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在室温条件下对甘蔗红尾白螟蛹、雌雄成虫及卵的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测定了雌雄蛹和成虫每头平均体重、体长和体宽(翅展),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虫羽化雌雄比为1.36:1;蛹的平均发育历期为35.14±0.370d,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6.10±0.220d和7.13±0.451d,卵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1.58±0.267d;雄成虫的体重和翅展没有相关性,雌雄蛹和成虫的体重、体长及体宽(翅展)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甘蔗主产区甘蔗线虫的种类、分布及虫口密度等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桂南沿海、桂南、桂西南、桂中、桂西11个主要蔗区甘蔗线虫土样,采用贝尔曼浅盘漏斗分离法对线虫进行分离,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种类及数量.[结果]共收集到甘蔗寄生线虫16属,占线虫总数的70.3%,腐生线虫占29.7%;在寄生线虫中,以螺旋线虫和矮化线虫为主,分别占54.0%和26.9%,其次是短体线虫,占12.1%.水田蔗地线虫数量比旱坡地多,宿根蔗地比新植蔗地多;水田及宿根蔗地矮化线虫和短体线虫比旱坡地及新植蔗地多,但水田及宿根蔗地螺旋线虫比旱坡地及新植蔗地少.[结论]共鉴定出16个属的寄生线虫,优势寄生线虫为螺旋线虫、矮化线虫和短体线虫.研究结果为广西甘蔗主产区开展线虫普查及线虫病害防治和检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米蛾卵作为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共寄生的寄主,实现Wolbachia在赤眼蜂种间的水平传递.对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这4头处女雌蜂体内有Wolbachia的存在,且在由这4头处女雌蜂为单系所建立第1~5代拟澳洲赤眼蜂群体内,Wolbaccha的检测均为阳性;wsp基因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证明未感染Wolbachia的拟澳洲赤眼蜂和感染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在同一米蛾卵体内共同发育时,Wolbachia能从供体短管赤眼蜂成功地水平传递到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体内,并能在新宿主体内垂直传递5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宜州蔗区褐纹金针虫发生为害情况,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宜州市同德乡和刘三姐乡,选择代表性的蔗地5点取样,对甘蔗枯心苗数、褐纹金针虫和甘蔗螟虫的为害比例进行调查,计算枯心苗率.在同德乡蔗地采用挖地调查方法,计算褐纹金针虫的田间虫口密度.[结果]宜州市同德乡和刘三姐乡褐纹金针虫造成的甘蔗枯心苗率分别为10.02%和8.73%,均高于甘蔗螟虫造成的枯心苗率(3.44%和8.07%).同德乡褐纹金针虫幼虫的田间虫口密度为3125.00头/ha.[结论]宜州蔗区褐纹金针虫发生较普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宁1年发生4~5代,世代明显,绘制了年生活史图。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58±0.27)d,幼虫期(36.54±0.28)d,蛹期♀(23.54±0.86)d,♂(24.20±1.27)d,成虫寿命♀(6.10±0.22)d,♂(7.13±0.45)d,全世代(64.92±0.31)d。蛹的形态发育可分为5个级别,列出了分级表,可用于预测预报。此虫为单食性,仅取食甘蔗而不取食荸荠,可与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明显区别,澄清了文献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雪红  黄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20-14421,14430
总结了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国内外现状,特点及蔗田应用技术。展望了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应用前景和推广难的问题,为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作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大蜡螟人工饲料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人的大蜡螟人工饲料配方为对照,比较8种人工饲料配方对大蜡螟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饲料配方对大蜡螟幼虫生长速率、蛹重、产卵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对大蜡螟发育历期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综合评价饲料配方对大蜡螟幼虫生长发育、蛹重、产卵量及历期的影响,同时兼顾饲料配方的成本,较理想的大蜡螟饲料配方为F4,即酵母粉5.40 g、甘油24.00 g、奶粉10.20 g、蜂蜜11.76 g、蜂蜡16.68 g、面粉51.96 g。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古巴蝇(Lixophaga diatraeae Townsend)和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在广西农科院武鸣里建基地进行了古巴蝇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示范。对冬植蔗、春植蔗、秋植蔗、宿根蔗和实生苗释放古巴蝇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结果显示:在不施用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的情况下.仅适时释放古巴蝇和赤眼蜂到蔗地。各蔗地的枯心率和螟害节率平均在5%和10%以下。表明古巴蝇和赤眼蜂能有效控制螟虫为害,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一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对甘蔗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0d、45d和60d,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一次施药和两次施药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特别是进行两次施药的处理,药后60d时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防效分别为93.75%和94.63%。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不仅效果好,而且持效期也长。  相似文献   
20.
应用性诱剂防治甘蔗螟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蔗螟虫的为害特点和防治现状以及性诱剂的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为了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利用性诱剂进行预测预报,指导适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