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21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光合限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生育中后期土壤干旱7天,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叶内CO_2浓度增加.轻度胁迫时,气孔限制值增大,尔后下降。表明水分胁迫下光合下降存在着由气孔因素限制向非气孔因素限制的转变过程.在轻度胁迫时,光合下降主要是气孔因素限制,同时亦存在非气孔因素的限制,这通过水分胁迫下叶绿体光合放氧速率、Hill反应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得到证实,并亦说明叶绿体光合的降低是光合非气孔因素限制中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2.
选用26个来自国内外具有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菌系,对50个甘肃省主要生产品种(系)及抗源材料进行苗期条锈病抗性鉴定,结合系谱分析,分析推导其所含抗条锈基因,同时对43个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推导分析结果表明,中梁25含有Yr3及未知抗病基因;兰天20含有Yr3a+Yr4a+Yr16及未知抗病基因;Y9220-12含有Yr9+YrCle及未知抗病基因;兰天14、陇原932、陇育216及陇原992含有Yr9及未知抗病基因;陇鉴9343、93保4-4、天选43、贵农22含有Yr10+YrMor;兰天19含有Yr12及未知抗病基因;兰天17、95-111-3、98-178-3-2-4、92R137含有Yr26。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兰天21等14个品种(系)含有Yr9,兰天17、92R178含有Yr26。其余品种(系)含有未知抗病基因。田间抗性鉴定及监测结果显示,供试品种苗期抗条锈性和成株期抗条锈性结果不完全一致,兰天16等10个品种(系)可能具有成株抗性,兰天14等10个品种(系)可能具有慢条锈性。  相似文献   
33.
玉米抗旱基因型鉴定方法和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35  
在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种条件下,在玉米开花期,利用玉米叶片的保水能力、脯氨酸累积量、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醇含量4项指标,以抗旱系数为对照,对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依据某一个指标对不同玉米基因型进行抗旱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较低;依据上述4个指标进行综合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很高.因此,在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对玉米抗旱基因型进行鉴定时,需要同时利用多个性状的综合值进行评价,以提高抗旱性鉴定的准确率,用简而易行的大气干旱法可以取代繁琐的土壤干旱处理。  相似文献   
34.
‘Waikea’是当前美国西北部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研究证实该品种对中国条锈菌小种CYR31、CYR32及CYR33三种菌的混合菌苗期表现为感病,成株期表现免疫的抗性水平.采用苗期室内潜育期变温处理方法(常温昼15℃,夜10℃和高温昼24℃,夜18℃)对3个小种分别进行抗病性鉴定,明确其是否含有温敏微效基因,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对其成株抗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Waikea’不含温敏微效抗病基因,至少含有一显一隐2对成株期主效抗病基因,以重叠或独立方式控制抗病性.美国西北部小麦品种‘Waikea’含有成株抗病基因,成株期对中国当前流行小种CYR33表现高抗,建议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5.
小麦胚芽鞘体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小麦胚芽鞘体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利用小麦胚芽鞘细胞可以获得理想的染色体制片,而且具有切取胚芽鞘对小麦个体植株伤害小,胚芽鞘体积大、分裂相多,易于制片,镜下观察染色体较大,杂质少,背景清晰等特点,可满足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分带的技术要求。初步建立起以小麦胚芽鞘为取样对象的体细胞染色体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条锈菌越夏调查发现,小麦条锈菌耐高温性增强,越夏海拔下限有所降低。本研究通过在高温(21±0.2)℃条件下接种,评价了119个来自四川省的条锈菌菌株耐高温性,并构建了耐高温菌株SC-PX1-4-3萌发夏孢子的cDNA文库。结果发现来自四川的条锈菌群体中耐高温菌株占35.3%,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凉山市、简阳市和广元市。夏孢子萌发率统计分析表明,耐高温菌株在高温条件下比温度敏感菌株具有更高的萌发率。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耐高温菌株萌发夏孢子cDNA文库,库容为2.1×106cfu,插入片段平均多大于1.0kb。本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四川省小麦条锈菌群体中耐高温菌株组成和分布区域,不同菌株在夏孢子萌发阶段对高温的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条锈菌耐高温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为评价2008-2011年河南省参加全国小麦区试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采用亲缘系数( Coeffi-cient of parentage ,COP)分析方法,对参试的91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我国当前或曾是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和新的致病类型的混合菌系进行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在供试的91个品种(系)的4095个组合中,约46.13%的品种(系)间存在遗传相似性,所有供试品种(系)的COP值为0.0000~1.0000,亲缘系数总和为423.9662,平均值为4.6590;通过COP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10大类,抗病品种占61.54%。4年间,参试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逐年提高,遗传多样性下降,而抗条锈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周麦13和周麦16的广泛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38.
小麦条锈病抗源S2199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及其与Yr5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含有小麦条锈病抗源S2199的杂交组合(3338/14119//S2199)F4/2^*陕354F2代519个单株和其F3家系对S2199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来自条锈病抗源S2199的条锈病抗性为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该基因为YrS2199。采用BSA法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筛选到与抗条锈病基因YrS2199连锁的SSR分子标记Xdp269和Xgwm120,连锁距离分别为0.7cM和11.0cM,并将其定位在2BL染色体末端上。这两个分子标记为S2199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基因聚合提供了便利。通过等位性检测和1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分小种鉴定,初步明确了S2199含有的抗条锈病基因可能是Yr5或其等位基因。抗源S2199是一个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材料,为小麦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Yr5或其等位基因供体。  相似文献   
39.
中植7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甘肃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抗病高产新品种。系谱为温麦8号//遗选/中植1号。温麦8号和遗选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抗病性,中植1号为甘肃陇南生产品种,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2004年5月上旬通过常规杂交配制杂交组合;2006-2013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试验站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进行多代系统选择,其中系谱号为CP06-73-2-2-1-1的高代品系群体整齐稳定,丰产性好,抗病性强而被提升参加新品系抗性鉴定和产比试验。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产量比较试验,2014-2016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016-2017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示范。于201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80015。  相似文献   
40.
中植6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甘肃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冬性小麦新品种,以中植1号为母本,以豫麦5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并对后代株系进行系统选育而获得。2004年5月上旬配置杂交组合;2006-2011年,通过在北京海淀试验基地、河北廊坊试验基地和云南弥渡基地三地连续5年进行异地多代选择,高代品系CP04-46-2因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较好,抗病性强而被提升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010-2011年度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品系鉴定试验,2011-2012年度参加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产量品比试验,2012-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014-2015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示范。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6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