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36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61.
为改善我国甘薯收获机的作业效果,降低伤薯率,提高明薯率及工作效率,本文以杆条式薯土输送分离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法建立仿真模型,以杆条升运器线速度、倾角、振幅为变量,利用EDEM对机构进行单因素仿真分析;以甘薯所受碰撞法向力和输送效率为指标参数,分析仿真结果。得到薯土输送分离机构最优工作参数:线速度为2.1 m/s,倾角为18°,振幅为10 mm。以线速度为变量进行单因素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线速度为2.1 m/s时,机具作业效果较好,与仿真结果相符,证明了利用离散元法对薯土输送分离机构作业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的可行性。为解决薯土分离过程中伤薯不可控的问题,进一步降低甘薯的损伤率,增强输送分离过程稳定性,本文结合TRIZ理论对伤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两段式薯土输送分离机构。通过仿真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两段式输送分离机构作业效果明显优于原输送分离机构,一段作业机构平均减损率高达73.9%,二段作业机构平均减损率达11.0%,验证了两段式输送分离机构的可行性及TRIZ理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62.
本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水氮管理配施双氰胺(DCD)对设施番茄-黄瓜轮作体系经济效益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索适宜的番茄-黄瓜轮作水氮管理与DCD调控模式.结果表明:在番茄-黄瓜轮作体系中,与农民常规相比,减氮控水配施DCD处理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节省全年总投入4600~6134 yuan/hm2,产投比增...  相似文献   
63.
以籼稻品系75-1-127为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的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Pi9基因内共显性InDel标记CoInDF1R2开展MAS回交育种以定向改良桃农1A稻瘟病抗性。分子标记CoInDF1R2在75-1-127基因组中扩增出1条大小为354 bp的条带,而在桃农1B和桃农1A基因组中扩增条带大小约为470 bp。分别以75-1-127与CO39作为抗病对照与感病对照进行室内人工接种,得到桃农1A、桃农1B及其改良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抗菌谱,结果显示,75-1-127的抗性频率为86.67%,桃农1A与桃农1B的抗性频率均为6.67%,而改良不育系桃农1A-Pi9及其保持系桃农1B-Pi9的抗性频率同75-1-127,且田间病圃表现高抗苗瘟。经田间不育特性、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调查分析,育成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彻底且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包颈粒率低、农艺产量性状优良的新不育系桃农1A-Pi9-1及其配套保持系桃农1B-Pi9-1,实现了桃农1A稻瘟病抗...  相似文献   
64.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问题,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生物环境和植物自毒3个方面,揭示了连作障碍的成因,指出了当前防治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研究土壤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常规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5.
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其熵变线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对其与周围环境不断发生的物质能量交换进行科学分析 ,得出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其熵变呈线性相关关系的结论 ,并与现实进行了科学印证 ,指明了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6.
刘亭  郭涛  李博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43-18344,18369
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对我国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完善农业科技体系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67.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鸡粪高温堆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式,研究添加三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鸡粪高温腐熟效果的影响,探索有益微生物菌剂在畜禽废弃物高温堆肥中的作用。分析了堆肥不同时期各处理的堆温、pH值、种子发芽指数、水溶性铵态氮、水溶性有机氮、全氮、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添加玉米秸秆调节物料碳氮比(25/1)的情况下,添加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微生物菌剂可以迅速降低物料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使发芽指数在21 d内达到80%以上,较对照提高45.52%;对水溶性铵态氮的转化和水溶性有机氮的形成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腐熟堆肥的氮素保持提高25.46%;明显提高堆肥初期发酵温度,使堆体在第2 d达到高温阶段,并持续7 d以上,最高温度比对照高4.8℃,满足堆肥无害化卫生要求,大大缩短堆腐周期。综合多项指标分析,接种菌剂M2对促进有机碳的分解、有机氮的形成和提高腐熟效率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68.
摘要:采用"3414"法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自行堆制微生物有机肥与不同配比化肥配合施用对小油菜产量、硝酸盐、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按适当比例配合施用可以显著降低小油菜硝酸盐含量,尤其以N∶P∶K=1∶1∶2时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 623.14mg/kg,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实现蔬菜优质安全的目标;当N∶P∶K=2∶2∶1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为2.00mg/kg。微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可以有效降低小油菜硝酸盐含量并且很好地调节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小油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69.
苹果是多年生果树,必需通过营养繁殖才能保持各优良品种的经济性状。以往生产所用营养繁殖途径主要是嫁接,嫁接包括繁殖砧木和提供接穗两个方面。繁殖营养系苹果砧木苗,用常规方法增殖系数很低;优良品种的接穗,也常因来源有限而难迅速提供。致使苹果新品种的快速推广、普及往往难以实现。直接采用扦插等营养繁殖途径,因苹果栽培品种一般都不易生根,以致在两千多年的苹果生产中尚无采用优良品种自根苗的先例。自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果树繁殖的研究后,许多研究者相继在苹果实生幼苗茎尖培养,以及栽培品种茎尖培养上获得成功。而有关苹果品种组织培养自根树生育反应的报道却很少见。为了解决优良苹果品种的快速、无病毒繁殖问题,并开辟一条苹果自根繁殖的新途径,我们从1979年起开展了苹果品种自根苗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工作,并在1981~1983年先后培养出富士、金矮生等5个苹果品种自根苗600余株,栽植于省内外7个试验点进行适应性和生育反应观察。  相似文献   
70.
有机物料和有机磷组分对潮土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土壤有机磷分为活性、中等活性、中等稳定性和高度稳定性4个组分。盆钵试验结果表明,前3种有机磷组分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后一组分达不到显著相关;活性、中等活性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组分可作为土壤速效磷的有机来源。速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性磷酸酶活性是显著正相关关系。碱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可作为表征土壤有机磷组分转化的一个生物化学指标,但用它反映土壤速效磷的供应能力时,还必须考虑到土壤固磷作用的影响。有机物料对潮土速效磷含量影响的综合效果是:牛粪>马粪>麦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