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83篇
综合类   2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根据温州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设计原则,利用MAPX4..5和Mapinfor等软件对温州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模块、数据库建设及各子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并采用集成技术对系统进行了开发,实现了对土地现状数据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具备了数据的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及报表自动生成和专题制作等功能,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快捷、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92.
利用TM和SPOT遥感影像对南京市城镇用地扩展的监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3个时期的二源遥感影像,对南京城镇用地扩展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IHS融合(IHS transformation)技术和比值、差值综合处理技术,充分利用了现有的TM多光谱影像和SPOT全色光影像的光谱信息。在利用SPOT全色光影像方面作为有益的探索。发现南京城镇扩展是加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93.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条件。因此,很有必要对我们的土壤资源状况包括土壤资源的质量、数量以及空间分布认真地加以研究,以求能够充分、合理、持久地利用我们有限的土壤资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首先开展一项基础工作,即土壤调查与制图。顾名思义,土壤调查与制图是对某地区的土壤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利用土壤培养实验和双指数模型(把土壤有机碳划分为活性碳和缓效性碳库)的方法,来分析确定长白山和祁连山的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分析和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的CO2的速率。结果表明:活性碳库占总有机碳的1.0%–8.5%,平均驻留时间的平均值为24天;缓效性碳库占总有机碳的91%–99%,平均驻留时间的平均值为179年。根据缓效性碳的大小和平均驻留时间可以得知,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有机碳较长白山的难分解。通过分析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因素––土壤粘粒含量、海拔和温度,结果显示两种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快慢与其温度正相关,并且长白山和祁连山的累积的土壤有机碳和缓效性碳的含量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3和0.6575,充分表明温度和土壤粘粒含量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中国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剑君  郝珖存  孟静娟 《土壤》2011,43(4):505-514
通过土壤样品的室内培养,运用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对我国典型区域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分解均呈现前期分解快速和后期分解缓慢的特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平衡点大概为2个月,之后的日均分解量变化非常小。我国东部4种地带性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增。不同种植方式农田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菜园>水田>旱地>果园。6个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为2.31~81.93 g/kg;活性碳含量范围为0.09~1.04 g/kg;缓效性碳含量范围为0.90~33.39 g/kg;惰效性碳含量范围0.92~47.85 g/kg。  相似文献   
96.
利用染色示踪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土壤大孔隙进行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琳  吴华山  陈效民  潘剑君 《土壤》2007,39(4):621-626
以太湖地区水稻土为例介绍了染色示踪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土壤大孔隙定量化研究中的应用.剖面染色的区域是孔隙存在的地方,孔隙的孔径越大,充斥的染料溶液就越多,所染的颜色就越深.据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土壤剖面图像进行处理并进行颜色分级.从分级结果中提取代表土壤大孔隙的部分,计算大孔隙的含量.所得结果与土壤各层次的孔隙度、黏粒含量、饱和导水率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本文还对染色示踪法土壤孔隙定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7.
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快捷高效地进行景观解译。土系分布与景观特征密切相关,可以借助景观变异规律来辅助土系调查。本研究选择句容市某小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决策树分类方法对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将分类结果与原始影像叠加,并结合野外调查结果进行人工修正;精度达到要求后,再以修正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底图,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添加合适的坡度和高程信息,生成"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分类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景观关系,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资源三号卫星原始影像和景观分类图,对大比例尺土系调查进行调查路线的选择、剖面点的设置和土系界线的确定,并在研究区中选取核心区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方法相对于传统土壤调查方法更加定量地考虑到景观变异情况,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8.
遥感技术对流域水文特征及其径流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调查研究泰国青迈省Mae Rim流域自然地理及土壤性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对众多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处理,获得该流域的径流线号码图,径流系数图,地表径流图和洪水淹没图,并进行了洪水聚集时间的计算。  相似文献   
99.
利用密云水库上游区域实测的土壤容重数据,对现行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中的土壤流失厚度参考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发现:不同土壤和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表层容重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现行标准的参考指标判定土壤流失的强度出现较大的误差。建议在区域水土流失调查、评价时应采取区域实际土壤容重数据,以更加科学合理使用该标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水土保持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00.
以江苏省大丰市为例 ,介绍了利用土壤信息系统 ,以目标产量法为依据 ,进行水稻施氮量决策的具体思路与做法 ,并展示了初步尝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