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0篇
  10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不同尺度下长白山次生杨桦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5.2 hm2次生杨桦林样地的群落构建机制。以样地内47种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物种间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径级结构下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结果显示,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的发散程度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径级的增加,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呈现向发散变化的趋势。这表明竞争排除作用和非生物的筛选作用共同影响群落构建的结果。其中,在较小的尺度上竞争排除作用是决定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而在较大尺度上则是非生物的过滤作用起主要作用。通过对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空间因子、环境因子进行方差分解,发现环境因子对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解释力较强。其中,土壤水分和土壤深度起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植被生理过程模拟的重要参数之一,对植被气候关系、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LAI产品越来越多,这些产品的精度、区域适用性都不相同。为了选择适用于呼伦贝尔典型草甸草原的LAI产品,为以后在呼伦贝尔展开工作提供便利,该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3年6-8月6期地面试验数据,以HJ-1A/B CCD高分辨率影像为中间桥梁建立植被指数SR与LAI的统计模型,反演得到LAI参考图像,对研究区域内与地面试验同期的MODIS LAI和GLASS LAI、GEOV1 LAI产品分别进行了直接验证与交叉验证。结果显示,3个LAI产品均存在高估现象,以GLASS LAI最为显著约高估41%,其次是MODIS LAI约高估了32%。GEOV1 LAI产品准确性最高,RMSE=0.289 MAE=0.216。GLASS LAI与GEOV1 LAI产品的相关性最好(R2=0.6465)。通过对比全年LAI产品发现,3个产品具有良好的时序一致性。GLASS LAI呈现为平滑曲线,高估现象主要存在于LAI值较小时。MODIS LAI最不稳定性,波动性较大。GEOV1 LAI产品在第133天至第201天这段时间内LAI值比其他两个产品的LAI值小;在第202天后GEOV1 LAI值与GLASS LAI值相差无几,高于MODIS LAI。根据对比分析结果,GEOV1 LAI产品最适用于呼伦贝尔典型草甸草原。通过提取质量控制层数据,确定云覆盖不是影响LAI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73.
通过测定不同杨树品种越冬时期的含水率,分析越冬时期苗木体内的含水率变化情况,结果得出:从12月1日至翌年4月10日各品种杨树的含水率处于连续波动、缓慢下降的过程,12月1日为最高,翌年4月10为最低,从翌年4月10日起,各样本的平均含水率开始恢复且迅速上升,其中3016杨的平均含水率最高,中阳九杨的平均含水率最低,它们的排序从高到低为3016杨、辽育3号杨、108杨、小胡杨、沙兰杨、辽宁杨、小美旱、中阳九杨。  相似文献   
74.
在温室中对烟蚜繁育的最适替代寄主展开筛选,测定蚜茧蜂羽化的最适温、湿度,并对烟蚜与僵蚜回接烟苗后的成活率和羽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小白菜繁殖蚜虫量较大,效果优于萝卜和油菜寄主,回接烟苗后烟蚜成活率达85%以上,可作为替代寄主用于烟蚜的冬季保种及规模化繁殖。(2)蚜茧蜂僵蚜羽化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相对湿度为80%~90%。  相似文献   
75.
洛麦24是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弱春性多穗早熟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7—2010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小麦区域试验,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2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早熟,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好,氮高效,高抗穗发芽,是较为理想的适宜中晚茬种植的弱春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6.
杨树品种变温胁迫试验及抗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自然界冬季温度变化的某些特征,用不同的低温和变温条件对不同杨树品种1年生休眠苗木和离体材料进行胁迫,旨在研究低温和变温对杨树发生冻害的影响,同时在试验结果基础上,对不同品种的抗冻性作出初步评价.试验结果显示,持续的低温对不同杨树具有一定的伤害,但高温和低温的变温对不同杨树伤害更大,而且变化幅度越剧烈,造成伤害越严重;从参试品种(种)试验结果分析得出,马氏杨、小叶杨、小黑杨、辽胡杨、小美旱杨、青山杨抗性较好,中绥12杨、辽宁杨、荷兰3016杨、沙兰杨抗性中等,欧美108杨、丹红杨抗性最差,与生产应用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7.
