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6篇
  6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结实期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节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6种种植密度下直播甘蓝型油菜结实期的源库关系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角果长、宽分别在开花后19d和25d左右达到最大值,角果大小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及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籽粒重(PPA)都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每角粒数和角果长度或角果面积都符合二次曲线的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株高、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均下降,但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角果面积增大,产量增高。密度继续增加,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和角果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2.
传统的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燃烧器内的流场分布对其油气混合的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在燃烧室内形成稳定持续的回流,促进油气混合进程,课题组探究旋流数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设计并提出了单、双级两种旋流数的供风系统结构,并限定发动机排气以及补气条件相同,对燃烧器的冷态流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旋流数的增加大大改变了气流进入燃...  相似文献   
73.
采用一锄、乙草胺、油力和草除·精喹混剂、10.0%油力以及17.5%草除·精喹EC 5种除草剂分别对大田冬油菜进行处理.研究不同除草剂对冬油菜田间杂革的控制作用及对田间透光率和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7.5%草除·精喹EC对油菜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苗期杂草的总体防效达到95%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药效略有下降,成熟期时控草效果仍可达90%以上.各除草剂处理均能提高油菜产量(增5.1%~36.4%).其中以一锄和17.5%草除·精喹EC处理产量增幅最高,并能显著提高油菜田间的透光率、植株的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以及单株有效角果数.  相似文献   
74.
基于2011年新疆701份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样本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从人力资本层面,结合经济因素、社会资本因素对影响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因素中的身体素质、非农技能和汉语水平是影响维族农村劳动力外出意愿的重要因素。对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而言,非经济因素是影响其外出意愿的首要因素,且这种影响并不依赖于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75.
栽培措施对冬油菜抗冻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前作留茬高度和施肥等栽培措施对油菜抗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密度、磷钾肥等对油菜抗冻性及产量影响较大,而前茬水稻留茬高度对油菜抗冻性及产量影响均较小。迟播油菜冻害指数低于早播油菜,产量也低于早播油菜;31.5万株/hm2左右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油菜冻害的降低和产量的增加;磷钾肥能够增强油菜的抗冻性,而氮肥降低了油菜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76.
我的人生,属于这片黑土地在大兴安岭山脉西麓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接壤的过渡地带,在莫尔格勒河和海拉尔河支流——特泥河几乎并行的怀抱里,滋养着大片肥沃的荒原。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代农垦人来到这里战天斗地。六十多年来,数百万亩的黑土地在几代农垦人的接力创业中变成流金溢彩的田野,不断创造出高寒地带粮食生产的奇迹。  相似文献   
77.
针对现有花椒簇检测算法模型参数量多、计算量大、检测速度低、很难部署到嵌入式设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YOLOv5s的花椒簇检测算法模型。首先将ShuffleNet v2主干网络替代原YOLOv5s中的主干网络进行重构;同时将SPPF嵌入至ShuffleNet v2骨干中;其次引入轻量级注意力机制CBAM;最后使用SIoU_Loss代替CIoU_Loss作为回归损失函数。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轻量化YOLOv5s网络参数降低85.6%,计算量降低87.7%,对花椒簇的检测精度mAP@0.5达到92.6%,较原YOLOv5s模型提高3.4%,mAP@0.5:0.95达到61.4%,检测时间为11 ms,相比原模型16 ms缩短31.3%,可以满足在现场环境下对花椒簇的检测。  相似文献   
78.
不同施氮量对中双9号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低油菜中双9号的不同施氮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180 kg,既有利于油菜春前绿叶数的增加、根颈的增粗、干物质的积累,也满足了油菜春后一次有效分枝、二次有效分枝对养分的需求,从而使油菜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9.
80.
我们从1979年起,对油菜秋发高产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1979—1981年在原广济县(现武穴市)对30块(每年10块)油菜高产试验田进行观察调查,发现亩产200公斤以上的冬前(12月底)植株(每亩8000株左右)绿叶有12—13片,叶面积指数2.5—3.0,植株干重200公斤以上,我们将冬前这种长相的油菜称为“秋发”生长型(《湖北农业科学》1982年12期)。从1979—1989年,我们先后在湖北广济、四川绵竹和武昌本所,采取小区试验(计48项次)与大田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油菜秋发高产技术进行了试验与调查:1980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