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1988~1989年系统观察表明,麦后移栽棉移栽期虽然比麦套移栽棉迟8~15天,但生长发育速度快,株高、单株叶面积及生物学产量最终均超过麦套移栽棉;随着生育进程,现蕾、开花期与麦套移栽棉的差距逐渐缩小,吐絮期两者基本一致。此外,麦后移栽棉在一年中温光资源最充沛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开花、结铃,较麦套移栽棉明显集中,数量也较多,这是麦后移栽棉丰产的重要生理基础。籽棉实产,麦后移栽棉两年均高于麦套移栽棉,其中1988年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麦后移栽棉的生长发育特性,从光能利用、营养代谢、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方面,探讨了麦后移栽棉的生理特性,揭示了麦后移栽棉开花结铃规律。首先提出麦后移栽棉的光能利用为“高效型”,营养代谢为“旺盛型”;生长发育为“快速型”;开花结铃呈“集中型”。该研究在南京进行,本区光温资源优于沿海棉区,表明在热量资源丰富的江苏沿江、黑下河棉区,只要栽培措施得当,麦后移栽棉的产量水平可以达到麦套移栽棉水平。  相似文献   
53.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1985~200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观察结果的整理分析,基本摸清稻纵卷叶螟在余庆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以预测预报为基础,狠治第三代、挑治第四代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在三龄幼虫前最好。  相似文献   
54.
江苏是我国主要产棉省之一。80年代平均年产皮棉45万吨左右,纺织品出口创汇近10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0%以上,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1985年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全省棉花产量急剧下降,近三年经过各级政府、生产、科研部门及广大棉农的共同努力,在恢复面积、提高单产上已见端倪,但形势依然严峻,皮棉总产和单产均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88~1990年三年平均皮棉总产49.487万吨,亩产57.5千  相似文献   
55.
麦后直播棉与移栽棉开花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选用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大麦后直播和移栽,比较研究其开花量和强度分布。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开花启动期较早,持续天数较长,而麦后直播棉的开花持续天数比移栽棉短15天左右,同步性较差,指标A和3均明显低于移栽棉;麦后直播棉累积花量也明显低于麦后移栽棉,开花强度高峰期迟10天左右,且峰值较低;同一种植制度下各品种的产量并不直接取决于花量,其间存在着落花(铃)率这一速率变量起反馈调节作用,高产栽培应设法降解该反馈环对成铃和产量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56.
通过2012-2013年在贵州省黔东、北片区对太子参调查结果表明:太子参发生有害生物种类11种,其中,病害8种,虫害3种;太子参种植地发生杂草28科99种;使用农药种类有46种,其中,杀虫剂有9种、杀菌剂有26种、除草剂有9种、生长调节剂有2种;农药使用情况为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为基础,在生长期间根据田间发生病虫种类使用农药,在种植后出苗前使用触杀除草剂+芽前除草剂;生长期使用选择性除草剂;倒苗后使用触杀除草剂;存在问题:一是部份药农不进行土壤消毒和种子处理,二是部份药农不根据田间发病情况用药,采取2~3种杀菌剂加杀虫剂加叶面肥混合施用,三是未在防治适期施药,四是施药时用水量不足,施药不均,五是乱施乱用除草剂,药害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57.
在犬的训练和生活中,特别是工作犬的障碍训练,难免有跌、坠、撞、扭伤等不幸发生,轻者造成软组织损伤,重者会发生骨折;现场急救是保存伤犬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创伤发展和愈后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8.
余庆县2007年白背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贵州省余庆县水稻种植面积1.1万hm<'2>,全县白背飞虱发生面积1.933万hm<'2>次,综合发生程度4.8级;其中,第三代、第四代大发生,第五代为中等发生.全县累计防治白背飞虱面积1.8万hm<'2>次,占发生面积的93.10%,累计挽回损失1 251万kg,仍损失323万kg.发生特点为:始见期比2006年晚、与历年接近,第二代、第三代迁入峰次多,第三代迁入主峰期田间成虫量大,第四代补充迁入大.第三代、第四代大发生.田问虫量三代重于四代,后期第五代发生程度中等,重于2006年和历年.6月5日田间成虫量是预报第三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重要依据:6月下旬第三代白背飞虱残存虫量和第四代补充迁入虫量是预报第四代发生程度的重要依据;7月下旬白背飞虱田间成虫量多少决定第五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59.
2005-2006年应用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发生期预测的回归模型,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发生程度预报准确率迭100%,第三代和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报结果基本吻合;7月上中旬补充迁入的虫量影响预测准确率,异地验证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可作为稻纵卷叶螟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2013年对贵州省余庆县太子参叶斑病的调查结果表明,太子参叶斑病在3月底开始发病,4月上中旬病株率增长缓慢、发生较轻,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病害急增期,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增长较快,5月中旬田间开始出现地上部枯死,6月初发病严重,田间地上部分枯死。温度、湿度、轮作、海拔、土壤质地及栽培管理是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子。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关键时期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