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褐斑病是中国苹果叶部的重要病害,主要导致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研究旨在明确褐斑病的周年发生动态,确定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为病害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和2010年3-7月份,每隔15 d自山东莱阳和青岛两地的苹果园内定期采集落地病叶,随机挑取病叶正面的子实体,镜检已形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子实体,依据拟分生孢子盘和子囊盘在子实体中所占百分率,分析越冬病菌的发育动态。2008-2010年6-10月份,在山东莱阳和青岛的果园内,每隔15 d定树定枝系统调查同一批枝条上所有叶片的发病率和落叶率,将系统调查数据拟合逻辑斯蒂模型,获得能描述褐斑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2010和2012年9-11月份,每隔10 d从苹果树上随机摘取具有典型症状的苹果褐斑病叶,切取分生孢子盘,镜检分生孢子盘上小型孢子和分生孢子各占的比率,根据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的相对比率的变化,分析褐斑病菌的发育动态。【结果】苹果褐斑病菌在越冬病叶上能产生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两种类型的孢子。拟分生孢子于3月初至6月底形成,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自苹果树萌芽期开始,拟分生孢子就可以随雨水溅散传播,侵染树体下部叶片。拟分生孢子侵染的叶片,大部分于6月底之前脱落,对褐斑病后期流行作用不大。子囊孢子于5月中旬至6月底成熟,可以随气流传播侵染树体上部叶片,是导致苹果褐斑病后期流行的主要初侵染菌源。子囊孢子侵染的叶片自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形成的病叶率低于2%。7月份,初侵染病斑大量产孢,并进行再侵染,病原菌不断积累,7月底病叶率可增长至5%左右。8月份,初侵染病斑和再侵染病斑大量发病,并产孢侵染,导致病叶率迅速增加。8月下旬褐斑病发病达高峰期,12 d后形成落叶高峰。6-9月份苹果褐斑病的累积病叶率和累积落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描述。进入9月份,褐斑病菌开始产生小型孢子(性孢子),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比率呈直线增长。10月份褐斑病菌逐渐停止产生分生孢子,进入越冬预备期。【结论】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可划分为4个阶段:自苹果萌芽至6月底为褐斑病菌的初侵染期。其中5月下旬到6月底是子囊孢子的初侵染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1个关键时期。7月份为褐斑病的指数增长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2个关键时期。8-9月份是褐斑病的逻辑斯蒂增长期,也是褐斑病的盛发期。10月份褐斑病菌进入越冬预备期。  相似文献   
43.
菌株S01324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杀线活性及其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孢囊线虫是我国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寻找适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室内杯栽试验以及田间管栽试验对菌株S01324的菌体和发酵滤液进行了杀线虫活性测定。室内生测结果发现,菌株S01324对孢囊的寄生率达到100.0%;处理8 d后,菌株发酵滤液原液对卵孵化的抑制率为98.8%,发酵滤液稀释16倍对卵孵化的抑制率仍能达到42.0%;处理24 h后发酵滤液原液对二龄幼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0%,而处理6 d后发酵滤液8倍稀释液也能杀死全部J2。杯栽试验发现,发酵滤液原液和麦粒培养物处理后,孢囊减少率分别为50.6%和62.1%。管栽试验发现,发酵滤液原液和麦粒培养物处理后,孢囊减少率分别为60.8%和58.9%。通过形态学和序列分析,菌株S01324鉴定为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这是关于绳状青霉杀线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4.
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TP)的迅速发展,TP及产品大量涌向市场,其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的关注。一些国家正努力加强对TP及产品的管理,而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TP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外源蛋白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随着TP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及研究趋势,基因芯片检测法将是未来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方法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45.
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条件下,选择了6种白粉菌和49个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白粉寄生孢菌株之间存在致病性分化且差异极显著,致病性分化主要与寄主真菌和寄主植物有关,而与地理来源相关性不大。研究同时表明,白粉寄生孢有一定的寄生专化性。  相似文献   
46.
梨黑星病分生孢子相对侵染量动态预测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闷罐车”技术,组建了梨黑星病分生孢子侵染动态预测模型(PSCIM)。PSCIM能以3min为一个步长计算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的侵染量,可以预测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在一个降雨过程中的相对侵染量。PSCIM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程序包括主窗体、驱动变量输入窗体和计算单元3个模块,能以图形和数据列表两种方式显示结果。PSCIM在Delphi 6.0实现编译,程序的结构清新自然,能较好地再现梨黑星病分生孢子的侵染过程。  相似文献   
47.
S-10菌株产生抗生素的初步鉴别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赤星病是由半知菌属的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侵染烟草引起的病害。该病在全国各烟区已普遍发生,严重威胁着烟草的生产,但目前尚无理想的控制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