分配率,提高氮、磷、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来适应低磷环境;低磷胁迫对‘正红115’根系生长和磷吸收积累量的影响大于‘正红2号’,但‘正红115’在低磷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磷在根系中的分配率。在正常磷(P_(1.0))条件下加硅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加磷和氮、钾积累量,提高其在地上部分配率,增加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中度缺磷(P_(0.1))条件下加硅也可增加玉米的磷和氮、钾积累量,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缓解低磷胁迫;在重度缺磷(P_(0.01))条件下,增施硅对玉米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无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会增加根系中磷、钾素积累量。由此表明,硅和磷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和配合效应,生产上硅和磷应配施。  相似文献   
246.
鸡源大肠杆菌的质粒及染色体DN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鸡源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规律,选用40株鸡源大肠杆菌(均含有质粒),应用指纹法对其质粒及染色体DNA进行了分析。对菌株的质粒图谱比较表明,来源相同的菌株,其图谱相同或相似;来源不同的菌株,其图谱一般不同。选取HindⅢ对质粒DNA进行酶切,进一步证实了质粒图谱分析的结果。对菌株质粒型(plasmidtype,PT)进行数值聚类分析,得出PTs间的聚类树状图,更直观地反映出菌株间的遗传关系。试验中还发现,多数鸡源大肠杆菌含有大质粒,它们可能含有毒力相关基因。选用HindⅢ、EcoRI分别对染色体DNA进行酶切,均能够产生较易于识别的酶切图谱,菌株的图谱与其来源也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47.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腹泻、肠粘膜显著增厚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多呈现隐形感染,该病潜伏期长,传播迅速,呈全球性分布,对畜牧业的危害巨大。本文立足羊副结核病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梳理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羊副结核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免疫综合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为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羊副结核病政府需制定有效政策,养殖场需加强饲养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防控系统,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48.
该研究旨在明确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并为发掘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材料提供参考。以170份自育高代品系,以及1份栽培品种周麦18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对小麦籽粒水分、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硬度以及容重进行检测分析,并对6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水分含量平均值为12.64%;粗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62%~17.21%;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1.29%~36.52%;沉降值变幅为11.13~41.82 mL;硬度变幅为49.46%~75.06%;容重变幅为758.18~849.45 g/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容重与水分含量、硬度与沉降值、容重与粗蛋白含量、容重与湿面筋含量、容重与沉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水分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水分含量、沉降值与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与粗蛋白含量、沉降值与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类群Ⅰ包含7个品系,类群Ⅱ包含19个品系,类群Ⅲ包含41个品系,类群Ⅳ包含79个品系,聚为类群Ⅴ包含24个品系。该研究为选育优质小麦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9.
王兴龙 《中国种业》2009,(Z1):96-97
武运粳21号(原名武运2330)是江苏武进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中熟中粳类型新品种,2004-2006年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产量、品质、综合抗性均名列前茅,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8年在苏北稻区种植面积达3万hm~2以上。大面积生产上武运粳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