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4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次生林内红松幼树的恢复及其状况的量化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天然次生林下人工更新红松幼树的恢复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红松幼树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适当的透光伐调整林分结构 ,有利于红松幼树的生长恢复。同时 ,研究中还利用大小比数 (U)、混交度 (M)和角尺度(W)等先进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 ,来分析不同经营阶段林下红松幼树的生长状况 ,以及红松周围相邻木的混交和分布状况 ,并将研究结果用数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红松幼树为优势木 ,周围相邻木为中度混交且呈随机分布时可表示为 :U =0或U =0 2 5 ,M =0 5 ,W =0 5。  相似文献   
152.
全球性气候变化和本地耕作制度的改变给害虫发生带来极大影响,导致一些害虫种群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监测作物上害虫的发生动态对探索其演变规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近10年玉米上两种重要害虫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河南漯河的成虫种群动态,同时调查了玉米田间两种害虫幼虫的发生数量。结果表明,玉米螟和桃蛀螟在漯河地区常年发生3代,其中第2代蛾数量最高,分别占全年虫量的63.3%和79.3%,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桃蛀螟的年度发生量特别是第2代蛾的发生量呈增加趋势,2016—2021年第2代蛾发生量显著高于玉米螟。桃蛀螟幼虫发生量明显增加,2019—2021年发生量高于玉米螟。综上所述,近10年漯河地区玉米田桃蛀螟发生呈增加趋势,一些年份发生量已经超过玉米螟。  相似文献   
153.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可以调节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体胚发生外植体的褐化和体细胞胚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 SE)的诱导率。为了确定体胚发生最佳的处理浓度,本研究基于前期基础细化ASA处理的浓度梯度,检验来自不同地点不同母树的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外植体对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5~20 mg/L)和高浓度(150~200 mg/L)的ASA会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和体胚发生,90~120 mg/L的ASA会促进外植体的褐化和体胚发生;110 mg/L的ASA为诱导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子叶外植体体胚发生的最佳处理浓度,体胚发生率比对照提高65.05%,褐化发生时间比对照缩短5 d,体胚发生时间比对照缩短9 d;体胚大部分发生于3/4褐化的外植体上,占总体胚发生数的65.17%;未褐化外植体的体胚发生数仅占总体胚发生数的0.67%;来源于不同地点和同一地点不同母树的外植体的体胚发生率差异较大,不同地点外植体体胚发生率排序为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韦河青山种子园>临江金山种子园;同一地点不同母树来源外植体...  相似文献   
154.
为了解河南省漯河市迁飞性害虫小地老虎和黏虫蛾种群动态、雌雄性比及卵巢发育情况,探讨两者同步现象,于2018—2022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其成虫种群进行系统监测,并对灯下雌蛾卵巢进行解剖。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和黏虫在漯河市始见日均在3月上中旬,年分别可见4代和5代成虫,第1代和第2代世代重叠。均以第1代发生数量最多,其次为第2代。第1代蛾高峰期均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2代蛾高峰期分别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种蛾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通常小地老虎和黏虫第1代蛾高峰日分别在6月中旬和6月上旬,第2代蛾高峰日分别在7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黏虫第1代和第2代蛾峰日平均值分别比小地老虎提前10.0 d和10.5 d,蛾峰日平均值相差天数保持稳定。小地老虎和黏虫蛾雌雄性比的变化趋势存在同步现象。小地老虎和黏虫2种雌蛾的卵巢发育进度、交配率和交配次数具有近似性。  相似文献   
155.
在室内温度15℃~25℃(平均18℃)、相对湿度70%、光周期12 L:12 D条件下,测定黏虫在玉米和小麦上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组建黏虫在两种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结果表明,与幼虫期取食小麦相比,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极显著缩短(1.168±0.337)d;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历期分别显著缩短和延长(1.063±0.435)d、(2.692±0.991)d;单雌平均产卵量增加240.533±153.965粒;蛹质量、世代存活率均明显提高。生命表参数表明,幼虫期取食玉米的黏虫种群净增殖率(R_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573.96、0.10和1.10,较取食小麦的高;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_d)分别为66.59和7.27,较取食小麦的低。黏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小麦和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小麦相比,玉米更适宜黏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为近年来黏虫频繁在玉米上暴发成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