温度与盐、碱胁迫交互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3种变温处理(10~20℃,15~25℃与25~35℃),并分别混合两种中性盐(NaCl∶Na2SO4=4∶1)与碱性盐(NaHCO3∶Na2CO3=4∶1)模拟盐、碱胁迫条件,探讨盐碱胁迫与温度交互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不断下降,且在碱胁迫下下降幅度更大。盐胁迫下,15~25℃与25~35℃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无显著差异,并且在25~35℃下发芽速率更高,而碱胁迫下,15~25℃更有利于小麦种子的萌发。另外,无论是在盐胁迫还是碱胁迫下,10~20℃低温均对种子抑制效应最强。上述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及与温度交互作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明显不同,由于碱胁迫具有高pH值对种子的伤害更大,小麦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在低温下会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78.
为了探讨银白杨、马氏杨及银白杨×马氏杨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及个体聚类关系,利用8对引物对银白杨、马氏杨及银白杨×马氏杨杂交子代4个样本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出780条扩增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715条,多态性比例为91.6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017,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065,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为0.4679。不同杂交子代在E-AAC/M-CAG引物对上均有特异性位点,这些特异位点可用于品种鉴定。聚类研究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76时,试验样品分成2个AFLP群,其中马氏杨为1个AFLP群,银白杨及2个杂交子代为1个AFLP群;当相似系数为0.78时,银白杨和2个杂交子代的AFLP群又划分为2个亚群,其中杂交子代1和杂交子代2聚合为亚群1,银白杨为亚群2。本研究的结果多态性比例很高,对样品的区分率达到100%,为杨树AFLP分析检测提供了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9.
明确生态退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布,是有针对性开展生态调控修复的前提。围绕生态功能退化、自然驱动力、经济社会驱动力,运用地理信息再编码叠加分析技术、生态分区技术等,构建生态退化驱动空间分布识别模型,并以浑善达克防风固沙功能区为例,基于防风固沙生态功能退化空间差异性分析,以生态调控理论为指导,提出重点治理、调控治理、预防治理、维护治理的生态修复分区策略,并根据生态功能退化自然驱动与经济社会驱动复合空间分布特征,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具体的生态调控修复方案。结果显示,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浑善达克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主要包括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镶黄旗、克什克腾旗、多伦县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部分区域,植被、地形、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其防风固沙功能退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0.
春旱和低温是影响东北作物生长的气候问题之一。以禾本科作物玉米和小麦为对象,模拟低温和干旱的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其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干旱,单一和复合胁迫均显著影响着小麦和玉米种子的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小麦幼苗在15℃~25℃和0~20%的PEG水平下,保持较高的萌发率(63.3%~87.3%),而在10℃和30%PEG浓度下显著下降,10℃和不同PEG浓度下以及30%PEG和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率区间分别为0~64.7%和0~18%。玉米种子在15℃~25℃和0~20%的PEG水平下,萌发率变化区间为2.22%~100%,在10℃和不同PEG浓度下以及30%的PEG处理在不同温度下的玉米种子萌发率均为0。小麦早期幼苗的长度和生物量变化趋势相似,随着干旱强度增加和温度的降低,先增加后降低,在10%的PEG水平和20℃的气温条件下,其幼苗长度和生物量值最高。玉米幼苗的长度和干重与其萌发率变化趋势一致,显著线性下降,最高值出现在0%的PEG水平和25℃的气温条件下。小麦幼苗的根冠比高于玉米。推测在较强的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小麦比玉米具有更高的萌发和生长适应性。生物量向根部分布以及高根冠比值是小麦对干旱低温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